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碳限额政策下,针对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以及制造商网络直销渠道与零售商传统销售渠道销售价格存在差异,通过分别建立政府实施不同碳减排补贴模式的混合渠道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入模型,研究混合渠道供应链的销售及碳减排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取何种补贴模式,两部定价契约都可以实现混合渠道供应链系统协调;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与无碳约束相比,碳限额起作用情形下碳减排率和混合渠道总市场需求量更高;无论采取何种补贴策略,碳减排率是碳限额额度的减函数,利润是其增函数,市场需求与其成U型关系;碳减排率和直销渠道市场需求量是渠道竞争强度的减函数,而传统渠道需求量和利润与其成U型关系;碳减排率、市场需求量以及利润都是政府补贴和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第三方回收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回收合作策略问题,构建由制造商、零售商及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以成本分担和任务分担两种主要的回收合作模式为基础,研究政府给予制造商补贴时,制造商和回收商的回收合作策略,对比不合作及两种合作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及利润,并结合制造商与回收商的回收成本系数分析政府补贴对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供应链成员利润有正向影响,无论政府补贴怎样变化,制造商与回收商合作时的产品回收率、供应链成员利润及其随补贴的增长幅度总是高于不合作时;当政府补贴、制造商回收成本系数等满足一定条件时,在成本分担模式下有更大回收率,且供应链成员能够获得更大利润.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依据研发投资对企业进行补贴的情形下,建立二级动态供应链模型,考虑了消费者绿色偏好对需求及产品成本的影响,对不同供应链模式下制造商、零售商的利润以及产品绿色度等变量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探讨了政府补贴、消费者绿色偏好与最优绿色度及供应链利润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根据研发投资进行补贴能够显著促进供应链绿色创新并提高供应链利润,供应链选择利润共享合同以及消费者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均会强化政府补贴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不同决策模式下由单一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企业最优定价与减排决策,并分析碳税税率、碳排放限额对产品碳减排率及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针对不同碳排放类型企业应实施差异化混合碳政策:对于高减排投资效率清洁型制造商和高减排投资效率中间型制造商,政府加强碳政策约束能激励制造商减排且不会提高产品价格;对于低减排投资效率清洁型制造商,加强碳政策约束能提高碳减排率但也会提高产品价格,此时政府可对消费者提供适当补贴;对于低减排投资效率中间型制造商和污染型制造商,加强碳政策约束会降低产品碳减排率,且企业会将碳支出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对此政府可提供适当碳减排技术研发补贴以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负责回收的零售商组成的二级闭环供应链,研究不同情形下(无碳减排技术、考虑碳减排技术、考虑碳减排补贴)闭环供应链的最优生产决策及协调问题,并进行比较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部定价契约和支付转移机制相结合可以实现3种情形下系统的协调;无碳减排技术、考虑碳减排技术、考虑补贴情形下利润和产量依次增加,单位碳排放量依次减小,回收价格保持不变;产量、零售商利润、系统利润以及碳减排量是碳减排投资参数的减函数,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是碳减排投资参数的增函数,而制造商利润在一定条件下是碳减排投资参数的减函数,否则是其增函数.  相似文献   

6.
考虑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两个供应商的两级供应链系统中,两供应商之间在碳减排研发水平上进行纳什博弈,而制造商与两供应商进行斯坦伯格博弈.构建了考虑碳减排研发技术水平溢出的博弈模型,并通过逆序求解法得到两个供应商的中间产品价格、碳减排研发水平和制造商产量,比较分析了不同竞合模式下供应链的决策及利润,并设计了一种收益共享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表明:1)制造商与两供应商协同合作不仅可以使供应链整体利润最优,而且还能形成共赢的局面;2) 技术外溢系数与制造商产量、碳减排研发水平和供应链各方及整体利润成正相关关系,与供应商中间产品价格成负相关关系;3)技术外溢系数越大,制造商利润留成比例可行范围越大.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协调机制的有效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体现风险中性市场中自由竞争在易逝品供应链模型中的协调作用,建立了与不同零售商的零售价格相关的随机需求下具有退货机制的单一制造商和两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模型.分析表明:在传统二级供应链中,无竞争模型的利润明显小于零售商自由竞争的供应链模型,并且通过特殊的线性模型给出了易逝品供应链协调下的最优零售价和最优订货量,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动对最优零售价、最优订货量以及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碳税政策下,针对制造商直销渠道和零售商传统渠道的产品销售价格存在差异及消费者低碳偏好,通过构建双渠道供应链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博弈模型,研究零售商订货与制造商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的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部定价契约和转移支付补偿契约可以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系统的协调.与制造商单独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情形相比较,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成本分担情形下双渠道销售总量、碳减排率更高.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大小取决于零售商分担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比例的大小;双渠道销售总量、碳减排率、制造商利润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随着碳税增加而增加,而零售商利润随之降低;碳减排率和双渠道销售总量随着渠道竞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以及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随着渠道竞争强度的增加则先降后增;双渠道销售总量、碳减排率、制造商利润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增加而增加,而零售商利润则随之先降后增.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低碳服务提供商对供应链碳减排的影响,构建了由制造商与低碳服务提供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得到了不同权力结构下的最优定价决策,通过数值算例分析探究各因素对碳减排量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权力不对等会降低供应链总利润,供应链权力的转移会影响低碳服务提供商进行碳减排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碳交易共享比例是制造商在不对等权力决策中利润大小的关键,制造商应在碳交易收益上让利给低碳服务提供商,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目前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根据供应链决策的不同方式,对顾客低碳意识影响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引入过度自信,构建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表明:集中决策比独立决策下的产品碳减排率和供应链总利润更高;过度自信能够增大碳减排率、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以及制造商期望利润,但是真实情况下的供应链总利润随着过度自信水平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1.
