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利用RAPD标记分析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7条随机引物分析了41份甜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甜瓜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其遗传距离的变异幅度在0.06-0.48之间,平均为0.31;厚皮甜瓜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薄皮甜瓜的大,而且厚皮甜瓜不同种质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说明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之间或不同厚皮甜瓜种质之间配制的杂交组合可能有较强的杂种优势.41份甜瓜种质聚为两类:一类包括18份厚皮甜瓜、17份薄皮甜瓜和2份野生甜瓜种质,另一类包括4份厚皮甜瓜种质.  相似文献   

2.
厚皮甜瓜就指皮厚而韧、皮不能吃的一类甜瓜,如产于我国西北的哈密瓜、白兰瓜。与内地的薄皮甜瓜相比,厚皮甜瓜具有质优、高产、耐贮等优点,是国内外较高档畅销的果品。长期以来,我国厚皮甜瓜产区一直局限于新疆、甘肃等少数地区。冀东地区每年9~10月,都从新疆等地区引进大批的厚皮甜瓜,这样瓜的成熟度差,且远距离的运输,易造成机械损伤。所以我们对厚皮甜瓜在冀东地区的栽培做了初步尝试。从理论上来讲,冀东地区直接从新疆等地引进厚皮甜瓜,因两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是  相似文献   

3.
厚皮甜瓜香甜味美,风味独特在各地市场颇受欢迎。厚皮甜瓜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过去仅限于气候条件适宜的新疆、甘肃等地栽培。如今,随着设施栽培的速度发展,厚皮甜瓜已经开始走进了北方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并逐渐展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厚皮甜瓜将成为我国北方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瓜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厚皮甜瓜采后贮藏期间腐烂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了ε-聚赖氨酸、壳寡糖、纳他霉素和右旋龙脑对厚皮甜瓜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厚皮甜瓜贮期腐烂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爪甲曲霉(Aspergillus unguis)。ε-聚赖氨酸和纳他霉素抑菌效果显著,当ε-聚赖氨酸浓度为20.0mg/L、纳他霉素浓度为4.0mg/L时,即可完全抑制两种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壳寡糖和右旋龙脑对链格孢菌和爪甲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多瓜农在选种时无所适从,往往是盲目购种,效益不佳。试验在进行7个厚皮甜瓜品种性状比较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宜荆州市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品种,试以引导甜瓜生产,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温室栽培厚皮甜瓜的面积较大,生产出商品性好的甜瓜除了选择抗病强,品质优、产量高优良品种外,栽培上的精耕细作对于丰产、丰收也是至关重要,现将栽培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厚皮甜瓜适宜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由于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在榆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甜瓜在大棚内栽培易感染病害,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试验通过对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筛选优质、高产、抗病的厚皮甜瓜新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厚皮甜瓜不同叶位叶片衰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伊丽莎白厚皮甜瓜为试材,探究了其不同叶位叶片自然衰老期间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厚皮甜瓜不同叶位叶片衰老差异较大。在迅速膨瓜结束期,坐瓜节位叶可溶性蛋白质(Pr)、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低于附近叶片,丙二醛(MDA)积累量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说明坐瓜节位叶衰老最快。在果实成熟期,坐瓜节位以上叶片Chl与Pr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MDA积累量、POD活性缓慢增加,表明该部位叶片属缓慢衰老叶组;而坐瓜节位以下(含坐瓜节位)叶片则属于快速衰老叶组,此时已趋向衰亡。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甜瓜是东港市农民的一个重要致富项目,多年来,甜瓜枯萎病一直困扰着广大瓜农,影响此项产业的快速发展。嫁接是解决甜瓜不能重茬的理想途径,嫁接甜瓜具有长势旺、抗逆性强、耐重茬、高抗甜瓜枯萎病、管理简单、高产高效等优点。甜瓜原有风味不改变。  相似文献   

10.
甘蜜1号是兰州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交一代厚皮甜瓜,肉质酥脆,清香爽口,折光糖含量14%~16%,单瓜重2kg.每666.7m2产2000~2500kg.栽培方式为砂田和水旱塘栽植,砂田栽培为宽窄行种植,水旱塘栽培为双、单蔓整枝.  相似文献   

