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家知道,人基因组由30亿个、4种核着酸排列而成。所谓基因组是指生物体的一整套基因,人有人的基因组,狗有狗的基因组;你有你的基因组,我有我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决定了我是人,不是拘;我是我,不是你,现在人们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在人类基因组约10万个基因中,有些基因可能与疾病有关,即遗传病。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不一样,它并不是一出生就发病,很可能是到了青春期以后,甚至到了中年才发病办青光眼),这就涉及和引发出许多新问题。从医学上讲,有可能因此产生一种预测医学。现在的医学是诊断医学,根据患者的症状作出诊断,预…  相似文献   

3.
一向被认为很脆弱的性染色体的自我保护能力比人们想象的更强。6月19日的英国《自然》杂志报导说,Y染色体内部存在一种独特的结构,使它能够自我修复有害的基因变异。Y染色体从3亿年前包含有1500个基因,退化到现在只掌管几十个基因,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新的科学发现却为Y染色体迎来了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遗传学家赵寿元谈—基因组研究引出的人文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寿元 《世界科学》1999,(11):10-12,13
  相似文献   

5.
近日,又一项惊人的科技壮举诞生了。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利用了一种新技术放大DNA单链,并以此对一个古代西伯利亚女孩的基因组进行了多达31次的测序。根据如此彻底的测序研究,研究员们破译的古老基因组图如同现代人的基因图谱一样清晰,它甚至可以揭示这个古代女孩拥有的棕色眼眸,发色和肤色。来自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院研究员马蒂亚斯·梅耶感叹道:“没有人会想到我们竟然会收获如此高质量的基因组,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6.
迅速分离和鉴定大片段基因组DNA中的表达序列,可加速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人类基因转录图的构建.本文对几种常用的分离表达序列的方法,就其可行性、应用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的“孵化器”──胡黎明教授谈高校产业及其作用1991年,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的十几位专攻化学工程、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物理、自动控制及精细化工的博士、硕士生自愿组合,成立了一个以超细颗粒材料研究及应用为主攻方向的技术化学物理所。近...  相似文献   

8.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63,8(10):34-34
一問題的本质巨猿是否属于人类系統?在人类系統里是否可以分为“生物人”与“社会人”两个阶段?对于这两个問題,我在評論吳汝康先生“巨猿下頜骨和牙齿化石”的一篇短文中曾經提出了否定的意見。从吳先生对我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代数?什么是拓扑?泰勒展式的图像是什么?高斯消去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测度概念?……”在蜿蜒盘行于黄山风景区的汽车上,当我请教李天岩教授怎样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时,他开口就向我提出了这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世界科学》2004,(6):28-28
2004年4月29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 ,描述了一种检测蛋白质的选择压力的新方法 ,其新颖之处在于 :它可以只以一种单一基因组为研究对象 ,而不用 (传统方法 )比较核苷酸序列。经典的对蛋白质 (承受 )的选择压力进行测量的方法需要比较来自为数众多的个体或物种的核苷酸  相似文献   

11.
12.
“切碎”光的人DipankarHome等著李香莲译通过证明1加1未必等于2,印度物理学家S.N玻色铺平了通向万物之理论的道路有据可查,量子电动力学(简称QED)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科学理论。它以惊人的精确性解释了电磁辐射(包括光)与电子及其他带电粒子之...  相似文献   

13.
<正>十年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洞穴中发现的被称为"霍比特人"的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的史前人类文章;十年后的今天,"霍比特人"事件仍然在引发对许多重大问题的争论。《自然》杂志近期登载的一组相关报告,围绕争议物种的发现和论证进行了讨论,包括它是否属于我们的属类——人类。  相似文献   

14.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绘制细胞修复损伤DNA和捍卫遗传信息(完整性)的机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简要介绍了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工作和成就,以及DNA损伤修复与人类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赵红州教授谈知识的波谱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四月下旬,我和同事朱泽民专程到北京,采访几位科学家,其中一位便是赵红州教授。与其说采访赵先生是我们此次北京之行的任务之一,不如说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一件乐事。对我国的科学学研究稍加关注的人士可能都会注意到他的名字。赵  相似文献   

16.
陈吉余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河口海岸这门边缘科学的研究。他创建了河口海岸研究所,突破了传统地貌学的范围,把地貌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到河口海岸,密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特别是配合水利、交通部门,为建港、航道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受到有关生产部门的欢迎。目前他老当益壮,正在领导开展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的综合调查工作。我们预祝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就。本刊于最近特地去采访了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楚杰 《科学之友》2006,(8):23-23
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上蓝天,这是人类永恒能梦想。当航空工业的大佬们在争相制造动力更强劲、性能更优异的飞机时,总有一些异想天开的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靠自个儿的肌肉飞上天。  相似文献   

18.
提到沙漠,大家常会联想到满目荒芜的景象和风卷尘起的沙尘暴,似乎"一无是处",还常与另一个词"荒漠化"相混淆。其实,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沙漠何处安家沙漠,一般是指地表完全或部分被流沙覆盖、植物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五大洲中,其中四大洲都有沙漠分布。受气候影响,沙漠集中分布在南、北纬15°~35°之间。南半球沙漠从大西洋沿岸的卡拉哈里、纳米布沙漠开始,通过印度洋,经澳大利亚沙漠,越过太平洋到达南美的阿塔卡玛沙漠;而北半球沙漠从大西洋沿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日本漫画家清水茜开始在《月刊少年天狼星》连载漫画《工作细胞》,随后被制作成动漫,并在近两年传入中国后大火。这部动漫生动讲述了人体内的各种细胞如何各司其职,兢兢业业地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当面临外来病原的入侵时,又是如何英勇无畏血战到底。正如动漫中所描述的那样,人体犹如一个运作中的社会,人体内的细胞就好像身兼不同职业和责任的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20.
现年57岁的美国俄勒冈州男子保罗为了治疗身上的皮炎,从14年前开始经常服用一种含有金属银的民间偏方——胶态微粒银。但令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这种药物非但没有令他的皮肤状况好转,反倒让他的脸部皮肤渐渐变成了蓝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