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比研究了B对Ti添加和Ti,Nb复合添加的冷轧IF钢板的显微组织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B可以细化这两种IF钢的退火组织 ,改善晶界结合强度 ,提高疲劳强度·疲劳断口分析结果表明 ,IF钢表现为沿晶断裂特征 ,B可使IF钢断裂特征得以改善 ,由沿晶断裂转变成穿晶断裂·B对冷轧IF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刘常升 @才庆魁 @金成柱  相似文献   

2.
对电沉积Ni-Fe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γ相Ni-Fe合金的同质异能移(I.S.)为-0.06~0.02mm/s;α相的I.S为~+0.05mm/s,与冶炼Ni-Fe合金的I.S.(冶炼Ni-Fe合金的γ相I.S为-0.19~-0.22mm/s;α相I.S.为-0.07~0.10mm/s)相比,向正值方向偏移,γ相平均偏移0.18mm/s,α相约0.13mm/s.电沉积Ni-Fe合金的磁超精细场随合金中Fe含量的变化情况与冶炼Ni-Fe合金中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此外,还观察到电四极裂矩不等于零,表明电沉积Ni-Fe合金中存在电场梯度.根据镀层合有杂质S和结构缺陷的特点,讨论了上述穆斯堡尔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用人工神经元方法预报IF钢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人工神经元方法分析IF钢性能与成分、加工工艺之间关系,通过实验与现场数据训练1个前向网络的考核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用于大生产中IF钢成分与工艺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技术攻关,采用了真空精炼提纯技术和双真空冶炼工艺,技术先进,有独创性.钢的纯净度(质量分数)达到S≤0.002%,P≤0.005%,O≤0.0020%,N≤0.015%.F206钢经合理的热处理后成为一种高纯度、超细晶粒、高断裂韧度钢.通过透射电...  相似文献   

5.
IF钢织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将IF钢与铝镇静深冲钢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了该钢织构演变的特点,包括:织构形成的金属学;成分与织构;工艺与织构。  相似文献   

6.
IF钢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IF钢退火过程中织构的变化情况,对已有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引进了和取向差有关的形核和生长的概率Pij,模拟结果表明,低碳IF钢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遵循定向形核,选择长大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含磷高强IF钢中FeTiP相的脱溶及硬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含磷高强IF钢中FeTiP相的脱溶行为及对硬度的影响,发现含磷IF钢的时效硬化现象,实验表明,550℃时效时硬化效果比较明显。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大量细小的FeTiP相脱溶是产生硬化现象的重要原因。750℃时效时,FeTiP相中Fe:Ti:P(原子比)并不严格地符合1:1:1的比较,且在晶界及晶内均有析出,在超低碳高纯净微合金钢中,如FeTiP相等非碳氮化合物导致的硬化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碳含量对热镀锌IF钢性能及镀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IF钢具有优异的成型性能,通常总是希望钢中有尽可能低的碳、氮的含量(C<0.003%)。目前,在中国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在工业生产中还难以稳定、持续地生产出碳、氮含量低于0.003%的越低碳钢。针对这种情况,研制、开发了碳含量在0.005%左右的IF钢。  相似文献   

9.
给出IFS吸引子指定窗口内的结构细节重构技术,该重技术由递归检索过程及构构成,递归检索在IFS编码空间进行,其运行过程可看作是一棵编码树的生长理构过程是IFS随机迭代生成技术的拓广,该方法可作用于IFS吸引子的任何部分,是一种局部重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添加氧化物粉末对FeCr烧结合金交流磁特性的影响(日)大同工业大学和大同特殊钢公司技术开发研究所为进一步提高FeCr系烧结合金的交流磁特性,研究了添加SIO。、CaO、AI。O。的粉末混合物对低C的Fe-13Cr-0.SSi烧结合金磁性的影响。试验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长钢6号高炉概况,论述了强化冶炼的措施和操作技术,阐述了适应高炉强化冶炼需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比研究了武钢、宝钢和新日铁55SiCr悬臂用弹簧钢夹杂物的控制水平.结果表明新日铁弹簧钢采用铝脱氧工艺冶炼获得了较高的洁净度,武钢和宝钢弹簧钢均采用控铝脱氧工艺,但夹杂物塑性化控制水平仍有待提高.对武钢55SiCr悬臂用弹簧钢的冶炼过程系统取样,分析了夹杂物成分的演变规律;根据热力学计算的结果,提出了55SiCr弹簧钢夹杂物塑性化控制的建议,应将[O]控制在0.0009%~0.0020%,[Al]控制在0.0002%~0.0008%.  相似文献   

