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最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可能也是外国人最熟知的法国科学界的人物——曾要求加入美国数学会而遭到拒绝。不是因为他的功绩不被承认,或者因为法国数学家应该受到某种排斥,而是因为尼古拉·布尔巴基(Nicolas Bourbaki)是作为个人会员请求加入的,但是这个人并不存在!布尔巴基是代表一个集体事业的假名,它通过自行遴选而不断更新,因而使它能永葆青春。可是如果我们再作进一步观察,会发现这并不妨害它变老。自从布尔巴基出版它的第一批书以来,已经四十年了。今天它还在继续出版。这是一个美好的事业,人们已经可以对它作出暂时的总结。总结无疑是肯定的,纵使它这二十年来的成绩不如过去。这些从事于一种不可能的、狂妄的、不理智的工作——这是前辈们的评价——的热心创业的青年数学家还没有达到他们的全部目的。但是他们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外貌和语言。  相似文献   

2.
大脑的欺骗     
林声 《大自然探索》2011,(12):58-65
如果你被告知,你大脑中的所思所想有可能都是错的,你的亲身经历有可能是或部分是你的大脑虚构出来的,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但是,我们的大脑的确可能欺骗我们——从感官知觉,到大脑记忆,到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评价。大脑错觉对我们的控制力量令人震惊。不过,科学家认为,有些大脑错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认知一词广泛用于认知科学中,却很难见到对它的定义。为了讨论的方便及准确性,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概念。一般,认知被认为是依赖知识的一类行为,而知识就是获得确切表达的一系列规则(可能是经验到的,也可是非经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知不同于知觉,也与人类的情绪等心理活动有别。但是,有时,认知又在较广的意义上应用,即指包括推理、学习、知  相似文献   

4.
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性别差异对大脑的功能有影响吗?可否用外界力量干涉大脑活动?如何通过学习让人变得更聪明?你的大脑里一定有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想不想对它多一点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科学家在几个有关大脑的热门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新进展、新认识。 认识猫和狗 大脑对收到的信息大部分都因为无关紧要而被“置诸脑后”,只对少量重要的外来信息产生即时的反应。大部分信息则储存于大脑皮层而成为记忆。你得感谢上帝,幸好大脑有此功能,否则你就会被视野中的所有物体和周围的各种声音扰得心烦意乱。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哪些信息是需要即时反应的,哪些信息是需要暂时储存起来的呢?研究人员通常是通过研究大脑特殊部位受损而丧失认知能力的病人来找出大脑主管认知的区域。目前,有大量的实验表明,大脑的额叶皮质区与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那么,在大脑的额叶皮质区有没有专门负责认识物体的神经元呢?有没有什么更直接的方法来研究我们是如何分辨出猫和狗的呢? 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能分辨出猫和狗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定义我们周围的物体;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为。当我们走进一个房间时,我们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力气来辨认房中的物品;我们立即可以知道这是椅子...  相似文献   

5.
有许多基本假设在它们趋于为人们所接受时,我们自己几乎还没有注意到正面作出这些假设。但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对这些“常识性”的假设提出挑战,有时却显得很富有成果,可能导致各种观察世界的新的方法的产生。有一种至今还没有被慎重提出的诸如此类的假设是:自然的规律由某些永恒的(或“超”时间的)定律或原理所决定。这也就是现在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成长的每一次变化都真实地印记在我们身上,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变化。而大脑藏在厚厚的颅骨里,我们很难了解它是怎么成长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就让科学家来为我们讲述这个奇妙的过程吧!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人每天的工作或生活都无法离开电脑或手机,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当下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电脑控和手机控。如果你是电脑或手机控,需要提醒你的是,在你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的时候,是否发现自己有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如果有,你很可能患上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大脑肥胖症,又称注意力匮乏症。  相似文献   

8.
总体来说,女子的大脑,就如同她的躯体一样,要比男子的小10%-15%,然而,她脑中管理较高层次意识——如语言等的区域,却可能充满着更密集的神经。女人更爱动脑筋“无论女人在做什么——甚至仅仅是扭动她们的大拇指——她们的神经细胞活动都会更剧烈地散布到整个大脑。”精神病和神经病学家马克·乔治说。当一个男子把脑筋用在工作上时,神经细胞往往集中于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而当女人用脑工作时,她的  相似文献   

9.
走近海豚     
海豚不是鱼,它们像人一样是温血哺乳动物,又由于它们具有非凡的模仿能力和复杂的语言系统而被称为“智能”动物。海豚的友善、快乐、优雅、宁静等品性使它成为最具魅力的生物之一。 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海豚可能是宽吻海豚,因为它最适于生活在人的照顾之下,是被研究得最多的海豚种类。宽吻海豚经常出现在不同的展览会上和各种研究机构中。此外,它还是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明星”。  相似文献   