11.
网纹甜瓜营养液深液流栽培管理与环境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营养液深液流栽培方式,以网纹甜瓜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对于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营养液组分的不同要求,采用自主研制的温室环境测控系统,调节并控制网纹甜瓜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和根际环境.一茬网纹甜瓜营养液深液流栽培实验证明,自主研制的营养液自动循环系统和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环境测控系统能够完成预期的环境调控任务,作物生长快、产品无污染、品质优.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甜瓜冠层生态因子及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伊丽莎白、银岭为试材,探讨了兰州地区春季日光温室条件下立体栽培甜瓜冠层的光合速率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日光温室甜瓜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明显低于相同生育期的露地正茬甜瓜冠层,湿度高于露地甜瓜.除上午通风前外,冠层CO2高于露地环境.温室甜瓜冠层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型,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但2个品种单叶光合作用日变化态势不同:伊丽莎白各叶层均表现为单峰型,而银岭部分叶片表现出光合午休现象.温室甜瓜光合生产效率的继续提高主要依赖于冠层光照条件的改善,可通过株行局配置和整枝技术的改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黄瓜花叶病毒新疆株(cucumber mosaic virus-XJ,CMV-2-XJ)感染抗性不同的甜瓜品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受感染植株的酶活性均有所增高,但抗性品种“新玉”增高的幅度是感性品种“网纹香”的2倍,酶活性峰早出现12 d,即抗性品种酶活性增高幅度大,酶活性峰出现早;叶绿素的变化则与抗性呈负相关,抗性品种“新玉”受CMV-XJ感染后的叶绿素含量与健康对照差异不大,而感性品种“网纹香”的叶绿素含量则比健康对照下降了62.9%.说明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均与甜瓜品种对CMV-2-XJ的抗性呈现规律性的相关性,这种规律性可用于甜瓜品种对CMV-XJ抗性鉴定的生物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处理对南瓜幼苗壮苗和抗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的南瓜幼苗,其中250 mg/L SA处理差异显著.从形态指标上表明SA处理可促进南瓜壮苗的形成.同时研究了4,15℃ 2种低温胁迫条件下最佳浓度水杨酸处理与25℃处理作为对照的南瓜幼苗抗寒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A处理的脯氨酸、丙二醛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外源SA能抑制脯氨酸的形成积累,且能提高南瓜幼苗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MDA形成积累.因此外源水杨酸能显著提高南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范围内栽培早春开花木本观赏植物的种类和园林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采集,并记录野生早春开花木本植物资源的分布、花期、花色等.结果表明,河南栽培早春开花木本植物共计有9科、24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的野生早春开花木本植物共计18科,41种.最后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河套密瓜成熟过程中生长速率、呼吸强度以及内源乙烯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该种甜瓜属呼吸跃变型果实,从开花到成熟约为38d;呼吸跃交出现之前乙烯开始产生,其含量升高先于呼吸跃变.可溶性精含量在成熟过程中不断增高,在呼吸峰值时达到最大,淀粉含量出现一个由积累到降解的变化.此外也研究了瓜硬度、色泽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对现有文献资料查阅和统计的基础上,结合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生长周期特点,对东北温带森林早春类短命植物种类及区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有林下早春类短命植物60种,8个变种,15个变型,分属于8科22属.科的组成以毛茛科和罂粟科为主,包括早春类短命植物49种,占所有早春类短命植物的59.0%;紫堇属和银莲花属植物居多,占所有早春类短命植物的1/3以上.属的区系分为4个类型1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是早春类短命植物的主要成分,包括10属49种,其次为旧世界分布类型,包括6属11种.  相似文献   

18.
甜瓜光合特性研究——I单叶面积动态与光合性能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田间生长条件下对甜瓜单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瓜叶片展出后叶面积呈对数模式扩展,幼叶光合能力也随叶龄呈对数型增长,单叶高效光合寿命期约4周;甜瓜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品种间光合“午休”出现时间、成龄叶最大光合速率和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气孔限制不是甜瓜光合“午体”的主要调节因素;扩大库容有利于提高甜瓜单株光合能力,但可能缩短叶片寿命。  相似文献   

19.
甘肃堇菜属野生早春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甘肃产堇菜属野生早春观赏植物的资源数量、分布及观赏特性,观赏资源的类型,并讨论了堇菜属野生早春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全营养液、缺Cu-Zn营养液、缺Fe营养液、缺Mn营养液、10%NaCl营养液培养甜瓜幼苗,研究不同时间甜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证明甜瓜为Cu-Zn SOD。观察了SOD同工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在叶片中的变化。讨论了离子胁迫过程中氧自由基对酶及质膜的损伤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