13.
从强化冶炼措施,改进操作制度和加强管理三方面对长钢6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高炉含碱金属氧化物炉渣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含有碱金属氧化物、TiO2的广钢高炉渣黏度、熔化性温度和脱硫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含碱炉渣黏度、熔化性温度比普通炉渣低,碱金属氧化物对酸性渣的熔化特性具有明显影响,碱度升高,影响减弱.MgO,Al2O3对含碱炉渣特性的影响规律与普通炉渣大体一致,碱度对含碱炉渣的脱硫能力具有明显影响.在广钢生产条件下,w(K2O)+w(Na2O)应控制在0.9%以下,w(CaO)/w(SiO2)控制在0.96~1.06之间,w(Al2O3)控制在14%以下,w(MgO)控制在12%~15%之间能够获得较好的炉渣黏度、熔化性温度和脱硫能力.  相似文献   

15.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ptimal sinter burden design in the sinter shop of No.1 Iron-making Plant in Tangshan Iron & Steel Corp was reported. By using burden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ng production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provide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product quality and cost etc. for decision-makers.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to guide production of the Sinter Shop since 2000, and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has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用高炉钛渣冶炼钛硅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直流电热法从攀钢高炉钛渣中冶炼钛硅合金的工艺。研究了电硅热法冶炼钛硅合金时渣中TiO2的还原贫化规律和直流电对钛硅合金冶炼的作用,用直流电硅热法可生产含Ti20%左右的钛硅合金,钛回收率小于60%.开发了直流电硅铝热法生产钛硅合金工艺,采用直流电硅铝热法可生产含Ti>30%、Si<35%的钛硅合金,钛回收率大于80%,铁硅合金可部分取代钛铁用于炼钢,还原残渣可用于制水泥。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富锰渣冶炼AlMnSi系列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首先利用我国南方某厂的富锰渣,在25kVA单相直流矿热炉中,用电热法冶炼高硅硅锰合金,采用低碱度渣、渣中配加少量的MgO等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合金中的锰与硅的含量。再用实验得到的高硅硅锰合金,配加适量废铝在感应炉内熔炼AlMnSi合金,通过半工业性试验得到了优化高硅硅锰合金和AlMnSi系列合金。该系列合金可广泛用于炼钢复合脉氧剂和合金添加剂,且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塔康导航系统机载中频信号数字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用的塔康设备以模拟体制为主,难与数据设备系统交连,因而有必要进行数字化改进,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中的中频信号数字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领域。由FPGA和DSP构成的硬件系统为先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实用化、工程化提供了实现平台。首先分析了塔康导航信号特点,然后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结合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在FPGA和DSP搭建的硬件平台上讨论并实现了塔康导航系统机载中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所得结果证明,所采用的算法达到了塔康系统的性能要求,并且较之传统的模拟机载系统具有节省功耗、空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宝钢IF钢大生产产品性能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BP算法为基础开发了ANN学习预测系统,用于宝钢IF钢大生产产品性能预测.同时,应用在宝钢IF钢大生产数据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进行预测精度比较.结果表明,ANN学习预测系统,除σ_(0.2)误差较高(9.0%)外,σ_b,δ,r和n值均<5.0%,且比多线性回归方法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出现,基于软件无线电(SDR)的数字中频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到3G基站中.本文在分析了数字中频模块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对WCDMA基站中的数字上变频器(DUC)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三级实现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单级实现方案,该方案带来了4 dB的系统性能改善,同时对DSP运算速度的要求是单级方案的1/10,适合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