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尝试体态标记词"看"作助词经常出现在重叠动词后,但有时也可用在"VO看""VC看"等 形式中,这是因为动作的尝试性经常表现在动作的重复进行,但尝试也有一次成功的情况。尝试体态标 记词"看"来源于连谓结构中充当连谓后项的实义动词"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一)英语动词的体性一般把动词简单地定义为“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因而也就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两类。如Eckersley父子在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一书中就说到:“动词是句子中最基本的表示‘动作’的词。……同时,还必须包括‘不存在的动作’即‘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Quirk等人在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中,,也把动词分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两类。  相似文献   

3.
英语动词的“时”有两种,“体”有两种,两者可以互相结合,而通称为完成体的have -en的动词形式,我们名之为式态。英语动词有两个'时',即现在时和过去时。英语动词的体态是表示动作是否以过程呈现的动词语法范畴,它由标记式的进行体和无标记的非进行体组成。式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与某一时点是否存在先联关系的动词语法范畴。它包括先联式(prior-connective)和非先联式(non-prior-connective)。  相似文献   

4.
杰弗里·利奇和简·斯瓦特维克所著的《英语交际语法》[1]中非常明确地论述了时间与时态、体态之间的关系,即对态与体态表示由动词描述的动作和过去、现在或者将来时间的关系.由此,英语语法中对动词形式所表现的时态和体态紧密地和时间建立起联系.本文拟从“距离”(distace)这一新的视角,深入探讨动词时与体所描述的时间之外的含义.1动词形式中的时态与体态《英语交际语法》中是这样定义时态和体态的:“时(tense)与体(aspect)表示由动词描述的动作和过去、现在或将来时间(time)的关系.”在定义中,时间就象方程式中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是”作为焦点标记词时,有提示焦点和强化重音突显焦点的作用,一般陈述句中焦点标记词“是”可以加在动词前的任何成分之前,使之成为全句的焦点,而在包含主谓宾的陈述句中,焦点标记词“是”的位置取决于宾语的特性;在特殊疑问句中,焦点标记词“是”只能置于疑问词之前。同样,作为焦点标记词的“很是”、“最是”的主要作用也在于更加凸显和强化焦点。  相似文献   

6.
无论英语或汉语总的说来在一个句子中,动词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英语和汉语各有其本身 的特点,例如,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而汉语有时则可使用两个或者更多的动词, 因此在英译汉时通常有必要将英语中除谓语动词之外的一些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不仅符合汉语 的表达习惯也忠实于原文。本文主要阐述了抽象名词(特别是动作名词action-nouns)的翻译方法,其中包括根据不 同上下文将“动作名词+of名词”的结构译成汉语的“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 此外,也涉及到将英语中动名词以及“to be+形容词”,“to be+介词”,“to be+付 词”等结构译或相应的汉语动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壮语中,“kwa^33”’在句子中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和语气词。“kwa^33”的这五种用法不是一开始就并存的,傲谓语是“kwa^33”的最初用法,其他四个用法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其语法化的路径可能是:动词→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是语言词汇中极其普遍的现象,隐喻和转喻是语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移动动词“go”由身体运动语义向“将来”标记语和转述动词的语义延伸有其自身的过程和动因,且体现了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和转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邓清华 《科技资讯》2009,(20):244-244
电视是一门视听兼备的传播艺术,重视听的有声语言的研究,固然。相当重要,但对时时处处作用视觉的体态语言也不能忽视。体态语言在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体态语言又称“人体语言”、“行为语言”,它不同于人们的一般日常动作,指的是用表情动作和体姿来进行思想交流,表情述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言也正是通过他们一颦一笑,一蹙一展,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表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重叠是汉语特有的语法手段,它是汉语词形变化的一种形式。在汉语中,重叠这一手段可用于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等。本文主要讨论动词重叠后的语义变易以及适合于它的语言环境。一、重叠式动词的语义变易重叠动词除了保留原形词的意义外,新增了一些附加意义。概括起来,重叠式动词的新义体现为四种。1、表动作时间的短暂,具有了“短时量”这一新义。例:(1)吃了饭我们走。(“走”表示“离开”,只表达动作行为本身,没有时量表示。)(2)吃了饭我们走走。(“走走”表示散散步,除了具有动作行为义之外,增加了动作持续时量的表…  相似文献   

