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广、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省区之一,而其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为8 557.45km2,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92.45%.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成因与治理研究对重庆市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概述了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和特征,着重分析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重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入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构造运动对贵州西部岩溶石漠化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石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地质、地貌条件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作者从贵州新构造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出发,讨论了新构造运动对贵州西部岩溶石漠化的发育、分布及其演化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成因及其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区石漠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石漠化形成和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和人类活动五个方面.作者从这五个方面分析了石漠化的产生及危害,并对此提出了其脆弱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吴欣  岳雅 《科技信息》2012,(15):51-51
本文总结了大连地区的碳酸盐岩的发育形态和规律,其岩溶形态有溶洞、溶隙、溶芽、溶蚀漏斗和岩溶洼地.岩溶发育部位在平面上与断裂、褶皱构造密切相关。本文总结的岩溶规律对工程建设选址及可研阶段勘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柱盆地岩溶发育特征,以某工程为例,对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机理和成因进行认真分析,对今后在该区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成因及其农业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区石漠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石漠化形成和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和人类活动五个方面.该文从这五个方面分析了石漠化的产生及危害,并针对此提出了其脆弱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继生 《科技信息》2009,(18):86-87
本文阐述了谢桥煤矿岩溶陷落柱的发育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邦伟 《广东科技》2014,(Z1):133-134
贵州省正安县属于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漠化的危害严重,不仅降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石漠化治理一直是贵州省正安县土地治理的主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需要加强治理,采取相关的质量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主要研究了贵州省正安县石漠化治理的相关问题,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张邦伟 《广东科技》2014,(3):133-134
贵州省正安县属于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漠化的危害严重,不仅降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石漠化治理一直是贵州省正安县土地治理的主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需要加强治理,采取相关的质量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主要研究了贵州省正安县石漠化治理的相关问题,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6个洞穴7月份的滴水物理指标(滴水滴率、电导率)和化学指标(p H值、Ca2+)进行了监测,并探讨了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环境意义,得出以下结论:1受地表植被影响,潜在石漠化地区洞穴滴水滴率较强度石漠化地区小,随着洞穴长度的加深,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滴水滴率均趋于稳定;2各滴水点p H值并未表现出降雨的稀释效应,潜在石漠化地区不同洞穴的滴水p H值情况表现不一致,强度石漠化地区p H值普遍偏高;3潜在石漠化地区较强度石漠化地区滴水电导率偏大,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洞穴滴水的电导率值正比于滴水Ca2+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气候变化和石漠化治理工程背景下岩溶碳汇的变化趋势和响应机制,基于广西岩性地质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模型估算2005—2020年间广西岩溶碳汇的时空格局,并分析气候变化和石漠化治理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2005—2020年岩溶碳汇时空差异显著,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年均增加8.1%;降水对岩溶碳汇变化的影响最显著,温度和蒸散发量的影响较小;岩溶碳汇对不同石漠化治理措施的响应有所不同,封山管护这种最普遍的石漠化治理措施对固碳增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年均增长贡献率约为28%。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在广东省内广泛发育,尤其粤北地区出露最广泛且非常集中,其次为粤西的云浮、阳春和肇庆及湛江.受地层产状及地貌影响,这些碳酸盐岩地区极易形成岩溶并导致地面塌陷、滑坡和崩塌等.岩溶在我国分布的面积达346万km2,其区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并威胁着各类工程的安全.实际生产中,孔中电视、孔间CT法、管波法、浅层地震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可以的探测岩溶的分布,它们各有优劣并适合于公路勘察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3.
贵州岩溶地区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贵州岩溶地区具有典型亚热带岩溶地貌和生态环境特征,发育完整的白云岩和灰岩红土剖面,依据12个剖面72件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化学分析资料,研究了岩溶地区经土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碳酸盐岩红土成土地球化学的三个主要过程:富硅铝脱钙镁过程,富铁锰过程和富铝脱硅过程,在碳到盐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Cu,Pb,Zn,Ni,Co,Cr,Rb,F,Cl和As等微量元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富集和分异。  相似文献   

14.
分析木美地下河流域石漠化的现状和特征,认为目前木美地下河流域整体上处于中度、重度石漠化状态;石漠化对流域内土壤性质的影响还不太明显;流域内的植被以灌丛为主,被破坏严重,分布零星,但是植被的演替同时存在顺向和逆向两种情况,只要控制好人为干扰因素,可以实现植被自然恢复;流域内可供开发利用的水源共有12处,可以解决一些洼地旱涝交替的局面。建议利用植被群落自身的顺向演替能力,通过封山来育林,用工程手段治理地下河,使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配等措施来治理木美地下河流域的石漠化。  相似文献   

15.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面积与等级、不同石漠化类型土地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概述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分析了石漠化对粤北岩溶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石漠化防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塔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经过上亿年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溶洞和裂缝,成为复杂的储集体,位于该隆起中心部位的塔河油田就是在这样的储集体内发现了上十亿吨的石油储量。针对缝洞成因及其空间展布问题,通过对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考察,精细分析研究区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提出表层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径流岩溶带划分方案,并且定义出每个岩溶带缝洞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特征,建立缝洞结构模式;同时分析不同岩溶带缝洞充填物性质,为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描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碳酸盐岩地表堆积物的地质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义玲 《贵州科学》2000,18(4):267-271
碳酸盐岩地表堆积物是岩深作用后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进一步演化的产物,因受岩溶作用使其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本文从野外调查入手,结合试验资料来研究它的地质特征,认为是岩溶作用奠定了这些独特地质特征的基础,后期的改造作用对某些地质特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它的产生与岩溶环境条件直接相关。通过对流域内的岩性、地貌、岩溶形态、表层岩溶带、地下管道在岩溶水系统中构成的水文网络及动态变化等岩溶环境特征的调查研究,论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及其产生的后果。根据石漠化的分布现状与岩溶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石漠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某机场初步勘察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整个场区的岩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成因机理。场区构造相对稳定,多发育揉皱、压性小断层,场区地表溶蚀现象明显,发育的溶沟溶槽、漏斗、落水洞的展布走向基本与构造方向和优势节理方向相近。而钻孔揭露地下0.5~20 m范围有透水性差的薄层泥岩,该地层下部岩体相对完整,由此可以推断,隔水层以上岩体在水流作用下,沿岩体节理、裂隙溶蚀现象明显,地表岩溶发育,在该隔水层之下,岩溶弱发育。场区虽处Ⅲ级剥夷面上,地表水流除沿岩体裂隙下渗外,绝大部分水流沿地表向地势低洼处径流,而后通过溶斗、落水洞等统一向侵蚀基准面排泄,无大面积积水区域。总体来说,场区以垂向岩溶为主,隔水层表面多发育横向小型溶洞,隔水层上下溶蚀差异较大,钻探过程中未发现厅堂式溶洞,因此场区出现大规模塌陷灾害的可能性很小。研究结果不仅为详勘提供了基础资料,对后期机场的设计和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石漠化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分布有面积广泛的碳酸盐岩,发育多种岩溶地貌。由于该地区的特殊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子的影响,其岩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容量低,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弱。当人类对森林进行破坏使森林的“生物泵”作用消失后,引发出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岩溶生态环境开始恶化,植被走向逆向演替等。最后出现大面积的石山,发生石漠化现象。可见,森林在岩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是影响岩溶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