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研究区煤层的厚度、分布、煤岩和煤质等特征的研究,分析、总结了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主要煤层的赋存规律,结合该区沉积环境,对煤层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贵州平塘县克度煤矿的含煤地层特征、可采煤层的煤层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岩性主要由泥质灰岩、粉砂质粘土岩及薄煤层组成,含可采煤层1层(M5)。可采煤层的厚度稳定,煤类单一,主要为贫煤。通过钻孔资料分析,吴家坪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沉积,主要沉积相为浅海相、分流间湾相和泥炭沼泽相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沉积环境影响着煤层围岩的岩性组合、煤层埋深以及煤质的变化,因此研究其与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对矿井地质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阳泉矿区五矿太原组15#煤层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内岩石样品的观察和矿井瓦斯含量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五矿太原组内识别出2种沉积相和5种沉积亚相,并总结了其特征。从煤质、煤层厚度、顶底板岩性、及埋深4个方面探讨了沉积环境与瓦斯赋存的关系,发现煤自身变质程度越高瓦斯含量也越高,煤层厚度与瓦斯含量关系不大,而煤层的埋藏深度以及底板板泥岩厚度和顶板灰岩厚度都与瓦斯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研究区煤层的厚度、分布、煤岩和煤质等特征的研究,分析、总结了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主要煤层的赋存规律,结合该区沉积环境,对煤层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神东矿区影响煤层煤质地质因素的分析,发现沉积环境是影响煤层煤质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灰分含量、灰成分以及煤显微组成、显微类型等均受沉积环境的控制,而煤化作用条件则通过后生矿物的形成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层的煤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煤层对比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对研究煤田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指导煤矿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特别在陆相成煤环境及断陷构造影响下,致使中祁连盆地层具有层数多、间距小、厚度横向变化大、标志层少等特点,利用钻探资料进行煤层对比难度大,其结果将对煤层、煤质评价及煤炭资源量估算等影响[2].考虑到勘探区煤层赋存特点,运用测井资料,对该区进行了煤层辅助对比,从而使该区域内的煤层对比,更直观、更有说服性,提高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阶段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7.
对洪峰煤矿区的焦坑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认为该时期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湖泊相沉积,煤层厚度在走向上的稳定性比在倾向上好,并对煤厚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煤厚变化的规律是原生沉积环境决定的,主要受扇湖过渡带展布方向影响,与扇湖过渡带平行的方向上,煤层厚度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城子河组是七台河地区的重要含煤地层。研究表明,煤层主要分布在改组中段,厚煤带呈NEE展布,煤厚与煤系厚度及砂体厚度有关,沉积环境是引起煤厚变化的主要因素,可采煤层主要形成于废弃三角洲平原上。  相似文献   

9.
太原组山西组煤系地层形成过程也是沉积环境由浅海相、海陆过渡相到陆相的演化过程,相对海平面变化呈现前期上升随后震荡下降趋势。利用测井曲线、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煤岩层组合特征及钻孔地层资料进行地层对比分析,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煤层时空分布的成因;并勾画出海平面升降曲线,归纳古地理沉积环境的演化顺序及对应的沉积环境煤层的煤质特征成因并总结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李建秋 《科技信息》2012,(4):378-378,380
本文陈述了伊宁煤田煤层在不同的层序构型下煤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古地貌、古气候、沉积环境对煤层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煤系沉积相模式的研究,可以重建成煤环境,对煤层预测,寻找煤气田,煤田,煤田地质勘探方案的部署,地上资源的开发及矿产的综合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应用Г·А·伊万诺夫教授的相一大地构造的方法,联系我国煤田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对不同沉积环境的煤系形成过程及其地壳运动作用的变化关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例如对滨海煤层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序的形成和特征;滨海煤层石灰岩顶板形成模式及地质作用控制下的动态分析;滨海煤层的分叉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综合动态分析;大陆及滨海大陆相的成煤地质作用及其对煤层原生构造变化的影响等的综合分析.从而找出煤层变化的一定规律,并进行煤层分叉的生因分类,为煤田预测,地质勘探部署以及对煤炭资源的最终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乔家湾矿区山西、太原组的岩层及古生物化石特征、煤岩性特征、煤层结构特征、煤质特征以及山西、太原组的煤层聚煤规律及沉积环境,指出1号、2号煤层为滨海—三角洲平原沉积,9号、10号、11号煤层为三角洲海湾及碳酸盐台地沉积,从中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性,对今后的矿井建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10~#煤层沉积前后岩相古地理和沼泽的发育及性质,探讨了该煤层的形成条件,论述了该煤层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特定沉积环境,提出了由于成煤期地壳的不均衡沉降和沼泽基底不平引起煤层分布和厚度的急剧变化。其特厚煤点是在奥灰岩溶洼地形成,而无煤区是在成煤后受冲蚀形成,且有一定规律可寻,并受古地理所控制。  相似文献   