10.
激素与大脑     
正人体内的激素负责调节各种生理过程,而它们对大脑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激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呢?我们愿意认为,自己的行为都处于有意识的掌控之中。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的行为也会被身体里一些化学物质所左右,这些化学物质就是激素。激素最为人所知的、最基础的作用是作为身体的调控者,例如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但实际上它也可以通过向大脑传递一些化学信息,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所处的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一项科学试验的成功震惊医学界:美国神经医学家马凯教授经过数年的不懈研究,终于成功地开发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自然疗法——神经造影疗法,帮助患者大脑主动抑制疼痛,并成功地缓解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曼兰尼持续多年的偏头痛。马凯的一个实验2003年6月的一天,马凯看到电视中关于鲨口幸存者夏贝妮的报道,这个小姑娘在海里冲浪时,手臂被鲨鱼咬断。她说:“我只是感到有压力,没有察觉到一丁点儿疼痛——我真的很幸运,因为如果我感到疼痛,事情将不堪设想,我可能在巨痛中溺死在海里。”这句话在马凯脑里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2.
脾气秉性对于一个人如此重要,以至于当我们掌握了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时会用"看透"这个词来炫耀对方在自己眼中的状态。一切可能的方式都可能被我们利用来分析一个人(包括自己):面相、星座、行为动作、为人处事、传记、聊天记录……甚至网易新闻还用网友的新闻态度来分析、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你可能在某个新闻态度上被测出是像乔布斯一样的偏执狂。乔布斯的这个特点让人很难联想到他的星座——双鱼座——据说特点是多愁善感,但如果你用"多愁善感"和"星座"作为关键词,会发现每个星座都说自己是多愁善感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信息     
日本人患胃癌的危险性要比美国人高出8倍。一些科学家猜测这种差异可能与食用豆制酱油有关,因为酱油中含有引发细菌突变的化学品之前体。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原期望能在小鼠中证实这一假设,但  相似文献   

14.
《科学24小时》2014,(6):1-1
<正>在孩提时代,大多数人都曾幻想过自己能拥有超能力。然而,一部部影视作品让看似浪漫的超能力充满了现实的无力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告诉我们永生的痛苦;《蜘蛛侠》告诉我们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超人》告诉我们超能力也有失灵的时候。而年初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则完全颠覆了这种无奈,主人公都敏俊最让人崇拜的地方就是超能力,这种只听说过却没有见过的力量被都教授运用得游刃有余。人类喜欢超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超人,能够做人所不能的事。喜欢探讨超能力的人其实  相似文献   

15.
基因发现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机理的阐明,无疑是过去千年中生物学的最伟大成就。遗传原是一种最奇妙的生理过程:生物的配子中含有创造某一物种所需要的指令,这些指令传给受精卵,然后就会自动展开,产生后代。对于这种现象,古希腊人曾经为之而苦苦思索过。希波克拉底猜想带指令的粒子是从成年人的全身各部分聚集拢来,并靠经验而被塑造成形的;而亚里士多德则相信这些指令一直是配予所固有。但在此后2000年中,哲学家们所做的只能止于猜测,因为那时缺乏探索这些指令的真实性质的方法。遗传的性质是如何在过去的200年中被认识的,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科学进步史…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试验表明,进入我们视野的东西并不一定全都会被看到,大脑对于看到的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可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即它只让我们看到部分事物。科学家认为,大脑是从零散杂乱的视觉输入信号中选择信息来组织成图像的,在这个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美国人的“噩梦”来自其他星球,因为他们自信在地球上的军事力量已无人能敌:日本人的“噩梦”则来源于“沉没”,日本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日本丸”,“丸”指的是船,因此,“沉没”这个词最能触动日本人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  相似文献   

18.
阿耳茨海默氏症至今仍是很难治的,这个跟痴呆患者认识力降低伴有胆硷能神经递质耗损的假设是相一致的——这个假设认为记忆力衰退和脑的胆硷能神经递质的耗损有关,——所以,最有效的药物是抗胆硷脂酶类药物如毒扁豆硷和四氢喋呤,这些药物有防止  相似文献   

19.
最近,科学家发现在口吃患者的大脑中,控制听觉、运动、说话功能的区域、表现不寻常的活动。这一发现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过去理论的完善性。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曾经争论了很长时间.一些人说口吃是由于听觉缺陷造成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大脑中支配会话功能的区域有缺陷,但仍旧还有人相信是左半脑的语言区衰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语言病理学家罗戈说他们将做全面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小组接受了26个志愿者参加测试O其中10个是口吃患者,另10个是正常人,而且他们均侧重右手。科学家们借助正电子发…  相似文献   

20.
雁如  肖夏 《科学之友》2008,(3):22-23
你忘记过带钥匙吗?忘记过约会吗?因心不在焉而绊倒过吗?常见的糊涂可能是正常现象,但也有可能是健康出现问题的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