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介电常数介电材料在储能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其在电工、电子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其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储能密度。本文对近年来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概述,主要讨论了通过对钛酸钡的改性(即掺杂改性、表面包覆改性和复合材料制备)来提高介电材料的储能密度。分析了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介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其中,陶瓷填料和聚合物基体2相界面的相容性是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指出了解决BaTiO3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问题、填料和聚合物基体的选择以及制备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控制都是研究兼具高介电强度和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纯钛酸钡粉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草酸沉淀法制备钛酸钡粉体,并据正交试验结果选择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对合成的BaTiO(C2O4)2·4H2O和BaTiO3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3.
实验发现对BaTiO3适量掺杂Y,La,Ce等稀土元素可以明显提高BaTiO3在直流电场下的电流变效应,典型电流变液的屈服应力高达3.2kPa,比纯BaTiO3增加10多倍。实验表明当稀土元素摩尔比一定时,BaTiO3的电流变效应随掺杂稀土离子半径减小而增大;对同种离子,Y,La,Ce的掺杂浓度分别为15mol%,(10-15)mol%和5mol%可以获得最好的电流变效应。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显示掺杂引起介电损耗上升,低频范围介电驰 豫变大。XRD分析表明掺杂固溶引起BaTiO3的晶格畸变。认为正是这种晶格畸变引起材料介电性能变化,从而导致它的电流变行为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钛酸钡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用NaOH作沉淀剂,在pH大于13.5的条件下合成出了BaTiO_3。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时间4小时,反应物料Ba:Ti=0.8-10.5(摩尔比);X-射线物相分析表明,产品为立方晶系,a=4.003。电镜观察,粒度均匀,大小为0.2-0.3μm。为除去产品中微量的碳酸盐杂质,用稀盐酸对产品进行后处理,(处理液用Ys-1和Ys-2代替),结果发现,待Ys-2处理后,产品由立方晶系变成了更稳定的四方晶系。差热分析结合X-rag相分析表明,立方晶系的钛酸钡在750℃转变成了四方晶系。这同用Ys-2处理的结果是相吻和的。另外,本文还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沉淀剂的量等对产品的影响作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钛酸钡中痕量铜和铁的方法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钛酸钡陶瓷粉末的低温燃烧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Ba(NO3)2-TiO2-C6H7O8.H2O为体系,在600℃加热进行低温燃烧合成实验,制得粒度为1.2-1.4μm的四方相BaTiO3陶瓷粉体,结果表明燃烧的均匀程度对燃烧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分析,提出低温燃烧合成BaTiO3陶瓷粉末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四方相钛酸钡铁电晶体的晶格动力学壳层模型,氧离子的极化是各向异性的,模型的参数值由拟合Г点的声子谱实验数据确定。计算了声子色散关系,态密度和晶体的弹性常数,在弹性常数计算中计及了压电体中声子谱长波区域内声学模和低频光学模的耦合,计算结果比刚性离子模型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TiCl4,BaCl2-2H2O,KOH,NaOH为原料在PH值10-12,反应温度60-150℃压力0.1-0.35MPa、反应时间1-4h下经凝胶 晶转变合成钛酸钡,经有关厂家进行了半导化试验产物借助于XRD、TEM及化学分析,证明产物达到纳米级钛酸钠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丁酯和氯化钡为钛钡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微波和水热二者联用的方法合成钛酸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钛酸钡粉体进行表征测试。  相似文献   

10.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超细高纯钛酸钡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蓉  高仕鹏 《贵州科学》1991,9(3):166-171
评述了现行的BaTiO_3制备方法之后,本文重点报告了作者们在草酸共沉淀法制备偏钛酸钡的工作,叙述了原理方法和工艺条件的优化选择,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了详细的测试。  相似文献   

11.
用碳酸铵与磷石膏反应制取硫酸铵是磷石膏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磷石膏中的杂质会对石膏的转化过程及碳酸钙的结晶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碳酸钙的分离过程。以二水硫酸钙与碳酸铵为原料,以磷酸、硝酸镁、氟化钠及酸不溶物(AI)为杂质添加剂,研究了磷石膏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铵过程中杂质P2O5、Mg2+、F-及AI对硫酸钙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物碳酸钙的结晶形态和晶型进行了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杂质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石膏中硫的转化率,而且使碳酸钙的晶型和晶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将影响产物的物性和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三聚氰胺[C3N3(NH2)3]和MnCl2.4H2O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碳酸锰晶体。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R-32/c,晶胞参数:a=0.47795(9),b=0.47795(9),c=1.5624(4)nm,V=0.30909(11)nm3,Z=6,Dc=3.705 g/cm3,F(000)=330,R1=0.0167,wR2=0.0456[I>2σ(I)]。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每个锰离子与6个氧原子配位,CO32-的每个氧原子从不同的方向连接2个金属离子,把配合物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间歇鼓泡碳化法合成片形超细碳酸钙,考察了碳化反应温度、灰乳比重、搅拌转速、化学添加荆等因素对碳酸钙粒子形貌、粒径及径厚比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碳化反应温度20~25℃,添加荆质量分数为1.5%~2.0%,灰乳比重d≤1.05,搅拌转速约400r/min.最终制得了粒度为2.0-3.0μm,最大径厚比为10~16,晶型为方解石的片形超细碳酸钙.  相似文献   

14.
球状和低轴比棒状碳酸钡纳米微粒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TritonX-100-n-C6H13OH(简称T/H)、Ba(NO3)2水溶液和c-C6H12组成体系的稳定水/油(W/O)微乳液相区域,采用该微乳液体系制备碳酸钡纳米微粒,研究了影响碳酸钡微粒形态和大小的因素,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TA)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是由 BaCO3组成的纳米材料,通过调控Ba(NO3)2水溶液的浓度和pH值,可以获得球状、小轴比棒状的碳酸钡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功能陶瓷制造对碳酸钡粒径分布的特殊要求,以氯化钡和碳酸铵为原料,分别用室温液相反应、室温固相反应、小体积反应、小体积加表面活性剂等方法合成碳酸钡、并对其最可几粒径、分散性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合成方法与碳酸钡粒径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料次序、反应温度、加料速度与表面活性剂这四种因素对产品颗粒大小及粒度分布的影响,找到了功能陶瓷用碳酸钡制备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
某钡盐厂钡渣成分研究及渣场污染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重晶石探明储量为全国之冠,该省某钡盐厂碳酸钡年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该厂钡渣堆场运行中因岩溶渗漏导致环境污染,在实际调查渣场,污染现状及剖析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从分析测试新,旧渣化学成分,可溶性,物相,物理力学特性力手,提出了如下综合治理措施;改进工艺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渣场导流,分流以避免降水及污水渗滤;废渣掺石灰碾压以减少废渣的可渗滤性等,成功的以较低的防渗治理工程费用,解决了运行中渣场的渗漏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材料,水热法合成碳羟基磷灰石(CHAP),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CHAP作为维C的载体,研究其载药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6、温度为40℃、负载时间1h,纳米微粒CHAP对初始浓度的50 mg/L维C负载量高达33.08 mg/g。因此,纳米CHAP作为载药载体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甲乙酮-碳酸钾体系在40℃时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用Pitzer理论和NPTL方程对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采用碳酸钾分离甲乙酮-水体系,碳酸钾的脱水率高达97.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