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带荧光基团蒽的正丁醛Resorcinarenes母体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9-蒽甲醛还原成9-蒽甲醇,然后同正丁醛Resorcinarenes酯衍生物反应,首次合成了带荧光基团蒽的正丁醛Resorcinarenes母体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以蒽与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在微波辐射协助下.固态合成蒽-9,10-桥-α,β-丁二酸酐;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微波辐射功率、反应时间、酐蒽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蒽用量为0.1mmol,酐蒽物质的量比为1.2:1.0,微波辐射功率为280W,反应8min时.产率达到92.5%.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2,3,6,7-四甲基蒽合成了一种新型三蝶烯衍生物2,3,6,7-四甲基-9,10-邻萘基蒽。方法以2,3,6,7-四甲基蒽和1,4-环氧-1,4-二氢萘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和脱水作用合成目标产物,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过量的2,3,6,7-四甲基蒽与1,4-环氧-1,4-二氢萘反应,在VAcOH∶VAcOAc=2∶1的混合脱水剂作用下合成了目标产物,表征结果显示化合物结构正确。结论利用廉价易得的原料简便合成了新型三蝶烯衍生物2,3,6,7-四甲基-9,10-邻萘基蒽,它可以作为潜在的适用于聚酰亚胺合成的二酐单体。  相似文献   

4.
硫杂蒽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过亲核取代、分子内酰化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了16个不同结构的硫杂蒽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其中硫杂蒽酮-4-羧酸异丁酯等5个化合物为新合成化合物。改进了反应条件。讨论了反应机理,用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解释了紫外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乙酸酐催化下微波促进的芳香醛与4-羟基-6-甲基吡哺酮的无溶剂缩合反应,并通过这一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氧杂蒽类衍生物.与文献方法相比,所报道的方法具有收率高、后处理过程简单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势,从而为氧杂蒽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1条经济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蒽为起始原料,经甲酰化、加成重排反应、加成环合反应、氢化还原等反应,经成盐生成目标化合物盐酸马普替林,总收率为56.1%。该反应简化了合成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选择性好、催化效率高的氯代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氯化铝([Emim]Cl-AlCl3)离子液体催化蒽与草酰氯的 Friedel-Craft 酰基化反应,合成了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及功能高分子中间体1,2-蒽乙二酮.用GC法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1,2-蒽乙二酮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Cl3在[Emim]Cl-AlCl3离子液体中的摩尔分数为0.67, 离子液体与蒽的摩尔比为2,草酰氯与蒽摩尔比为2, 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6 h 时,1,2-蒽乙二酮产率可达91.6%,选择性达98.5%.且[Emim]Cl/AlCl3离子液体对环境污染小,并可循环使用.采用萃取、重结晶等方法得到了1,2-蒽乙二酮纯品,通过熔点测定,GC,GC /MS,FTIR和1H NMR对该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型带荧光基团蒽的偶氮双酚类杯芳烃的合成研究(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新型带荧光基团蒽的偶氮双酚类杯芳烃:5、11、17、23-四对苯甲酸蒽甲酯偶氮基杯〔4〕间苯二酚芳烃的合成,研究关键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产物通过UV、IR、^1H-NMR、MS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蒽酮及咪唑盐类化合物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良好的应用,故以蒽酮、3-溴-1-丙醇2种化合物为原料,设计了一条具有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的路线来合成蒽酮咪唑类杂合物.在此基础上合成出25个结构新颖的蒽酮咪唑盐杂合物,丰富了蒽酮咪唑盐化合物库,同时为咪唑盐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含蒽核心不对称共轭苯乙炔树形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一条合成路线和两组反应条件 ,采用收敛法合成了第 1~ 3代以蒽为核心的不对称共轭苯乙炔树形聚合物 (PADs) ,并利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谱 (1HNMR和13CNMR)证实了PADs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煤焦油粗蒽中蒽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煤焦油粗蒽中蒽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DB-5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程序升温,以氯代苯为溶剂,吩嗪为内标物,用内标法对蒽的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粗蒽中各组分能很好地分离,并定性出11个组分。