控制碳排放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碳排放配额约束将企业的生产运作产生重要影响.考虑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研究不同碳排放配额约束(只有零售商碳排放配额约束、只有制造商碳排放配额约束 、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有碳排放配额约束)下基于数量折扣契约的供应链订货策略及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碳排放配额约束下,供应链通过利用数量折扣契约能够实现协调;当只有给予零售商碳排放配额、只有给予制造商碳排放配额、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给予碳排放配额时,在碳排放配额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碳排放配额下订货量直接决定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供应链的期望利润也将受到碳排放配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政府给予减排补贴、制造商实施减排、零售商投入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制造商领导的闭环供应链中,讨论了零售商、第三方回收商进行回收时供应链的减排决策。通过 Nash 博弈、Stackelberg 博弈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回收形式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并通过Matlab算例仿真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两种回收模式下,随着零售商CSR投入水平的增加,减排水平、回收率、供应链成员利润及供应链整体利润(效用)都会提升;两种回收模式下,随着政府减排补贴系数增加,减排水平、回收率、供应链成员利润及供应链整体利润(效用)都会提升;在政府给予减排补贴、零售商投入CSR下,供应链中零售商从事回收活动的效用总是优于第三方回收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碳限额与交易的背景下,营林企业能否利用木质林产品供应链内部融资缓解其融资压力、碳排放限额和折扣系数等不同因素对供应链各成员决策变量和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预付款内部融资机制下供应链主体的最优策略,并在综合考虑相关研究文献及木质林产品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后选取合适的数值参数,利用算例分析比较内外部融资模式下木质林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情况。结果 当木材和碳汇价格折扣率在适当范围内时,内部融资机制下营林企业和制造企业的利润水平均高于外部融资机制。内部融资机制下,营林主体的碳汇林规模随着木材和碳汇价格折扣率、碳排放限额的增加而缩减,随着政府对碳汇林经营补贴的增加而扩大;制造企业的单位碳减排量随着木材和碳汇价格折扣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碳排放限额、政府对碳汇林经营补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营林主体向制造企业进行供应链内部融资不仅解决了自身的融资问题,提高了制造企业的减排水平,还改善了供应链整体的环境和经济表现。政府可发挥市场引导者的职能,推动缺乏资金的上游营林主体与肩负减排任务的下游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行预付款内部融资机制,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和减排成本,达到供应链的帕累托(Pareto)最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模糊需求下的批发价格契约与协调问题,基于Fehr和Schmidt提出的不公平厌恶模型,构建了考虑零售商不公平厌恶的批发价格契约模型,并通过模型推导及数值实验分析了零售商不公平厌恶对其订货量以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零售商的不利不公平厌恶程度的增加,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及供应链利润均减小;随着零售商的有利不公平厌恶程度的增加,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及供应商利润均增加,且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均先增后减;此外,批发价格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15.
张芳  许傲雪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438-1448
在无补贴消费者、补贴消费者以及补贴回收商3种补贴模式下,构建了动力电池双回收渠道的闭环供应链,并对不同时期的补贴对象选择及其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采取补贴措施总是有利于供应链的,不论采取哪种补贴模式,闭环供应链各环节及整体利润总是高于无补贴模式,且相较于补贴消费者,补贴零售商和整车制造商对供应链各环节和整体利润影响较大。但由于政府在不同阶段目标存在差异,补贴对象的选择存在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初入和早期发展阶段,政府需要通过补贴消费者模式来提升使市场需求量,而当销售市场趋于稳定和成熟时,政府应考虑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再制造积极性和供应链效率,在补贴两回收商的策略下,更侧重于对整车制造商的补贴,以激发闭环供应链各环节回收再制造积极性,打造绿色低碳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6.
数量折扣协约下供应链的需求扰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突发事件下零售商面临的需求分布发生扰动、供应链的协调将被打破的问题,提出了随机需求下的数量折扣协约,得到了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影响:当突发事件造成市场需求扰动不大时,保持原始计划的协约仍能协调供应链,即供应链具有鲁棒性;当市场需求扰动很大时,原协约不再协调,必须调整订货量,得出了供应链对突发事件的最优应对策略,提出了具有抗扰动性的数量折扣协约。  相似文献   

17.
在需求不确定环境下,该研究分别构建基于单一批发价格契约和回购契约的供应链延迟定价策略决策模型.通过零售商和生产商利润函数的单峰性分析,证明在具有延迟定价策略的两种契约条件下,最优订货量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通过两种情形的比较和数值分析表明:采用回购契约得到的最优订货量能使零售商和生产商均实现利润最大化,达到供应链协同.并且相比单一批发价格契约,能有效提高零售商的订货水平,从而提升供应链系统的总效益,尤其是当生产成本越小,或产品残值越大,或批发价格越高时,具有延迟定价的回购契约协调策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