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谐的前提是不同社会主体间实现利益平衡,社会主体的物质利益与精神文明呈现良性互动的发展状态。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必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把公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公共决策中,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完善公众利益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益均衡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比较合理,能够不断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基本公平和正义。使人们普遍分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收益。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益失衡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机制就是要主动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和协调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谐农村的构建,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改变农民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的处境。改革20多年来,中国农村内部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使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利益表达机制已远不能适应当代农民利益表达的需求。因此,如何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就成了构建和谐农村的关键。从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入手分析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对构建和谐农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美玲 《科技资讯》2011,(5):244-244
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与维护则是我国政府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指出了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存在的问题,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构建一个完善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重要意义: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让达机制应涉及的主要内容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农村改革才会真正变成巨大的进步动力。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的重点,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推进农民组织建立和发展、保障农民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和明确农民在权力机关的政治平等权。  相似文献   

7.
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分配.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改革造成的利益关系的变动与利益的失调,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利益矛盾.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这样和谐社会才会由理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利益群体分化日益明显,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下,研究和解决利益群体矛盾的对策,一是发展经济,缩小各利益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协调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建立利益教育机制,淡化或消除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入手,结合当前转型时期主要的现实利益矛盾,提出了当前政府应主要关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政治理论和政府治理的实践表明,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然而,当前我国的诉求表达机制并不完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建立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进一步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公现象表现突出。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言,社区学院是一种更能适应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体现着更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体现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等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社区学院的兴办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出了当代中国宪政欲构建怎样一种国家与社会的目标,因为在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力求达到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并使各种关系平衡。宪政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树立良好的宪政理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机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奥林匹克精神丰富的和谐内涵进行了探讨,追溯了其产生的沃土--古希腊城邦文明,和谐内涵包括:"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公平、公正的竞争精神;宽广胸襟的包客精神;"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科学发展精神、和平理念的传播.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使"科学发展观"更加地深入人心;"民生"观念日渐形成,更加关注民生;责任意识不断加强;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了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芳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6):101-104
和谐的精神文化和文化境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灵魂。从文化的整体视野中来理解和把握:平衡和充满生机的机制,人与自然、社会和人际氛围的和谐关系,身心平衡的个体,这些系统的和谐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引导与支撑,它们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构成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精神力量,引导人们在自由创造中,实现和谐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群主义公平正义观中对正义的历史性和道德基础的论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是,自马克思主义视域观之,又存在着历史局限性。所以,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现实经济状况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雷锋精神凝聚着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雷锋精神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雷锋精神达到了利他行为的最高境界,此外,雷锋精神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价值。总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村牧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救助对农村牧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内蒙古农牧区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缺陷及问题,极大地制约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完善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全面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工业技术观、生态技术观和文化主导技术观虽然适应了不同时代的需求,但割裂了技术与经济、自然、社会的有机联系,都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系统有一定差距。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分析各种技术观利弊的基础之上,提出构建和谐技术观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春节禁忌在很大程度上是巫术交感原理在年节庆典中为满足民众春节生活需求,尤其是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而被民众享用的一种生活文化。春节禁忌因其在民众观念层面特有的约束力,以及关照对象的利益取向,在构建和维护民众节期生活秩序方面具有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