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甘肃定西地区3个小麦品种对土壤干旱胁迫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条件下,对甘肃定西地区的3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定西24、甘麦8和陇春8139的幼苗生长及其水分代谢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小麦幼苗耗水量明显减少,表现为甘麦8>定西24>陇春8139;叶面积扩展速度逐渐降低,其中陇春8139叶片扩展速度下降最为明显;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陇春8139的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甘麦8和定西24,叶片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质量比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值也上升得较多.以上结果证明,陇春8139相对于甘麦8和定西24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
发展壮大定西书画艺术。一是强化和展现定西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作品文化底蕴和鲜明个性。二是举办大型书画交流活动,提高定西书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四是以人才培养为契机,繁荣定西书画艺术事业。五是以通渭农民书画为龙头,打响陇中书画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3.
孔悦  孙娟 《科技潮》2001,(7):66-67
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通称“陇中”,居于中国版图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是甘肃省会兰州的东大门。辖定西、通渭、陇西、临洮、渭源、漳县、岷县,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0万。历史上的定西,曾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半农牧区,《资治通鉴》中就有“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的记载。到了近代,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定西地区的发展落伍了。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定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苦干实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使定西赢来了令人瞩目的巨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全区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一个百业兴旺、日新月异的新定西正在陇中大地崛起,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定西正在成为西部开发建设的一方热土。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定西时,欣然题词“群策群力,定西大有希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定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定西人民正以超常规、跨越式的豪迈步伐满怀信心地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黄河空览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那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气概,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许多炎黄子孙把能亲眼看一看黄河作为其终生的宿愿。而我为了编辑出版大型画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一书,有幸在两年内冬、春、秋不同季节,三次从空中观察黄河、拍摄黄河,范围遍及黄河上游的高山峡谷,中游的黄土高原以及下游地上悬河。这难得的机会使我领略了黄河的壮丽与博大,同时也看到了它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兰州位于陇中盆地,兰州东边靖远附近,疏松的黄土被水流侵蚀,形成荒凉  相似文献   

5.
<正> 一甘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以省内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二地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甘.由于省境大部在陇山之西,古代曾有陇西郡和陇西道的设置,又简称为陇.省会设在历史古城兰州.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省份,东邻陕西,西连青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靠四川,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面积达四十五万平方公里.在这辽阔的陇原大地上,居住着各族人民两千二百三十多万;超过千人的民族有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和哈萨克等十一个,其中裕固、东乡、保安为甘肃所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他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开发甘肃,发展和繁荣当地的经济文化,在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甘肃中贡献着  相似文献   

6.
 北方水荒加剧的原因分析我国北方受季风影响, 在历史上就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长期饱受缺水之苦, 近年来, 水荒更陡然加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黄河利用不当由于上游生态破坏, 黄河源头水逐渐减小。黄河上游扬黄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随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开发强度的提高逐年上升, 即使是不直接从黄河取水的地区, 也会因抽取地下水而加大黄河的渗漏。90年代后期西部扶贫攻坚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启动, 更使上游用水猛增。中下游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人口增加、经济增长, 也都与水的消耗紧密相关。当然, 这其中必然有部分水是由于水土保持条件的改善而被蓄积起来的, 但多数为生产消耗。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驱动下,青海、甘肃、宁夏3省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适时构建整体结构的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层面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城市群组合体系的完善,将促使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共同构成我国"西三角"经济圈,3省区城市经济带的形成,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内陆向西开放程度,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通道,形成黄河上游内陆向西开放核心地带.在探讨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基础上,认为目前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建设应从构建巨型产业带、沿黄城市带、内陆合作开放带3个战略方向出发,在国家层面上逐渐形成特色鲜明、向西开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经济带.  相似文献   

8.
7月27日,中国&#183;定西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陇两隆重开幕。大会为期两天,以“绿色、道地、发展”为主题.分为高端论坛、成果展览、参观企业、市场和种植基地、经贸洽谈等部分。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海拔约为1500m,市区南北两面群山连绵,黄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市区呈一带状,东西长约为35km,南北最宽处约为5km。兰州是甘肃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兰州市的防洪责任重大。黄河兰州以上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两库联合调度,使兰州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尽管如此,黄河上游的洪水威胁依然存在,决不能掉以轻心。另外由于市区南北两面有诸多山沟,局地暴雨形成的山洪泥石流对市区也有较大威胁。1黄河上游洪水的防治1.1黄河上游流域概况黄河兰州水文站以上流域…  相似文献   

