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人们已不觉得陌生;然而,对于和该计划有着渊源关系的“高边疆”战略理论,所知者大概不多。尽管如此,“高边疆”战略的意义却非同小可。有人认为,“高边疆”概念的提出意味着美国  相似文献   

2.
一年以前被暗杀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提出过一个所谓“新边疆”的口号,来概括他当白宫主人的政治抱负。这个“新边疆”计划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宏伟计划,肯尼迪生前似乎还没有明确地加以具体化。但是,它的中心思想是十分清楚的,用肯尼迪的话来说,美国应当“负起世界责任”。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内政与外交之间的界线,已经像我们在水上划的一条线那样难以辨别了,所有发生于我们国内的事,同我们在海外所  相似文献   

3.
老作家艾芜在青年时期,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怀着“要凭我的双手,我的劳力走到世界上去”的愿望,在我国西南边疆流浪了相当长伪一段时间,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生活在西南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劳动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同甘苦,共患难,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早期的小说集《南行记》中,有一部份作品就是以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为题材,反映了他们的苦难遭遇,画出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一”节是国际劳动节一百周年纪念。这一百年中,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就使许多国家学术理论界对哪些人应属于工人阶级、如何划分雇佣脑力劳动者和服务行业的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属性等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4月2日向国会提出了1963—1964财政年度的“援外”咨文,要求国会在达一财政年度拨出四十五亿美元来推行他的所谓“自由的边疆”政策。这一拨款要求比上一财政年度国会通过的“援外”拨款数字增加约六亿美元。战后以来,美帝国主义一直利用军事集团的和经济“援助”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李安宅边疆思想要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社会学家李安宅是我国近代边疆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长期致力于边疆史地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在许多著述里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其边疆思想。其边疆思想着眼于“实地研究,”寄托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文章认为李安宅的边疆思想与其学科背景、边疆研究经历及抗战建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东方望 《天津科技》2003,30(2):41-42
人类第一个克隆婴儿可能已经为法国科学家“制造”出来,这是真的吗?人们都在等待这一消息得到科学的证实。然而,科学的证实并不是一个疑问的终结,相反,是一个新的未知世界的开启:克隆人到底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无性繁殖”的新时代、使人类完善自身乃至进入永生有了可能?还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将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灾难?  相似文献   

8.
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现实主义的作家们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从不同的层面,深掘着社会历史的蕴含,揭示着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全面崩溃的深刻命题。《子夜》中的吴老太爷和《家》中的高老太爷便是其中的典型。相同的人生理解使茅盾和巴金不约而同地赋予了封建势力以“老太爷”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艺术风格又使他们笔下的这两个人物呈现出“社会型”和“情感型”的不同形态而各具特色。(一)《子夜》中的吴老太爷,是一具典型的封建僵尸。他是一个虔诚的信奉文昌帝君的官僚子弟。官宦家庭,世代的皇恩厚泽,促成了他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他时刻不离《太上感应篇》的古训,看不惯不合传  相似文献   