14.
洪山殿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合煤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论述了含煤岩系的沉积特征、含煤性,剖析了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规律。通过对矿区构造格架、沉积环境的研究,详细地论证了矿区可采煤层的控制因素;同沉积构造的控煤作用、沉积相与煤层的分布、古地形与厚煤带的关系及差异压实效应是控煤的重要条件.了解控煤机理,可以预示煤层的区域分布。并指出后期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上述研究可以为矿井生产、开拓和新井建设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指明矿井的前景,增加预见性,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图9,表4,参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张双楼矿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根据钻孔资料及井下勘探资料,分析了张双楼矿区山西组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区山西组形成于以潮下带—潮坪环境、三角洲、曲流河为序的过渡相沉积环境中;沉积地层较稳定,南部、西南部以砂岩为主,北部以泥岩为主,碎屑物由南向北搬运;7、9煤为主采煤层,沉积较稳定。该研究为认识该矿区煤层的赋存规律、确定开采方案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合水县西-宁县北部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厚度、煤层厚度以及展布规律的研究,分析了该勘查区延安组的含煤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合水县西-宁县北部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含煤性呈沿向斜轴部好,向两翼逐渐变差的趋势。区内延安组地层可采煤层共三层,即煤5-1、煤6、及煤8层。其中煤5-1层和煤8层为主采煤层。分析其沉积环境,认为延安组的早期沉积环境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中期沉积主要由河湖三角洲的沉积发育而成,晚期沉积环境以泛滥平原形成的网状河相(残余湖相)为主。其中,煤5-1层发育于延安中期,以浅水湖泊沉积为主;煤8层则发育于延安早期盆地的初始充填阶段,沉积环境属泛滥盆地的岸后沼泽。  相似文献   

17.
先对井田所含块煤的特征、分布情况进行了归纳,再对块煤形成与构造、火成岩及放射性元素相关性分析.得出形成有价值的块煤只能与沉积环境及本区得天独厚的放射性元素有关.从而总结出块煤形成机理是:2、7煤层形成于上三角洲环境,3煤层形成于三角洲间湾环境.由于形成环境越稳定,形成的块煤率就越高,故2、7煤层比3煤层块率高.此外,正是由于成煤时放射元素参与,加速了泥炭化成煤进程,对形成块煤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昌福山矿区主要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即鲕粒、结核、层理、岩矿、古生物及煤质等分析,总结出昌福山矿区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地层的沉积环境为:3号煤层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5号煤层为下三角洲平原型沉积;7号煤层为海湾潮坪型沉积;9号煤层为独立障壁岛泻湖沉积.研究成果对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形成于相同沉积环境中的同一煤层,具有大致相同的原始成煤物质和同样的成岩后生变化,因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煤质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煤层对比方法——利用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用此方法对湖南冷水江矿区各煤层进行对比研究,解决了该矿区煤层对比中长期悬而未决的3煤层分层问题.表2,参6.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昌福山矿区主要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即鲕粒、结核、层理、岩矿、古生物及煤质等分析,总结出昌福山矿区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地层的沉积环境为:3号煤层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5号煤层为下三角洲平原型沉积;7号煤层为海湾潮坪型沉积;9号煤层为独立障壁岛泻湖沉积。研究成果对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