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把分形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水系地貌分形学中的理论成果应用到排水管网研究中来,为排水管网的规划和定线提供全新的思路,使管网的设计更为合理。方法主要采用网格维数计算方法,应用基于分形理论的网络覆盖评价指标——分形维数,编制网格维数计算程序,计算其分形维数。结果雨水管网分维值普遍大于污水管网分维。结论西安市雨水管网的覆盖度大于污水管网;西安市雨水管网覆盖情况从大到小为南郊北郊东郊西郊;污水管网覆盖情况排序为南郊西郊东郊北郊。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众多小城镇由于受到基础建设、经济条件和管理方式的制约,其污水管网工程改造的建设和管理一般较为滞后,各种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雨污不分流、不彻底的问题为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对其进行解决也是人们当前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该文针对小城镇的排水管网雨污分流设计问题展开探讨,并以广西巴马县城为例,给出了雨污分流设计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市的迅速发展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并带来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天津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一、我市水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50mm,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为1 60立方米,是全国1/15,远低于世界公认的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属重度缺水地区。2.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我市主要河道水质劣于Ⅴ类标准的长度高达74%,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21%,且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比较普遍,大量雨污管网  相似文献   

4.
深圳老城区局部雨污管网水质水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城市居民区雨污管网改造提供依据,通过在不同时段,特别是降雨时期对市区某段管网进行连续采样检测,研究了这种部分混流的分流制管网中,水质水量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非雨期,由于错接,雨水管中仍有大量水排出,污水管中水量始终明显大于雨水管中水量,各项污染物指标包括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TN)、 氨氮(NH3-N)和总磷(TP)的日峰值浓度均高于雨水管中浓度,且污水管中污染物浓度日变化量较雨水管中稳定.在降雨时,雨水管、污水管内各类污染物浓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水体污染、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改善城市水环境,西宁市对城区所有雨污合流管网进行雨污分流制改造。在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共性技术问题:(1)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新建管道与现有管道交叉碰撞;(2)新建管道管位紧张,按照常规设计无法铺设;(3)管道采用顶管施工,接口闭合不严实,闭水试验不合格;(4)管道地基处理不当,引起基础沉降,导致管道接口脱开,污水外溢污染土壤。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以西宁市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在建项目为例,分别阐述管道结构技术问题的难点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其他工程实践提供类似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江涛 《甘肃科技》2010,26(14):66-67,38
城市排水管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编制的方法和规划的思路已相当成熟。介绍了常规的规划思路,并结合《深圳市排水管网规划——深圳湾流域》,就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提出几点新思路,这主要包括建立污水处理厂水量调配机制、初期雨水处理设施规划等,就新思路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征因子的排水管网地下水入渗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于水质特征因子的雨污水管网化学质量平衡方程,建立了污水管网和混接污水管网的地下水入渗量定量分析方法,并据此建立了管道破损程度的评价方法.针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的3个排水系统,采用总氮和硬度分别作为表征生活污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特征指标,并采用不确定性分析理论,对该区域雨污水管网系统的地下水入渗量进行了解析.计算结果表明,管道破损不严重,地下水入渗量符合设计要求,管网破损程度评估结果符合预期管道状态;表明提出的基于水质特征因子的地下水入渗量的分析计算方法可行,可用于管网破损和维护判断.与德国和美国标准相比,我国排水管道地下水入渗基准值较高,表明我国管道施工和养护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于给水管网优化设计计算的常见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枚举法、动态规划法、神经网络法和遗传算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普遍存在需要二次圆整或不能解决复杂管网优化设计的缺陷。本文在对给水管网优化计算过程的每个环节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离散变量组合优化并能很好应用于管网优化设计计算的改进混合遗传算法,希望对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时连勇 《科技资讯》2010,(5):153-153
