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经济发展刺激跨洋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长,航运企业在航线中配置几个枢纽港,枢纽港通过较小的船舶转运到相连集货港,集装箱运输网络呈现轴辐网络形态.该研究选择中国和西北欧36个集装箱港口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集装箱海运轴辐网络模型,假设航运网络为纯轴辐网络形态,研究非容量限制下单配置枢纽中位问题,通过计算网络运输总成本,优化航线网络中枢纽港个数和位置,优化航运网络结构.该研究建立了非对称成比例模型,对欧盟的港口集装箱统计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不同方向航线港口间的运输矩阵.模拟结果表明,轴辐网络相对传统直线网络可节省53%~95%运输成本;枢纽港个数设置为6个,网络运输总成本达到最小,但东西向和双向航线中,最优枢纽港个数随着折扣系数的不同有差别;香港、高雄和上海是中国区域最优枢纽港;在北欧,最优枢纽港包括泽布吕赫港,汉堡港和勒阿弗尔港.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问题类型以及研究特点对现阶段船舶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分析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并说明未来可能存在或继续深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燃油补给、供应链、不确定性研究、港口与船舶运输的联合优化以及绿色航运等方面.通过对船舶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旨在为推动船舶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前言     
<正>国务院([2009]19号文)要求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其中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基本形成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班轮运输船舶选择哪个港口进行燃油补给、燃油补给量以及各航段最优航速的问题,考虑船舶通过运河时对航速的影响与到港时间窗限制,建立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燃油补给与航速优化模型.选择实际班轮航线进行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考虑运河航速影响与不考虑运河航速影响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考虑运河对航速影响时解得的燃油补给港选择、燃油补给量以及各航段最优航速的优化结果与客观实际相符,且有助于最小化航运企业总成本,表明该方法有助于航运企业结合航线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燃油补给决策以及航速优化方案,保障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集装箱枢纽港必备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了集装箱枢纽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北方地区三大港口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6.
在医疗系统中,医疗资源的配置通常以资源配置均衡和最大化医疗资源总体收益为目标.为了通用化模型,本文将医疗资源模型化为Agent,提出一种基于社会最优配置的Agent联盟收益均衡配置方法.首先,针对所有可能的联盟求得满足社会最优配置的Agent分组;在均衡配置存在的条件下,使用不断迭代的方式使得个体Agent产生的收益逼近均衡配置状态,得到一个同时具备Agent配置均衡和总体收益最大化两个属性的配置解.在配置护士到病房的应用表明,本方法有效地得到了一个满足利益均衡的联盟策略与收益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秦峰 《科技资讯》2015,13(2):225
航道的通过能力对航运事业与港口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今,伴随着船舶种类的多样化、进出港口的船舶数量增加、各港口间的运输网络复杂化,进出港口的船舶交通流也日趋复杂。研究港口的通过能力与港口航道的船舶行为已成为港口航道设计至关重要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以港口和航运企业两个物流服务提供商和一个第四方物流(4PL)集成商组成的港口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集成商通过资源整合对港口供应链的绿色化及运作效率的优化作用,研究该供应链成员间的竞合与利益协调策略问题,分别建立集中和分散决策下的竞合与协调模型,通过数值实验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集中决策优于分散决策,港航联盟优于独立决策,且各方通过制定适当的成本分担契约可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协调,可为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航运管理者在防范和处理长江流域船舶交通事故时所存在的问题,及大部分船舶交通事故专家系统所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和缺陷,提出船舶交通事故应急反应专家系统框架.它能够集成现有的各种专家系统,具有实时性、Web性,可以整合各种管理资源,使航运管理者快速、准确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及时处理船舶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基本格局、功能结构与发展特征.文章首先阐述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格局和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流量、流向结构分析,认为现阶段该港口体系仍属东亚一些大型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口的支线港群,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机制开始发育,但尚不完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未来该港口体系将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枢纽港、江苏四港为干线喂给港的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远洋集装箱枢纽港群  相似文献   

11.
跨区域与区域内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干-支线网络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集装箱运输方案,提出干-支线的运输网络形式.基于综合成本最小原则,构建干-支线集装箱运输网络优化模型,寻找两个区域间优化的干-支线航线组合方案.优化的航线方案包括干线挂靠港及挂靠次序、支线数量和每条支线的运行方案.基于环渤海港口群和美国西海岸两个港口间的集装箱出发地-目的地(O-D)矩阵对模型进行测试,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该区间干-支线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2.
