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落针粘度计研究液体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温式落针粘度计是在智能型落针粘度计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用以研究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该仪器操作简便,可直接读出温度值及对应的粘度值.用它研究了蓖麻油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并由实验数据拟合而得一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新型旋转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血液流变特性的原理和方法.由该粘度计的可测量参数压力梯度和流量,得到了壁面切应力,定义了特征粘度和特征切变率;建立了特征切变率、壁面切应力与血液本构方程的关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得到本构方程特征参数;用该粘度计对水和人体血液的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粘度计可以用于测量血液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测试条件下原油流变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V2 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性测试仪 ,在不同条件下对 4种脱气原油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用 3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 ;用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 ;毛细管内的原油粘度次之 ;多孔介质内渗流时原油的视粘度最高。原油在多孔介质内渗流时 ,渗透率越低 ,原油视粘度越高 ,并且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及存在着初始压力梯度。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石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 ,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地层条件下原油的流变性 ,其测试结果对油田开发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牛顿流体流变性测定中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同轴圆筒旋转粘度计中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剪切率及剪切应力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地测定非牛顿流体流变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使RV-2型旋转粘度计的三种测量系统的测量偏差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测试条件下原油流变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性测试仪,在不同条件下对4种脱气原油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3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用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毛细管内的原油粘度次之;多孔介质内渗流时原油的视粘度最高。原油在多孔介质内渗流时,渗透率越低,原油视粘度越高,并且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及存在着初始压力梯度。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石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地层条件下原油的流变性,其测试结果对油田开发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牛顿流体流变性测定中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同轴圆筒旋转粘度计中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剪切率及剪切应力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地测定非牛顿流体流变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使RV-2型旋转粘度计的三种测量系统的测量偏差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别对旋流器内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的流场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用RSM(SSG)雷诺应力模型,得到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表观粘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非牛顿流体在分离旋流器内的流场特性:由于受非牛顿流体表现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的影响,在同一位置处,非牛顿流体的静压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制的狭缝式在线流变仪,实时测定了文题的动态流变特性,测得了反应注射成型过程中物料的粘度,第一、二法向应力差随剪切速率,反应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随反尖的进行,逐步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征,粘度呈现剪切变稀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法向应力差,而且随反应时间延长,其粘度,法向应力差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一种新的血液显微表观粘度(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the Blood With Microphotography,简称BMAV)测定系统。这种装置所用试样<5ml,在原理上符合测定非牛顿流体理论要求。在考虑测压管侧的能量损失和弯头的局部阻力损失的前提下,得出在少试样变压头BMAV测定系统的数学模型。引进修正系数X,使实验结果和数学模型颇为一致。同时,用此粘度仪对在不同压积下的全血、RBC—生理盐水悬浮溶液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得出血液符合Casson公式这一与Copley等所得的相同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用旋转粘度计在恒定低切变率下测定抗凝血样复钙后的切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研究凝血状态检测和抗凝血药物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血液流变学理论模型,把血样看作非线性Maxwell流体,其物理性能(弹性模量和粘度等)都随凝血过程中结构的演化而变化.应用理论模型拟合实验结果,找出正常血浆与正常全血在低切变率下凝血过程中物理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血浆较正常全血的凝血过程慢,其粘度和屈服应力明显小,其凝固体的弹性却稍大.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一种新的L型表观粘度函数快测仪。它是在原L—1型的基础上经重要改进后完成的。它保留了原仪器的一个主要特点即仅用一次测试就能求得复盖一定范围的切变率下的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同时能在通常认为难以测量,却又十分重要的“低剪切” 段令人满意地工作。且所需样品少于2mL。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氯化聚丙烯作为聚烯烃树脂涂饰用的底漆研究,通过用旋转粘度计测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发现氯化聚丙烯及其马来酸酐接枝物在接枝率小于2.2%、浓度小于10%时的甲苯溶液属于牛顿型流体.用旋转粘度计和乌氏粘度计测得的粘度数据可以用比浓粘度二级维里方程式统一描述,在氯化聚丙烯-醇酸树脂-石油树脂-甲苯体系中,溶液的粘度也可以用氯化聚丙烯质量分数的二级多项式拟合,从而得到了氯化聚丙烯甲苯溶液多元体系粘度随浓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稠油蒸汽泡沫驱油过程中流体力学性能的认识,在油藏压力7.60 MPa下,利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测得了不同条件下稠油蒸汽泡沫共混体系的流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稠油蒸汽泡沫驱油体系均为假塑性流体,其流变方程能很好地关联幂律模型;随蒸汽相饱和度和泡沫剂浓度升高,体系表观黏度增大;随蒸汽干度和温度升高,体系表观黏度降低;在低剪切速率时,表观黏度和温度关系满足Arrhenius方程,随着剪切速率增大,表观黏度和温度关系逐渐偏离Arrhenius方程;黏流活化能的绝对值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在低剪切速率时,表观黏度对于温度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应用高温、高压液体粘度装置 ,模拟了水、油接触时地层原油的轻烃组分向地层水中扩散而引起地层原油粘度的变化过程。测定了原油与模拟地层水多次接触后原油粘度与模拟地层水体积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油、水接触轮次的增加 ,甲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乙烷和C3 以上组分呈上升趋势。原油粘度变化与油水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随着油水接触时间的增加 ,油中的轻烃组分逐渐扩散到水中并达到平衡状态 ;随着浓度差的减小 ,扩散速度逐渐减慢。原油中轻烃组分溶于水并随地层水产出是导致原油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可为水驱油田开发中有效控制原油的粘度、增加水油流度比及提高水驱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振动盘式粘度计对混合工质的气相粘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采用相对测量的方法,测量了真空下的对数衰减率;通过氮气的粘度测量获得了工作方程的修正项,并通过测量HCFC22的粘度对实验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然后对HFC152a/HCFC22(质量分数15%/25%)的气相粘度进行了测量,测量温度293~370 K,压力0.1~1.9 MPa,实验测量的不确定度为3%,并关联了粘度、温度和密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锥板粘度计和旋滴界面表张力仪研究了丙烯酰胺 ( AM) - N-乙烯基 - 2 -吡咯烷酮 ( VP) -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 ( AMPS) ( AM- VP- AMPS)共聚物水溶液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C18H2 9Na O3 S)及中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 OP- 1 0 )的相互作用以及该复配体系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 .研究结果表明 :AM- VP- AMPS共聚物水溶液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会降低水相 /油相界面张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C18H2 9Na O3 S)会引起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的下降 ,而中性表面活性剂 ( OP- 1 0 )对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掺稀降粘是超稠油井筒举升过程中有效降低井筒摩阻的方式之一。针对现有的掺稀优化评价方法,本文根据掺稀工艺建立了超稠油井筒掺稀降粘模拟装置,通过和旋转粘度计测量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井筒降粘模拟测量。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掺稀比条件下的井筒粘度变化。对比结果发现,井筒掺稀降粘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沿着井筒流动,稀油不断分散稠油,降粘效率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