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特点。所测定的结果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样品的回收率为98.43%-100.73%,相对标准偏差为0.111%~0.911%。整个试样分析时间不超过15min,可直接用于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为工厂进行现场分析和操作调节提供了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用混合溶剂萃取法从粗蒽中提取精蒽存在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萃取后混合溶剂的分离问题,以粗蒽为原料,苯为溶剂,采用溶剂洗涤和共沸蒸馏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精蒽。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提取精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这一提取方法使溶剂得以循环使用,几乎没有环境污染,且成本低,尤其是在产品的颜色和纯度上有很大的改观,精蒽的纯度(质量分数)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水体/沉积物中蒽的生物降解及铜的生物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烟曲霉A10对蒽、铜有良好的降解、吸附能力.水体中,蒽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时,铜的质量浓度的增加导致其吸附率降低,但均处于80%以上;当铜的质量浓度处于0.60~6.09 mg/L时,蒽降解率从62.01%升至82.45%,之后随铜的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沉积物中,铜的质量浓度的变化对蒽降解的影响与水体中的情况类似,但蒽降解率总体高于水中的情况;蒽质量浓度的增加对铜吸附率无明显影响,均维持在95%以上,而蒽降解率在其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时最大,达88.09%,之后趋于下降.一定质量浓度的铜在一定程度上对蒽降解有促进作用,但铜质量浓度过高会使降解率下降.铜吸附率和蒽降解率均随蒽质量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其中蒽降解率降幅较大,铜吸附率只有微弱变化.  相似文献   

14.
核磁共振检测食用植物油中有害多环芳烃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油中外源添加多环芳烃蒽,并逐级稀释,然后用400M液体核磁共振仪配合反式ATB探头检测不同蒽含量的植物油的1H NMR,结果表明:核磁共振该1H NMR法能够清晰检出蒽,其限度为10g/kg,达到国家标准GB 2716 - 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液固相平衡实验装置,测定了蒽和咔唑在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二甲苯、二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中的溶解度,并作出溶解度曲线,为粗蒽的分离和粗制提供了有用数据。实验发现DMF对粗蒽制取精蒽效果较好,四氯乙烯对粗咔唑的精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6.
利用蒽甲醇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化学修饰,并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对修饰后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对比吸附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吸附后的光谱强度下降大约57.1%,说明单壁碳纳米管吸附上了蒽甲醇.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发现,吸附后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中主要峰的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了6~7cm^-1,认为拉曼光谱发生移动的原因是单壁碳纳米管吸附蒽甲醇前后状态的改变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粗蒽的制取     
介绍了粗蒽生产工艺及其标准。分析了影响粗蒽正常生产的因素,针对影响粗蒽质量和产量指标的因素,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2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仲胺基团的蒽类荧光分子,该小分子在不加其他任何试剂的情况下能够与二硫化碳(CS2)发生反应,通过硫原子的重原子效应导致分子荧光淬灭.利用核磁氢谱、碳谱、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以及荧光光谱证实了该荧光分子与CS2的反应,该类分子可成为检测CS2的“Turn Off”型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9.
带荧光基团蒽和芘的杯芳烃衍生物合成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杯芳烃带上荧光基团蒽和芘后,可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及荧光强度的不同改变,对碱金属离子、胍离子、伯胺分子及羧酸衍生物加以识别,荧光型杯芳烃作为一类能发出荧光的物质常被用作荧光探针,荧光型杯芳烃的合成颇具价值.本文综述了带荧光基团蒽和芘的单酚型和间苯二酚型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以葸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荧光分子9,10-二(2-亚甲基-硫-亚甲基-6-氯吡啶)蒽,其结构经IR。^1HNMR所证实.利用紫外光谱法考察了该化合物对Ag^ ,Zn^2 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Ag^ 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从主客体的大小形状匹配及配位识别原子等方面对受体的识别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