12.
吉安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完成体和已然体两个方面描述它们的异同。在动词的完成体方面,普通话的“了1”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完成,也可以表示动作产生的某种结果,吉安方言中用“哩”和“【pu】”来表示这两种情况,同时,“【pu】”除了表示动作的结果以外,还表示说话者对说话内容的强调。在动词的已然体方面,普通话的“了2”,吉安方言用“哩”表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了1”和“了2”同时出现的句子当中。  相似文献   

13.
一、时和体的基本概念英语动词的“时”(Tense)(也有译为“时制”的)是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的一种语法形式。动词的“体”(Aspect)(也有译为“方式”、“体貌”等)是说明动作在某一时间里进行的方式或情况(正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的语法形式。“时”指明动作或状态是在哪个时间内发生的,而“体”则着重于动作情况的说明,故“时”和“体”是动词的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不应混为一谈。但“时”和“体”两者都与动作有关,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时”和“体”常可结合使用,一个“时”可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中,既有“观”、有“察”、又有“观察”。它们都在先秦典籍中即已出现,并且都有“看”、“细看”、“考察”、“观赏”、“体察”等意思。随着语言的日益细密和进步,在现代汉语中,“观察”作为表示人的某种行为的动词,实包括(或可分为)视官动作和心官动作、即“观”和“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粤方言与闽、客方言进行体标记的类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粤语、阂语、客家方言进行体标记之间有比较密切的接触关系,都有“副词+动词”这一类型,粤方言进行体标记的类型较其他两种方言丰富,它有“动词+体助词”或两种方式兼用的表现方式;客家梅县话的进行体标记兼有“副词+动词”、“动词+体助词”两种类型;潮州话进行体标记最为单一,仅采用“副词+动词”的表现形式。考察三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里,“洗澡”应该算是动宾结构动词,但按照字典的解释,“澡”本身就有“洗”的意思。“洗”与“澡”既然同样是动词,“洗澡”就应该是“洗东西”的联合结构动词。本该表示“洗东西”的联合结构动词,在现代汉语里为什么成为“洗身子”的动宾结构动词呢?本文拟上溯到“澡”及“洗澡”的原来用法,并将“洗澡”的演变过程做进一步研究。通过早期“澡”的用法,便可了解这个词是表示“洗身子之一部分”的动词,但起码在明代初期之前,这个动词的单独用法便开始转弱了起来,因而在当时的白话小说里几乎看不到“澡”的动词用法了。这种情形使得动词“澡”变成了暗示“洗身子”意思的名词,形成了现代汉语的“洗澡”一词。一、序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作为日本人容易误用的例子,经常提到的是“洗澡”一词。例如,“澡洗完了”便是典型的误用形式。正确的说法必须说成是“洗完了澡”。“洗澡”的“澡”是动词“洗”的宾语。“洗澡”和“帮忙”作为有代表性的离合词,已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这是把动词按动宾结构进行研究的,作为动宾结构应该怎样使用却并没有提及。在《康熙字典》中,不仅有“澡,洗也”的说法,也有关于“澡”本来用法的解释,它们对“洗澡...  相似文献   

17.
“动词 趋向动词”不能简单地一概分析作中补关系。从跟宾语的语义搭配关系上看,部分动词更多地是表动作的方式,趋向动词才是谓语中心,宜分析为状中关系。  相似文献   

18.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19.
广南方言助词“歇[liε^31]”是极具广南汉语方言特色的一个虚词,它常常附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性质状态的实现;助词“歇[liε^31]”的应用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既可以充当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补语,也可以与之结合充当句子的状语。  相似文献   

20.
汉字“得”在普通话里有三个读者“de”、“de”、“dei”。其性质用法十分复杂.语法学界也时有争议。达成共识的只有下列用法。一、得de助词1)洗得干干净净的22)树木绿得可人心意Z3)你看你愁得。例1)是动词带补语,例力是形容词带补语。“得”作为补语的标志,连接谓语和补语,是最具普遍性的用法。对中“得”后的补语没有出现。“动词(形容词)十得”这种格式有“无法形容”的意味,相当于“动词(形容词)十得十这个(那个)样子。”H、得就i助动词1)完成这幅画,得多少时间。对这事还不得商量商量。这种“得”多用于口语,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