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取2003~2012年可比价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回归分析以及Nich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山东省总体、各市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变动的情况,为山东省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得出结论:(1)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增长速度较快;(2)山东省各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别较大;(3)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收入差异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0年基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的城市化水平修正值,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域差异变动型式,指出,(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省际相对差距趋于缩小,速度趋缓;(2)三大地带内部的省际差距缩小,地带间的省际差距扩大;(3)在假定人均GDP、初始工业结构等制约条件后,城市化速度(1990-2000)与初始城市化水平(1990)为典型的条件趋同;(4)乡镇企业发展、外资利用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具有不同城市化发展稳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用人均GDP指标测度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同时建立了评价山东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山东省的区际差异,然后根据其综合评价值进行分类,将全省分为5大等级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近些年来,从人均GDP水平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看,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将会影响到我区整体的经济运行和小康目标的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土地风蚀、水蚀现象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人口严重超载,人均耕地严重不足;收入增长取决于有效降水的多少,近年来持续的干旱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和医疗状况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锡尔系数对1978~2004年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在此基础上,从三大地带、地市、县域三级结构的地域行政单元,运用锡尔系数一阶和二阶段嵌套分解方法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并比较,发现东中西三地带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间差异位居其次,东西地带形成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在SPSS19.0和ArcGIS9.3等软件的支持下,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与旅游经济密切相关的10个指标,从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对2001~2012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陕西省旅游经济整体上升趋势明显,绝对差异呈现上升态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通过空间分析发现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西安占据首位,北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对优于南部地区,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速率快于西部地区;泰尔指数分析表明陕西省旅游经济差异缩小趋势明显,地带间差异是引起陕西省旅游经济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关中内部差异是导致地带内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2000年~2014年的入境旅游收入为基础,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位序规模理论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间入境旅游收入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的趋势;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差异明显大于地带内差异,是省际总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东部地带内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其中东部沪、苏、浙的入境旅游收入长期处于前3位,云南是西部四省市入境旅游的领头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是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区域发展政策、特殊事件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最后提出了协调长江经济带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国内旅游规模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区域研究对象,以各个地级市的国内游客量为基础数据,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数、相对发展率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2003—2009年广西区域旅游规模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广西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由2003年的295.74增加到2009年的740.10,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在波动中缩小,从2003年的0.912下降到2009年的0.864。从时间上看广西国内旅游规模总体差异在不断缩小﹐但空间上区域旅游规模集中程度较高﹐且梯度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均GDP、2A及以上景点数、公路铁路总里程、旅行社数等相关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国内旅游规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地区人均GDP与区域国内旅游规模差异关联度最大,达到0.870;其次是旅行社数、2A及以上景点数、公路铁路总里程、星级饭店数、旅游部门职工数,关联度分别为0.730 8、0.711 2、0.693 6、0.676 2、0.623 5,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对旅游规模差异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 GⅠ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4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总体上经济空间差异较大,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和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全局Moran’s Ⅰ指数为0.3911,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Ⅰ散点图和LⅠSA集聚图,并采用空间插值获得局域Ⅰ值分异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Theil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3种测度方法,分析了2003年~2012年10年间广东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特征.结果表明:(1)2003年~2012年广东省国内旅游收入的市际差异Tp、地带间差异Tbr、地带内差异Twr整体趋势是逐年下降,2012年地带内Twr略有上升,且地带间差异始终大于地带内差异;(2)地带间差异Tbr对总体差异Tp的贡献率一直居高不下;(3)旅游产业地位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在不同城市中的吻合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方法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到2007年,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在逐步拉大.使用加权变异系数分解人均CDP的方法来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认为造成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三次产业的地区差异.在对三次产业进行分解后研究其对地区差异的影响时,发现第一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差异几乎不起作用,造成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差异,其中工业的年平均贡献率将近40%,是导致河南地区差异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缩小河南省地区经济差异的关键在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各地市经济基础不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效率也有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会阻碍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以山东省17地市的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学的物流效率指标评价体系,结合2012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应用DEA和SE-DEA模型对各地市物流效率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化三个子系统,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物理模型和GIS技术研究了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贡献度及其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结论如下:(1)山东省整体城市化类型属空间导向型;(2)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有显著空间差异,济南、青岛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青岛市的经济城市化水平一枝独秀,威海市的空间城市化水平最高;(3)现阶段山东省整体城市化协调度仍处于拮抗阶段.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0-115
基于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模型,利用安徽省17个城市及其所辖县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因素和阻力因素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城市经济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规模、偏向于城市的收入分配体制、城乡距离、农业现代化水平则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增长.研究表明,要顺利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在保证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山东省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山东省2010年17地市相关数据,选取经济和社会两个系统共30项基本指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系统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山东省17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水平较低,在空间上存在由东向西明显的梯度性格局,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了山东省17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偏低.最后从协调发展类型的角度提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为省级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59年—2017年13届全运会奖牌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角度对60 a来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水平等级分区中80%为中低水平区,高水平区仅占20%.东、中、西地区差异明显,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逐步递减的特征.2) 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绝对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省际竞技体育实力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略有改善,但幅度不大.3) 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重心聚集在鲁、豫、皖三省的空间范围内,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4) 从2005年全运会开始,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相邻省级地区“高—高”、“低—低”聚集分布的特征.在60 a的发展历程里,东北地区经历了“强—弱—强”的过程,中部地区与之相反,经历了“弱—强—弱”的过程,东部地区是逐渐增强的过程,而西部地区则是一直处于弱势状态.HH和LL类型分别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集聚,LH类型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HL类型分布比较分散,四大地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十五”期间主要是1999—200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并对各地区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得到以下结论:1)主导因素不同是导致经济增长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2)山东和天津两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3)中部各省区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经济增长的竞争力都很弱.以期为从全国层面把握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环境与社会经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琨 《科技信息》2007,(12):21-23
在目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的背景下,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建社会经济综合指数,环境数据则用环境综合指数计算得出,在分析山东省环境地域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社会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综合得分。通过对两组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将17个地市划分成四类,分别为经济和环境均较好、经济较好而环境较差、经济较差而环境较好、经济和环境均较差,并对这四类地区的综合状况给出了合理解释,从而揭示了社会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最后,提出了山东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引用“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这一概念,根据山东省1953 ~2010年数据分析了全省范围内响应强度的时序变化规律,并以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山东省17地市的响应系数为基础,研究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划分类型.结果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异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济青沿线高等特点;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基本呈协调态势,但也存在较大波动,仍需通过城市化继续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