9.
笔者结合边疆高校的实际,对“如何提高边疆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为教师创造获取信息的条件、举办教育技术培训班、开展教育技术竞赛活动三种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开大学高平叔教授所编《蔡元培教育论集》,有如下特色:一、编次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蔡先生原是封建社会一位出名的进士,而后成为推行新教育的北大校长,这有其发展的过程。怎样促使他的思想转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读了教育论集之后,从他发展的过程里,可以体会到蔡先生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具有“务实”与“尚新”两种精神,相互结合,使他吸收新观念、新知识,不断向着革新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1.
比尔·盖茨曾经指出,“Internet没有摩擦”,他在《未来之路》中如此描述:这意味着它为有效的市场和企业运作提供了机会。“信息高速公路将扩大电子市场,并且使之成为最终媒介,一个无所不包的中介场所。……任何一个连入信息高速公路的计算机都能获得有关卖者和他们的产品以及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新闻贵新,显豁地处于新闻开头部位、被称为“新闻的生命”的新闻导语更需要新。只有具备“新”的魅力,新闻导语才能充分发挥它“导引”读者去阅读的作用,园满完成向读者传达新闻的中心内容的使命。当读者的限睛注视着新闻导语起句时,如果这个句子、甚或这几个词“新”,便能一下激发起读者的兴趣,他就会读下去;否则,他便会转移到另一条新闻去,作者辛辛苦苦采写的这条新闻就无人阅读了。因此,我们设计和写作新闻导语,要追求这样的最佳效果:使读者一接触新闻导语就眼睛一亮,一读下去就耳目一新,心被牢牢“勾”住,被刺激起强烈的“新闻欲”一口气将它读完,感到无比畅快。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14.
直起身子     
从前有一个人,生活快活,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使他感到高兴。就是看一棵小草,他也会喜笑颜开。有一次,他忽然想要弯下腰来看一看他的欢乐还在不在。可是,他刚一弯腰,欢乐就不见了。“怎么会这样呢?”他自问道,“欢乐刚才还在,忽然一下子似乎掉进地缝里去了!”于是,他走遍山川、河谷、森林和田野,去寻找自己的欢乐。人们各种各样的欢乐他看到不少,但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欢乐。他弯腰曲背,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失去的欢乐还是没有找到。这时,他直起了身子对自己说:“不找了!丢了就丢了,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要弯着腰走一辈子吗?”但是很奇怪,当他刚一直…  相似文献   

15.
事实上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到过边疆与否并不重要,而他的边疆题材的《“皮裹腿”故事集》的艺术影响力经久不衰。其中《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名电影更使它在现代社会中扩大了影响。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理论是美国政治文化意识的必然沉淀物而并非什么新货,我们完全可以在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找到其早已存在的渊源。库柏精心设计了小说情节,并且经常借助“作者权力”的地位让“鹰眼”道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苏风顺,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商人,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文质彬彬,谈吐儒雅,更像一个老老实实的学者。但是他的思想并不“老实”,他的工作中一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创意,他就是一个在老实和创意之间徘徊的人。直到2003年,苏风顺的“创意”击败了“老实”,及时下海,用两年时间缔造了一个减肥帝国,用4个月时间成为如新全国销售总监,而他在直销业的创意还刚刚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冷战”“冷战”一词是美国的反动专栏作家李普曼首创的。一九四七年九月间,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一篇文章,后来又把它印成小册子,题名就叫“冷战”。按照他的说法,“冷战”是不用枪砲的战争;它的军火是金圆、面粉、动听的许诺、无情的谩骂等等。他认为只有把“西欧和美洲各国,大西洋和大西洋的手臂——地中海各国在战略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统一成为一种共同的制度”,在美国的领导下,首先在欧洲形成一种“均势”,才可以夺取“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18.
在晚清“新学家”那里,“志士”是一种与现代国家相匹配的“新民”,“新民”之所以为“新”,在于其具有了某种超越旧道德、冲决旧伦理秩序的新道德,一种以“群治”为理想的新道德,一种与新的人间秩序相匹配的“公德”。这种“公德”的确立需要两种相反相成的面相:一方面,它首先是一种“舍生忘死”的宗教性的道德情操,而这种超越生死的献身精神,却要以一种新的生死观为前提;另一方面,“生死”问题之解决,似乎又只有超越“生死”、献身大群,使“自我”在新的价值秩序之创造中,最终摆脱“孤绝”状态,才能实现。由此,“志士”的理想具有了双重的义涵,即他首先必须成为一种孤绝的自我,然后才能够使他对自我的超越具有新的宗教性的道德意味。  相似文献   

19.
“边疆教育”是民国时期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特殊教育政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推进边疆教育实施了一些政策,对边教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考察和梳理边疆特殊的社会情形、边疆与边疆教育、国民政府特殊的边疆教育政策,有利于了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边疆教育的重视及实施状况,同时也能够为边疆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宋晚晚 《小学科技》2009,(10):21-22
这是一张神奇的“魔盘”,它不仅能“演唱”时尚动听的流行歌曲,还擅长“演奏”悠扬舒缓的古典音乐,它就是音乐光盘。音乐光盘是如何诞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