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近些年,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促使外国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中国也因此成了“世界加工厂”。但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因为“中国制造”的特点是加工在中国,而技术创新在国外。缺乏技术,就等于丧失了竞争力。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而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时下议论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
3.
<正>针对国际市场上一些大国不断地对中国打火机、DVD、鞋子、纺织品等一系列明显具有“中国制造”标签的轻工产品设置壁垒,国内文具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广博集团的掌门人王利平呼吁,尽快让中国企业尤其是轻工企业从“中国制造”中解套。 相似文献
4.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3.6万家装备制造企业,尚无一家跻身世界500强,而且世界知名的品牌寥寥无几.尽管建国已经56年,我国制造业总规模至今也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2002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1.2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仅占全球GDP的3.7%,是美国的11.5%,日本的20%.也就是说,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5.
6.
7.
9.
随着新一轮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的发展,我国产业政策的模式也由过去的选择性产业政策,逐步转变为功能性、普惠性产业政策.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按照产权性质和行业特性进行了分组讨论.结果显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被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对实质性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分组回归分析中,"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依然显著,尤其是有效地促进了发明专利的产出,但是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科技行业,该政策对外观设计专利这类微小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可以看出,研究结果基本符合"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制定的初衷,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53个国家级高新区比作一艘航空母舰,那么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就是航空母舰上一架架战斗力极强的飞机,他们正引领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航向,成为进军国际市场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由中国企业制造、拥有自主品牌的体育运动器材将在2008年奥运会中为26个正式比赛项目中的14个大项提供装备,“中国制造”已经提前在奥运舞台上实现了一次“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巴西人永远都把音箱开到最大声,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汽车上。巴西街头的一大奇景就是:很多人都在汽车上另外配了超大功率的音箱,开到哪里都敞开窗户让音乐膨胀出来,热情地让所有路人分享自己喜爱的小调,活生生一个流动DJ。受此影响,同时也为了对抗我在公寓里过度的安静,我决定去超市买一对音箱来播放我电脑里的一大堆音乐。我特地按照一个行内高手的指引,挑了本地最佳信誉品牌的音箱,结果拿回家中,GilbertoGil没唱两声就死翘翘了。电话求救才明白,原因应归咎于巴西混乱的电力系统。巴西利亚的电压和中国一样是220伏,但很多城市的电压是110…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武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为了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西化,越来越丢失“民族性”的标志而趋向“他者化”的问题,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后殖民理论中关于“他者”与“自我”的思想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完全站在迎合西方人对民族体育欣赏口味的立场上来展示武术,分明就是一种文化上的“他者化”,这是应该加以警惕的;武术的发展其主体意识不可丢失,当下及未来的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国内的发展改革还须重新围绕“民族特色”这个关键点来展开,即从“他者”走向“自我”的回归.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应该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自我与他者不是一个征服与对抗的关系,而是一个主体与主体、相互借鉴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6.
卞向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尽管中国女装业已具规模,但是,目前的中国女装品牌仍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建立合适的中国女装品牌层类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考察分析国外服装强国女装品牌常用分类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有关中国女装品牌层系模式构想:将女装品牌分成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及普通成衣三大类。同时,就如何保证分类的合理性并因此促进女装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谢应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2):61-63
从"者也"到"是"意味着一种新的诗学形式的产生.这种探索诗的本质的方式既不同于中国古代"大而化之"的把握对象,也不同于西方对概念边界的严格区分,它是中西杂糅的具有中国现代特殊品质的生成物.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市场中,品牌愈来愈成为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信誉和竞争力的象征,成为有着巨大升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在品牌经营中,我们曾有一些企业实施品牌“轰动战略”,一度企业品牌知晓全国,却都未能保持长久。近年来,随着品牌意识的增强,我国不少企业采取各种方略,攀登世界品牌高峰,推进中国企业世界品牌雄起,延续品牌百年常青。他们的成功做法,对于更多的企业与品牌融入世界,打造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核心竞争力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