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列宁在他的名著《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中说:“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苏维埃政权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民主百万倍”①。今天,我们重新学习这个重要论断以及其他一系列有关思想,对于准确完整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本质上弄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认识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是其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执掌国家政权成为现实,为了防止民主共和国的官吏从社会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孙中山对国家官吏的选拔、任免和考察提出了完整的设想。归纳起来,它们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第二,国家官吏须通过选举与考试才能被任用。第三,人民有监督与罢免国家官吏之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指导,在殖民地时期争得有限的自治权,在邦联制时期进行主权在州的政治实践,最后建立联邦共和国的历史过程,从而确立了美国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实现了资产阶级比较理想的统治形式──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民主宪政思想的代表。研究者从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治思想分歧、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及局限性等方面对其宪政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的伟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家,一代的伟大的革命领袖。他所走过的道路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前二十五年中先进的中国人所走的道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前,他一直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他首先举起了对封建制度不屈的叛旗,正规地开始了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并一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充当了这个革命最伟大的领袖,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在十月革命之后,和很多的先进的中国人一样,他进行了伟大的转变。在苏联和中国共  相似文献   

6.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开创了亚洲共和政体之先河。它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 (一)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辛亥革命中,因此探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最早提出,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传统的看法是:孙中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中国资产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雷铁崖作为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追随者,继续致力于民主共和的理想追求,其事迹可歌可泣,其精神永放光茫.  相似文献   

8.
黄兴是中国资产阶级杰出的军事家。他关于“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武装反清起义的战略;依靠革命党人、会党、新军三结合的武装斗争策略,以国民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以“爱国、保民、御外”为宗旨的思想等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浙江先贤蒋尊簋(1878-1927),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与海宁蒋百里并称“浙江二蒋”。1912年1月,浙江首任都督场寿潜出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他被公举为浙江都督。蒋氏出任浙江都督后,致力于浙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奉行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理想,在《革命方略》中,孙中山据此原则对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规划,并规定革命成功后的省级政权称“军政府”,其首领谓“都督”,在完成军法治理任…  相似文献   

10.
对邹容革命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过程,教育思想内容以及教育思想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指出邹容的革命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通过教育达到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11.
法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万里在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提出加强法律建设,保持国家稳定;要求用改革的精神做好立法工作,特别提出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加快经济立法;注重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主张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等思想和实践,对我国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他的学说,他的理想,他的精神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旗帜。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难,屡败屡战,不断总结,勇于进取,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使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梦断西山,但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却光芒永存,成为照耀中华民族再度崛起之征途的千秋灯塔。回顾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分析他精神与理想的结合、破离、再结合的艰难前进过程,继承其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和他的思想、学说中合理、进步的闪光内容,对今天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为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献出了毕生精力。论文着重阐述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统一的思想和斗争实践以及他实现“振兴中华”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分权理论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不仅吸收了这一理论的基本精神,而且突破了这一理论的诸多局限,在分权形式上,创立了五权分立学说;在分权内核上,创立了以权制能理论;在分权实质上,创立了“主权在民”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西方资产阶级分权学说,是中国和世界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用“革命转变论”来概括他自己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他说:“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不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者。我们主张经过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权能分治”思想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方案的具体展开,但它也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治理思路的回归,体现出了孙中山政治思想一定程度上的落后和保守性。其思想的形成是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的反映,也是其作为职业革命家和思想家的角色矛盾使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但孙中山的思想已经达到了那个时代所允许的高度,其“权能分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也是很高的,有很多值得后人研究和继承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邵和平 《科技信息》2007,(16):19-19,22
中国的法治思想由来已久,古代先秦思想家管仲、韩非等是法治思想的杰出代表,近代梁启超、孙中山等是倡导民主法治的先驱,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方略使法治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孙中山一生的活动轨迹作了具体的分析,划分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确立、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历史证明,孙中山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乎世界之潮流”,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孙中山是一个永远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法律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缘起发轫是其投身革命后在战争年代逐渐形成的纪律观;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其于建国之后和平年代形成并坚持和发展的法制观。由纪律观向法制观的自觉过渡,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阶级性,强调民主的法律化,主张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并重,主张通过改革使中国走上法治道路等,构成了邓小平法律思想的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法制思想内容丰富。在法制建设、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法律平等原则、反对腐败及法制教育等方面都有比较具体的阐述。对其进行研究、整理,对于我们全面理解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