海上丝绸之路下东亚港口枢纽地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的方法,以东亚区域港口为基础构建东亚区域航运网络矩阵,从港口实力、港口自我中心、港口航线质量指数3个方面分析海上丝绸之路(MSR)背景下东亚港口地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港口地位不仅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港口中心化程度,而且取决于航线质量的高低;由于港口经济腹地的重叠,东亚港口枢纽地位的争夺以及港口之间激烈竞争的现状可能仍会存在;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世界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快,港口枢纽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东亚港口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基于班轮公司合作的海运空箱调运优化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降低空箱调运成本,建立基于班轮公司合作的海运箱空箱调运优化模型.以班轮公司之间的共享调运资源为基础,综合考虑租箱成本、运输费用、调运方向约束、各节点间的可达性以及最大空箱调运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在保证重箱正常运输的前提下,通过调运资源共享并配合合理租箱,以达到所有参与合作调运的班轮公司空箱需求得到满足的综合获取总成本最小.同时,通过算例,给出了班轮公司海运空箱合作调运的优化方案,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多种运输模式下国内沿海集装箱港口布局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方式下港口合理布局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Hub and Spoke运输模式下港口布局的数学模型;对于该模型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引入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求解;以辽宁省地区的沿海港口为例进行了计算,并显示出合理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陆上油气储量的日渐衰减和北冰洋海冰的不断消融,越来越多的国家着手对北极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以北极地区的LNG运输为研究对象,考虑过度分配造成的海运运输航线的拥堵,利用BRP函数产生拥堵成本,以运输成本,拥堵成本及风险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LNG运输航线的交通分配模型.从全部需求量同时分配的角度,以中国政府为决策主体,由苏伊士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以及北极东北航线构成的海运网络,利用Frank-Wolfe算法进行求解,并用CPLEX软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未来将分担北极资源运出运量36%左右.在油价的下调和苏伊士运河高额通行费用的影响下,好望角航线的优势也开始显现,将分担全部运量的28%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在给出波长路由环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整数线性规划公式以解决波长路由多纤环网(MFR)的优化设计问题,整数线性规划公式所采用的优化目标是最小结点端口数目,以此为优化目标可以保证所设计的多纤环网具有最大的经济性,利用所提出的整数线性规划公式,定量分析了在不同通信模式(单Hub和双Hub),及路由方案(波长通道和虚波长通道)的情况下,单向和双向波长路由多纤环网的网络性能差异,所获得的结论有助于多纤环网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北极冰层不断融化,北极东北航线全面通航的可能性日益增加.随着北极东北航线集装箱货运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船公司会选择航行北极东北航线,而北极东北航线的挂靠港选择将成为船公司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以上海港途经北极东北航线到达鹿特丹港为研究对象,先运用模糊评价法缩小港口选择范围,对北极东北航线的沿线港口做定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做定量分析,以船公司利润最大为目标,建立北极东北航线的最优挂靠港选择整数规划数学模型.最后采用Lingo进行求解,得出船公司北极东北航线的最优挂靠港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此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船公司选择最优挂靠港问题,同时对北极航线港口投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集合划分的航速可变不定期船舶调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定期船多货物、多船舶、多挂靠港口和多航线的运营组织特征,综合考虑船速对航次时间、航次成本的非线性影响,提出了不定期船舶调度的非线性网络规划模型,用于解决航速可变的船舶选线与调度规划问题.针对模型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基于集合划分方法的两阶段求解算法.通过案例计算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船速可变,制定的船舶调度方案能使营运收益提高10%~25%.新建立的模型能够对船舶运行计划、货载选择、包运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和船速等进行统筹规划,制定详细的船舶运行时刻表,为不定期船舶调度实务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邢文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99-3001,3009
面向用户的通用云计算平台负载均衡机制在探寻云计算平台的成本和效用的基础上,由用户根据任务粒度从质量、成本定制云及云联盟资源三方面权重。由云均衡构件发出蚂蚁群搜索云内及云间计算资源。蚁群采用优化算法搜索资源并将信息发回蚁巢,并监视各个计算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均衡负载,以降低云运营商成本和用户费用,提高云及云联盟的成本效用。将该负载均衡机制应用在自主研发的云计算平台上,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负载均衡机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考虑同一港口内不同船公司之间的合作行为,在港口空箱需求和供给均为模糊随机条件下,空箱租赁不受限,建立船公司合作条件下以港口集装箱物流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多阶段港口空箱保有量优化模型, 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对船公司合作与不合作条件下的港口集装箱物流总成本和港口集装箱保有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空箱租赁成本、储存成本、空箱需求波动、需求的模糊程度等参数对船公司的港口集装箱物流总成本和保有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