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测定并比较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方法采用四通道血凝仪检测4种动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TT分别为31.72 s、47.35 s、106.34 s和35.96 s;APTT分别为17.66 s、20.49 s、20.74 s和16.27 s;FIB分别为20.45 s、18.20 s、22.81 s和21.35 s;PT分别为21.00 s、21.76 s、16.74 s和25.16 s;ICR小鼠的TT值与其他3种动物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PT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与Wistar大鼠和SD大鼠间、Wistar大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的APTT差异显著(P<0.05);ICR小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Wistar大鼠与长爪沙鼠间的FIB差异显著(P<0.05)。结论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抗生素(青霉素钠、克林霉磷酸酯、磷霉素钠)在不同剂量的下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应用普利生及太平洋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3种抗生素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血浆中青霉素钠的浓度为3.0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0.125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1.6mg/ml时,PT、APTT改变(P〈0.05)。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12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2.0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3.2mg/ml时,PT、APTT、TT出现显著变化(P〈0.01)。结论这3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造成FT、APTT、TT值延长,但干扰的程度不同,磷霉素干扰最为严重,青霉素次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玎瑚(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PT、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I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APTT、PT及TT时间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APTT及TT较不伴血管病变组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浆t-PA水平、PT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Fib水平、APTT、PT、TT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管病变,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痰瘀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血压病痰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和意义.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高血压病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痰瘀证组CD41表达、TT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t-PA含量下降(P<0.05),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 ),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PT、APTT显著缩短(P<0.01);非痰瘀证组CD62P表达升高(P<0.05),t-PA含量下降(P<0.05).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APTT显著缩短(P<0.01),而CD41、PAI-1、PT、TT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痰瘀证组对比,痰瘀证组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D41表达,t-PA、PAI-1含量,PT、Fib、TT和APT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高血压病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而且痰瘀证较非痰瘀证更为明显,并以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络复欣颗粒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浆并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吸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以ADP为诱导剂,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2 min、4 min、6 min血小板聚集百分率,计算出最大聚集百分率以及聚集抑制百分率。结果血络复欣能够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PT、TT、APTT,并显著降低Fib的含量,且显著降低以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结论血络复欣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以及抑制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不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PT、APTT、TT和FIB)对于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选择肝硬化患者125例,利用MELD评分标准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病情评估的CUT-OFF值。与MELD评分≤9分组相比,MELD评分10-19分组和评分20-29分组PT、TT均明显延长,FIB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MELD评分20-29分组较10-19分组PT、TT延长及FIB含量下降均更明显(P0.05);APTT在MELD评分≤9分组与10-19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MELD评分≤9分组和10-19分组相比,MELD评分20-29分组APTT明显延长(P0.05)。PT、APTT、TT和FIB用于鉴别诊断MELD评分20-29分组与≤9分组和10-19分组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6.25s、41.05s、16.25s和1.64g/L。对于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MELD评分阶段密切相关,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建兰 《甘肃科技》2016,(19):120-121
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选取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采集的抗凝静脉血标本90例,所有标本均无溶血、脂血以及黄疸情况,采集之后立即进行离心,3000r/min,持续10min,使乏血小板血浆分离。采集之后立即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并且在温度-4°C条件下于采集后2h、4h、6h、24h分别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检查结果。与立即测定相比,4h后TT、APTT、6h后PT、APTT和TT、24h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与2h后相比较,4h后TT、6h和24h后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4h后比较,6h后APTT、24h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和6h后比较,24h后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保证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更为精准,检测时间必须控制在采血后2h内。  相似文献   

9.
