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FLAC~(3D)软件对沈阳某深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进行数值分析与计算,重点分析开挖过程中桩顶位移、桩身位移和弯矩的变化,并将现场实测值与软件模拟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改变锚杆倾角与桩入土深度等支护设计,探讨这些因素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结果可信;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弯矩均出现在桩身大约8 m的位置,并不是在支护桩顶部;设计时桩的入土深度可取4~6 m,锚杆倾角可取5°~30°.  相似文献   

2.
在模型化临近建筑荷载为条形附加应力的基础上,借助极限分析上限定理,从能量角度定义了开挖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阐明其失稳破坏机理.继而借助算例,分析了不同临近荷载条件下开挖基坑的稳定性特征和条件,给出了超前支护桩基坑开挖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坑边坡稳定性取决于自身重力、临近建筑荷载和超前支护桩抗力等外力功率与坡体内能耗散功率的相对关系;支护桩设计抗力越大、邻近建筑荷载越小且离开挖点越远、开挖土体力学性质越好,则基坑越稳定,对应其潜在滑面位置也不断向基坑边坡内侧移动.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及其内力变化规律,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工程实例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主动土压力区地应力状态发生改变,支护桩产生的水平位移最大值随着开挖深度增加而下移;预应力锚索结构能有效的控制支护桩产生的水平位移;数值方法可以有效地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对指导基坑的安全施工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支护桩是环梁支护结构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基坑支护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它与环梁和压顶梁等共同承受基坑的水、土压力和地面超载等荷载作用.通过一个典型空间分析模型,重点探讨了支护桩直径、桩入土深度以及桩间距等因素对这种支护结构内力、变形性状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一些对该种支护结构支护桩设计较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沿海地区的大型挖入式海港的基坑降排水工程,基于二维渗流有限元法,对开挖基坑渗流量与止水帷幕距基坑开挖区的距离、基坑深度及止水帷幕入土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基坑海陆两侧渗流量均逐渐增加,当基坑深度达到20 m以上时,海侧渗流量增幅显著增大,陆侧渗流量则继续保持缓慢增长趋势;随着止水帷幕与基坑开挖区距离的增加,海陆两侧渗流量均呈减小趋势,但减小幅度逐渐变小,在距离为100 m时渗流量的降幅最大,当距离增大至300 m以后,距离对渗流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止水帷幕入土深度的增加,基坑渗流量呈减小趋势,帷幕深入石灰岩层后,其深度增加则渗流量减小更为明显,在深度10~14 m时降幅最大,但随着深度继续增加,防渗效果逐渐降低,建议止水帷幕入土深度尽可能达到14 m,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间距下相邻基坑相互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应变硬化土(HSS)土体本构模型,建立同步开挖间距为1~8倍基坑开挖深度的相邻基坑有限元模型.考虑固渗耦合,分析不同基坑间距对坑间土堤沉降、支护桩弯矩和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邻基坑间距小于等于4倍基坑开挖深度时,相互影响较强,需考虑相邻基坑施工引起的共同沉降,可采用有限土压力理论来对支护结构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减小桩径和配筋;间距大于4倍基坑开挖深度时,相互影响较弱,坑间土堤变形接近独立基坑,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采用明挖法的兰州市某一地铁深基坑为例.对深基坑周围的地质勘查报告进行详细分析,考虑其初始地应力、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过程及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等诸多因素,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与支护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计算,对不同开挖阶段的桩身位移和弯矩、地表沉降进行分析;讨论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参数改变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表明:支护桩的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桩身位移曲线有明显的"鼓肚"现象;桩体弯矩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并且随着开挖的进行,桩体弯矩呈现"S"曲线;深基坑土体的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沉降出现在桩后15m左右处;支护桩的变形随桩体埋深、支撑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坑开挖卸荷导致工程桩桩侧极限阻力降低.建立单桩模型,用Mindlin应力解考虑开挖引起的竖向有效应力变化,分别计算开挖前后的桩侧极限阻力.通过某工程案例,将理论结果与其他结果相对比.最后分析了桩侧阻力降低系数随基坑开挖深度、边长、长宽比及桩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侧阻力降低系数随开挖深度增加先减小而后缓慢增大,存在谷值临界深度,随开挖边长、长宽比增加先减小而后趋于稳定;增加桩长导致桩侧阻力降低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兰州地区的湿陷性黄土,通过两根实际工程桩实测出正常使用状态下支护桩桩身在不同开挖深度的弯矩分布,推导了桩身剪力和土压力,并与设计值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悬臂式支护桩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桩身内力和所受土压力的分布情形,揭示了目前深基坑支护桩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内在因素,提出了土压力分布图形.  相似文献   

