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头发思考     
有一天,伊索来到一个很奇怪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不用脚走路,而是统统把身体倒过来用手走路。伊索觉得奇怪,便忍不住问他们:“你们天生就用手走路的吗?”有人回答说:“不!哪有人天生就用手走路的?”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古代希腊流传着一些讽喻故事,今天读起这些经久不衰的古代故事,可以使我们悟出不少心理学规律来。比如说,《伊索寓言》中有一则“狐狸与葡萄”,说的是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挂在架上,想要取食却不能,于是它对自己说:“这是生葡萄。”(周启明译《伊索寓言》人民出版社1955年)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实在是因为它在极想取食葡萄与自己无能为力之间,感到了一种不一致的不快,为了减轻这种不快,便说葡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一个大国的崛起或衰落都要给世界带来剧烈的动荡。一些人将今天的中国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相比较,从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明代天启年间问世的《况义》(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与我国张赓共同评述。收作品38篇,大部为伊索寓言),是我国最早的伊索寓言汉译本;继之出现的《意拾喻言》(意拾,粤语“伊索”的音译;喻言“寓喜”的又称),是我国第二个伊索寓言汉译本。由于《意》存本罕见,所以有关它的情况,人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5.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与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的爱情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女主人公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个人形象的审美特征,同是美的,但又各有特性。席勒的路易丝·米勒在争取爱情的自由和人的平等上更有主动性,斗争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6.
脑筋急转弯     
1.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2.盆里有6个馒头,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个,但盆里还留着1个,为什么?3.你能以最快速度,把冰变成水吗?4.冬天,宝宝怕冷,到了屋里也不肯脱帽。可是他见了一个人就乖乖地脱下帽,那5.老王一天要刮四五十次脸,脸上却仍有胡子。这是什么原因?6.有一个字,人人见了都会说好。这是什么字?7.小华在家里,和谁长得最像?8.鸡蛋壳有什么用处?9.不必花力气打的东西是什么?10.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做;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这是做什么?11.什么事每人每天都必须认真的做?12.什么人始终不敢洗澡?13.小明从不…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的手术室内,近10台“伊索”声控机器人被运用于普外科、妇产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的手术中。“伊索”是第一批进入  相似文献   

8.
伊索寓言是最早翻译到我国的西方文学作品。早在明天启五年(1025年),法国耶酥会传教士金尼阁与中国人张赓合作,便翻译了伊索寓言的一部分出版,中译本取名《况义》,共收寓言22则,由金尼阁口译,张赓笔述。此后很长时间内,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一直是环境保护法学所争论的热点之一。要探讨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首先要明确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及其特征,它与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其次,作为一个社会规范,环境保护法调整的究竟是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已经突破传统扩展到了人与物,亦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焦点。  相似文献   

10.
伊索(公元前六世纪) 相传为希腊的一个相貌丑陋而极有才能的寓言作家。他本是一个奴隶,因善于言辞而被释放;后来受托到得尔福去分发金钱,由于产生争论便中止不发,结果激怒了那里的人,被他们打死。后人搜集了流传于希腊的几百个寓言故事依托在他的名下,到了公元一世纪,巴布里乌斯用韵文改写了一百二十余则,编纂成集,这就是广受欢迎的《伊索寓言》。在这些寓言中有一些可能来源于亚洲和非洲。《伊索寓言》大体是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有许多寓言故事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关系,把压迫者比作狮子、豺狼、毒蛇、鳄鱼和狐狸,对它们的为非作歹、残暴贪婪予以谴责。例如《狼和小羊》寓意就是“暴君是不缺少借口的”。还有许多寓言故事总结了古代人民的斗争经验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和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同为神职人员,两人的形象有相似之处,但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一个令人憎恶,一个令人同情.两位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时有一种相似性,都从角色的需求矛盾引申出了相同的主题.再就是从两位作家对宗教的态度,以及大致相同的文学观,分析了产生一致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邢志忠 《科学世界》2014,(10):110-110
<正>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利昂·莱德曼(Leon Lederman)是科学江湖中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与大名鼎鼎的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至少有四点相似之处:首先.两个人都出生在纽约市的平民家庭,他们的父辈都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移民;其次,两个人都是无神论者,不仅聪明绝顶,而且诙谐幽默,在他们各自所处的  相似文献   

13.
猩猩和人类如此相近:基因序列相差甚微,表情及行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又相距甚远:前者是猩猩科,而后者属于人科。究竟是什么使我们和它们的命运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又被称之为企业的灵魂,但企业文化不能等同于或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既可结合起来抓,又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5.
刘志华 《世界知识》2013,(15):24-25
开启现代改革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埃及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重演相似历史场景的概率就更高。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横扫北非,就几乎重演了7世纪阿拉伯人曾经上演过的历史活剧,不同的是,7世纪后阿拉伯人逐渐成了这块广袤土地上的主角,而16世纪之后,土耳其人要面对的仍然是阿拉伯  相似文献   

16.
张一帆只有两岁,却得了先天性巨结肠,大夫决定给他做切除手术。不过,这次进行手术的,却是一位“机器人医生”,它叫“伊索”。“伊索”是湖南省引进的第一台全自动电脑手术机器手,现在,他按照湖南省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周小澳教授的指令,第一次为中国的孩子进行巨结肠切除手术。“伊索”不懂中文,它是根据周小澳教授的英语命令进行操作的。周小澳说“Move Left”,它就向左移一小格,还有“Right,Up…”,它都能准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了钱钟书两篇文章,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让语文老师挖掘出很多教学艺术. 第二册书上<读(伊索寓言)>,是钱先生讲读寓言时的感慨,也可以看成他在课堂上的临场发挥.如果把<伊索寓言>看作一面镜子,正面映现着要告诉学生的东西,一般老师也只从正面讲解;而钱先生偏要转到镜子背后,要从看似没有东西的地方看,结果真的给他看出新意来了.  相似文献   

18.
李忠东 《少儿科技》2014,(10):19-19
<正>一提起乌鸦,许多人便会想到《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把石子扔到瓶子里,使瓶子里的水涨到了瓶颈,就能喝到水。乌鸦真有这么聪明吗?当然。科学家发现,乌鸦不仅能利用石子喝到水,甚至能解开谜题。新西兰的亚历克斯·泰勒博士致力于研究动物智力和人类思维的关系,他养的一只叫"007"的乌鸦解开了一道谜题。破解这道谜题需要依次经过互相联系的八个步骤,只要错一步就会导致解题失败。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12,(1):93-93
A:某种程度上,猫鼻子前的胡须和人脸上的胡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是属于毛发,都有一定的隔热作用。但是,猫的胡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毛发,即触须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上嘴唇。和其他的毛发一样,它们也是皮肤表层长出的角质结构。但猫的触须却比其他的毛发要粗很多。它们实际上是猫的一种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官。  相似文献   

20.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以前的探索和研究,或者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或者由于某些人的世界观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我认为:要探讨人的发展的问题,就有对几个概念重新进行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