本文以苏北某镇为代表,介绍了小城镇分流制排水管网雨污混流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供水管网二次污染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网安全供水需要同时满足用户在水质、水量覆水压三方面的要求.符合水质标准的出厂水,经管网输送给用户后.水质常常会发生二次污染.本文从管网管材、管网水自身物化反应、管网附属设施、盲肠段、二次供水设施、管道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供水管网二次污染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改善管网水质的多项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雨水利用工程的现状及规划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太原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太原市雨水利用规划的新观念,阐述了太原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方案,分析了太原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节能降耗的城市水管网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晓春 《科技信息》2008,(1):222-224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网漏失率普遍高于国家规范.城市水管网管理系统是面向城市水管网管理和给水管网漏损控制与管理的软件系统.系统旨在为自来水公司提供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解决方案,解决管线设计、管网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各种问题,对供水管线及其设备的图形和属性数据进行查看、统计和分析,为爆管抢修等事故处理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时均龙  石玉美 《科技信息》2012,(12):375-376
本文重点论述了开发一套稳定、可靠、先进的煤矿井下风、水管网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对山东兖矿集团公司东滩煤矿井下风、水管路关键监测点的压力、流量的监测,实现对该矿井下风、水管网运行状况的在线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对风、水泄漏具备准确报警的能力。本开发项目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和为其他煤矿井下风、水管网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提供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管网水常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对悬浮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配水管网中常规水质指标随输水距离延长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细菌再生长的相互关系.随着输水距离的增长,管网水中HPC明显升高,基本保持在104 CFU/mL;管网水浊度有所升高,pH值变化较小;余氯量明显下降,水温越高,余氯量下降越快;小管径管道中余氯下降快,管壁生物膜是造成余氯消耗的主要因素.余氯量是控制管网水中悬浮菌再生长的主要常规水质指标,pH值、水温等对细菌再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配水管网中常规水质指标随输水距离延长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细菌再生长的相互关系。随着输水距离的增长,管网水中HPC明显升高,基本保持在104CFU/mL;管网水浊度有所升高,pH值变化较小;余氯量明显下降,水温越高,余氯量下降越快;小管径管道中余氯下降快,管壁生物膜是造成余氯消耗的主要因素。余氯量是控制管网水中悬浮菌再生长的主要常规水质指标,pH值、水温等对细菌再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城市区域的雨洪规律以及城区下垫面透水面积的增加对于雨洪过程的影响,指导城市区域的防洪排涝工作,以山西省孝义市城北区为例,SWMM为工具,经过子汇水区的划分、管网概化、参数选择等过程建立了研究区的雨洪模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重现期为1、3,5、10a以及研究区下垫面不透水率分别为70%、60%、50%时的雨洪过程.结果显示: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城区雨洪径流峰值明显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当下垫面透水面积逐渐增加时,径流峰值逐渐减小,但随着重现期的增大,其增幅减小.表明增加城区下垫面透水面积比率对于改善城市雨洪过程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玉来 《工程与建设》2012,26(4):568-570
随着城市发展和雨污分流、地铁项目的开展,地下管网信息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设计部门必须关注的信息,如何管理和利用城市地下管网信息,是当前城市管理部门和基建施工部门需要着力做好的事情。文章根据地下管网的现状和一些城市的管理案例,简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模式,为疏通城市排水,治理城市内涝、缓解城市热岛等问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法.研究构建徐州市区、中心城区尺度下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示范区海绵城市系统,并划分管控分区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引.结果显示:示范区在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建设上指标率不高,主要体现为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排水困难;合流制管网溢流造成水环境面源污染.为此提高居住、商业、公共管理、工业等用地的各项指标,能有效引导雨水蓄、净、排、渗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和预防给水管网的漏失,可以通过阀门的调节来实现。介绍了阀门对流量的调节特性和阻力特性,分析了管网中阀门的作用,以期为给水管网中阀门的优化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导致的饮用水污染问题呈上升趋势。管网老化、水化学稳定性差引起管道腐蚀和结垢是影响供水末梢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拉萨城区用户末梢水为研究对象,展开管网对末梢水质的潜在影响调查,并采用饱和指数(IL)和稳定指数(IR)来评价管网水化学稳定性。结果显示,2008到2011年期间拉萨城区集中式供水管网水化学稳定性较差,管网被腐蚀和结垢倾向明显,并有逐年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