10.
刘义  朱武卫  杨焜  席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0):13085-13093
坑中坑基坑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基坑形式。为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内坑支护桩的内力发展规律,进行了施工过程中的支护桩内力现场测试。通过采集桩身纵向受力钢筋的应力来反演桩身弯矩,分析了支护桩桩身弯矩在施工过程中的发展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拟合了试验结果,研究了外坑开挖深度和平台宽度变化时内坑支护桩桩身弯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坑趾系数(外坑平台宽度/开挖深度)与内坑支护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变化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拟合给出了桩身最大弯矩增长率随坑趾系数的函数曲线,桩身最大弯矩增长率可作为坑中坑基坑中内坑支护桩设计时的安全系数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陈哲 《科技信息》2008,(34):109-109
在充分利用已有支护桩的情况下,根据基础各部位开挖深度的不同,采取卸荷和不同的临时斜撑及加强被动区等措施,达到了施工周期短、投资少和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静压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义 《甘肃科技》2005,21(7):129-131
本文以讨论厦门地区某工程静压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分析了静压桩终压控制标准中的终压力值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区别和关系,按照桩的入土深度分类。提出二者之间适用的经验估算公式,为静压桩的安全、合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坑排桩支护结构选型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粉土地质条件进行建模,利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了不同桩间距、桩径、嵌固深度在不同开挖深度等多种组合下的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弯矩,最大剪力,以及不同锚杆位置在不同开挖深度下对应的的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内侧弯矩、外侧弯矩,最大剪力和锚杆轴力,采用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标准,通过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技术可行的方案,并进一步结合支护桩常用施工方法与现行定额进行经济分析,寻找经济方案,以提出具有工程指导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不能采用锚杆支护的情况下,双排支护桩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双排支护桩的结构与受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确定双排支护桩的排距和锚固深度。  相似文献   

15.
张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232-6235
板桩作为一种挡土支护结构,常用在码头、船闸以及基坑开挖等工程中,因此存在一个板桩入土深度的设计问题。现有的计算方法不考虑墙与土之间的实际变形情况和其对土压力的大小与分布的影响, 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悬臂式板桩进行了三维实体数值模拟,得到了板桩位移,并分析得出其入土深度,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这为悬臂式板桩结构入土深度的设计校核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吴铁力 《科技信息》2014,(13):227+229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寸土寸金,地下空间也需充分利用,与之相对应的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土岩组合地层基坑在丘陵山区城市中也较为常见。本工程为大连市中心某基坑原设计支护桩深度范围内为强风化岩层,由于风化岩层起伏等原因,嵌岩深度内某一区段范围遇中风化岩层,支护桩采用人工挖孔桩,中风化岩层施工较为困难,而且造价也比原设计增加很多,需按照新的中风化地层深度减小嵌固深度,但嵌固深度多少为适宜有待商榷,本文结合成功的工程案例对嵌固深度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荷载传递法建立轴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受力模型并得到其控制方程,然后引入桩侧软化及桩端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同时给出极限侧摩阻力及极限端阻力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自编的迭代程序得出单桩的p-s曲线,并与已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验证提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开挖深度对若干关键问题的影响,如桩侧极限摩阻力、桩端极限阻力及基桩承载性状。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增层开挖施工前后,单桩在极限承载力及工作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开挖深度对桩端极限阻力影响较小,而对桩侧极限摩阻力影响较大;随着开挖深度增加,桩顶沉降量也不断增大。该工程的增层开挖在变形控制方面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选取材质和桩径相同、桩长不同的3组模型桩,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单桩水平静载现场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得到桩顶的水平荷载-时间-水平位移(H0-t-Y0)曲线、水平临界荷载Hcr、水平极限承载力Hu以及单桩的桩身弯矩、桩身剪力、桩侧土抗力沿桩入土深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具有相同材质、相同桩径的单桩,其水平临界荷载Hcr和极限承载力Hu与入土桩长呈正相关关系;桩身弯矩、剪力和桩侧土抗力的最大值均随着入土桩长的增加而增大;桩身弯矩和桩身剪力主要集中在桩身上部,最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的部位在桩顶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单桩的桩侧土抗力沿入土深度呈不完整的S形分布,且其最大值出现在地平面附近。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利用已有支护桩的情况下,根据基础各部位开挖深度的不同,采取卸荷和不同的临时斜撑及加强被动区等措施,达到了施工周期短、投资少和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高层桩基采用静力压桩法,依据地质状况、场地条件、最大压桩力、单桩极限承载力、入土深度、桩身强度、打桩顺序、用电量平衡、引孔压桩法等,并结合当地经验综合施工.静载效果分析极限承载力比最终压桩力提高了44%~79%.与钻孔灌注桩经济对比,大吨位管桩节省造价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