树鼩脏器系数的测定及脏器重量与体重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树的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生物学特性指标,并对脏器重量与体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用成年树27只,雌性15只,雄性12只,分别测定体重和6个主要脏器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雌、雄树鼩脑的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心、肝重量之间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脑、肾的脏器系数之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雌性树鼩心、肝、脾和肾均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雄性动物的心脏与体重也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结论雌、雄树鼩的心重量、肝重量、脑重量、脑系数、肾系数具有差异,其体重与某些脏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蚂蟥各部位的抗凝活性,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提取蚂蟥内脏、肌肉、吊干品中的抗凝活性成分,以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进行抗凝测定。对比发现,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时,内脏的TT和APTT两种指标结果均大于肌肉和吊干品,而三者间的PT指标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结果均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仿生提取时,在TT指标测定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中,内脏的抗凝活性低于肌肉和吊干品,在APTT指标测定中,内脏与肌肉和吊干品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在PT指标测定中,各部位抗凝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仿生提取法由于模拟蚂蟥口服后在体内消化过程,因此较生理盐水提取更具有科学性。由此得出蚂蟥各部位针对不同的凝血途径,其抗凝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抗凝物质基础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作用下微粒凝集过程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利用超声波去除或分离悬浮液中微小颗粒(以下简称微粒)过程和复合材料生产过程悬浮液中的微粒凝聚过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数值模拟预测了微粒达到最终平衡状态时所需要的凝聚时间和凝聚位置·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其解析解进行了比较,表明数值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并且数值模拟很好地弥补了解析解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一种收集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的方法,研究了EAF粉尘颗粒物的性质.采用Zn蒸汽氧化产生的ZnO模拟气溶胶颗粒进行凝并实验研究,另采用熏香烟雾在不同的搅拌速度下进行气溶胶凝并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同时,采用一种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气溶胶凝并模型估算反应范德华力作用的Hamaker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搅拌条件下,对于气溶胶的凝并应考虑微细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凝固条件对聚醚砜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聚醚矾/聚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制膜体系中凝固簪件的变化对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水通量随着顸蒸发时间的延长、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孔隙率随着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而与预蒸发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随着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预蒸发时间的延长先略有下降然后上升。当预蒸发时间较短和凝固浴温度较高时,膜的支撑层为典型的小而均匀的海绵状网络孔结构,基本看不出过渡层;而当预蒸发时间较长和凝固浴温度较低时,可以分出致密层、过渡层和多孔支撑层,且支撑层有更大更深的类似于针状孔或指状孔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榕树须不同提取物的抗脑血栓作用,并评价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脑偏瘫、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观察提取物对小鼠脑血栓的保护率、大鼠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致小鼠血瘀模型观察其对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榕树须95%、80%醇提物的不同提取部位能提高小鼠脑偏瘫恢复率(20%~60%);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对电刺激引起的脑血栓有较好保护作用(P0.01,P0.001);乙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均能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凝血酶时间(P0.05,P0.001);正丁醇部位能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纤维蛋白原时间(P0.05)。【结论】榕树须80%醇提物的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好的抗脑血栓及改善血瘀小鼠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混合乳酸菌发酵豆浆制得酸凝豆腐.研究了豆浆浓度、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食用胶对制备酸凝豆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酸凝豆腐的最佳条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5%,接种量(菌种CYY-122与SVV-21的比例为1∶2)为豆浆体积的4.0%,卡拉胶的添加量为1.4%,培养时间为5,h,培养温度为39,℃.在该条件下酸凝豆腐的凝胶强度为25.6,g/cm2,持水率为69.82%,水分含量为84.34%,蛋白质含量为6.67%,呈白色、乳白色,有豆香味,无异味,块形完整,软硬适中,有弹性,均符合GB/T 22106—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医学检验实验室SD大鼠血浆中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40只SD大鼠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正常SD大鼠血浆中的凝血四项参数比较稳定,PT的参考值范围为14.96...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5只正常成年太行猕猴头毛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雌猴与雄猴间6种微量元素均无显著性差异,孕猴与非孕猴间除Cu外,也无显著性意义。饲养在不同地区的太行猕猴Cu、Cr有显著性差异,而Pb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猕猴头毛与人发比较Zn、Cu含量相接近,而Fe、Mn含量比人高达几倍到数十倍。  相似文献   

18.
花生蛋白脂肪乳状液中蛋白质的聚沉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元发  李熠  黄天冠 《广西科学》1998,5(3):173-176
花生蛋白脂肪乳状液中花生蛋白质的聚沉作用,是发生在一个pH值区间。当提取剂pH值在64时,聚沉pH值为317~609;pH值=8~10时为41~637,静置时间愈长聚沉愈完全,但聚沉pH值不变。在花生蛋白脂肪乳状液中通入CO2时,可使花生蛋白质聚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活立木内部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含水率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室外不同温度(-26Symbol~A@10 ℃)下采用时域反射计(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TDR)对落叶松和小叶杨两种活立木进行检测,获取树内温度和电磁波传播时间的连续变化值,据此推导出不同温度下活立木的含水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活立木内部电磁波传播时间和含水率的昼夜变化,以及较长时间周期内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确定了环境温度与含水率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在1个昼夜时间周期内,含水率和树内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含水率变化略滞后一些,随昼夜平均温度的下降,含水率变化范围收窄; 在较长时间周期内,随日均树内温度的降低,活立木样本平均电磁波传播时间和含水率均呈下降趋势,落叶松电磁波传播时间变化曲线没有明显拐点,含水率变化曲线在-6.3 ℃之前变化率较大(14.75%/℃),之后趋于平稳(0.94%/℃),小叶杨与之变化相似; 树内温度和环境温度具有显著线性正相关性,二者线性模型拟合优度较高(R2=0.91),可以用环境温度预测树内温度; 树内温度与活立木含水率的关系分3个变化阶段,均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高于0.71。【结论】低温环境下,以环境温度为研究点探究活立木内部电磁波传播时间和含水率变化是可行的,通过相关公式可以推导出活立木内部含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