10.
一、北方水荒加剧的原因分析我国北方受季风影响 ,在历史上就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长期饱受缺水之苦 ,近年来 ,水荒更陡然加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黄河利用不当由于上游生态破坏 ,黄河源头水逐渐减小。黄河上游扬黄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随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开发强度的提高逐年上升 ,即使是不直接从黄河取水的地区 ,也会因抽取地下水而加大黄河的渗漏。90年代后期西部扶贫攻坚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启动 ,更使上游用水猛增。中下游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人口增加、经济增长 ,也都与水的消耗紧密相关。当然 ,这其中必然有部分水是由…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是我国石窟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砂岩石窟表面风化一直是保护难题,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甘肃砂岩石窟浅表层风化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甘肃砂岩石窟分布可分为三个区域:陇东地区、陇中地区、河西地区.浅表层风化受自然和人为环境影响,烟熏病害普遍存在;陇东地区主要病害为粉状风化、泛盐和植物病害;陇中地区黄河干流砂岩石窟以植物病...  相似文献   

12.
董义军  王友功 《科技信息》2008,(34):383-383
黄河治理一直是我国的安民大计。这里针对“水少沙多”这一黄河难治的症结,展开讨论。指出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同时提出了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增加黄河过洪能力,小浪底水库也可乘机排沙入海。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8,(9)
豫中平原黄泛区腹心之地的扶沟县,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作为黄河古文化发祥地之一隅,早在仰韶、龙山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渔猎耕织,繁衍生息。这里溱洧环绕。河泊夹流,地势平旷,泉甘土沃。自古就有"惟中州之锁钥,为汴南(开封市)之门户,岗峦分嵩室之美,土壤接汝邓之饶"的美誉。这里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浓缩了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闪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共有鱼类52种,隶属4目6科30属,其中,青海黄河段有鱼类21种,隶属2目3科12属.甘肃黄河段有鱼类39种,录属4目6科23属.宁夏黄河段有鱼类28种,隶属3目4科22属.黄河上游有国家重点保护鱼类,Ⅱ级2种,国家红色物种名录,濒危(EN)等级4种,易危(VU)等级8种.黄河上游由西向东鳅科鱼类呈递减趋势而鲤科鱼类则呈上升趋势.从黄河上游鱼类的生物学习性归纳了它们基本归属的生态类型:鱼类栖息环境、鱼类食物类型、鱼类洄游及繁殖习性.同时,又依据河流梯级电站开发的实际情况,从生态学的观点阐述了电站建设对鱼类栖息环境、食物类型、繁殖时间、繁殖习性以及洄游等特性的负面影响,指出大坝建设阻隔河流、淹没产卵场、破坏环境以及大量引入外来养殖鱼类,是造成黄河上游鱼类物种多样性严重丧失的主要原因.应从区域着眼认识生态环境特点制定黄河上游保护战略原则;适度减轻开发力度,让河流自然流长增加;着力开展珍稀保护鱼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有针对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赋权,结合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基于新发展理念,对2004—2018年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高,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北部、中部、南部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利好态势,均已达到中高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万人第一产业专利授权数、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农业R&D投资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农业R&D人员占比为内在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陇两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物华天宗,人杰地灵,是李氏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巩昌雄镇”、“南安福地”之美誉,秦设陇两郡,汉置襄武县,历史上一直是甘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镶嵌在丝绸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又是青海省经济开发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正从古至今,洪泛灾害是人类最常面临的大自然之凶敌。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防治洪水的有效措施。古代黄河常决口,淹没农田村庄。为防洪,便产生了"水报"。这是一种和"兵报"同样紧要的加急快报。这种汛情传递的紧急程度往往比兵报更危急。在古代,黄河堤岸备有报汛的"塘马"。当上游地区降暴雨河水陡涨时,封疆大吏遂将水警书于黄绢遣人急送下游,快马迅驰,通知加固堤防、疏散人群。这种水报属接力式,站  相似文献   

19.
甘肃定西马铃薯主粮化品种引种比试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甘肃定西马铃薯主粮化种质资源和推广主粮化品种的种植,对比试的9个马铃薯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比较试验,用Excel2003和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比较品种农艺性状,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分析品种营养品质.结果表明,9个品种生物学性状良好,在定西地区种植均能成熟.根据抗旱性、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分析等指标综合筛选出陇薯8号、陇薯10号、定薯1号、陇薯3号等4个品种良好.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是北方地区水上交通的大动脉。曹魏及北魏等北方政权对黄河航运积极开发,三门峡及其以东峡谷航道不断得到整治。黄河上游部分河段及整个中下游河段都有航运利用。“黄河也曾千帆过”是这一时期并不少见的情形。受水文及政治因素影响,各河段的航运状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