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景观交错及不同景观交错类型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建瓯市3座存在毛竹和树木景观交错区域的样山和1座毛竹纯林样山为研究对象,在毛竹与树木的交错地带,以及距离交错地带10 m处分别划定两条样带,每条样带设置3个样方,调查了样地内毛竹的胸径及林下土壤养分,运用Kruskal-Wallis统计检验每座样山不同样带间毛竹平均胸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①在相同取样面积下,不同景观交错类型的毛竹林生物量均高于毛竹纯林的生物量,尤其在景观交错带内,比同海拔水平毛竹纯林类型的高11.09%~27.72%,且山体上位样带内毛竹林的生物量均比下位样带的高,这与毛竹纯林上下位样带内毛竹林的生物量对比相反; ②不同景观交错类型的样带间毛竹林生物量差异显著,毛竹纯林类型的样带间差异不显著; ③4座样山的样带间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多数为山体上位样带的生物量低于下位样带,与景观交错类型的毛竹林生物量在样带间的分布趋势相反。【结论】植物的景观交错有助于增加毛竹林生物量; 不同景观交错类型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均显著; 不同景观交错类型中土壤养分含量对毛竹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毛竹林的生物量高于毛竹纯林,与其交错林分的林分类型、林分结构及人为经营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志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51-54
运用定位研究法采集位于浙江富阳路西林区垦复与未垦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枯落物样品(2002~2003年),对其枯落物的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论夏季或冬季,未垦复毛竹林枯落物烘干重量均显著高于垦复毛竹林,未垦复毛竹林冬季枯落物烘干重量是垦复毛竹林的1.65~5.74倍。不同毛竹林枯落物养分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即垦复毛竹林枯落物养分含量和贮量由高到低序列为:Ca、K、Mg、N、P,养分含量0.16~3.3 g/kg,养分贮量0.20~4.50 kg/hm2;未垦复毛竹林相应序列是Ca、K、N、Mg、P,养分含量0.20~5.10 g/kg,养分贮量0.70~29.10 kg/hm2。毛竹林垦复之后由于林地表层的枯落物数量大为减少,枯落物养分贮量也显著低于未垦复毛竹林,因而制约潜在肥力的稳定提高,进行土壤管理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闽西北不同类型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环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集约经营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经营状态下,毛竹纯林化经营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Ⅱ、Ⅲ、Ⅰ,毛竹纯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最高。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优劣次序不一致。毛竹纯林中的有机质、全氮、全钾、Ca2+、Mg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在3种林分中最高,竹阔混交林的土壤pH、全磷、有效磷含量和脲酶活性最高,竹针混交林土壤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最高。对3种林分土壤性质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集约经营毛竹纯林的土壤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毛竹纯林(0.548 7)、竹阔混交林(0.437 6)、竹针混交林(0.411 2),集约经营的毛竹纯林土壤综合性质最好。因此,对集约经营的毛竹混交林分中的混交树种进行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雪灾对毛竹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一次极大的自然干扰。为研究雪灾对土壤主要生态因子和土壤生态学过程的影响,笔者对福建武夷山受雪灾干扰的毛竹林生态系统受灾程度进行了调查。依据毛竹林分的受灾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3种类型。结果显示:雪灾后,重度、中度与轻度受灾毛竹林的受损率分别为43.7 %、21.8 %和10.3 %;因雪灾输入林地地表的生物量分别为2.21、1.04和0.60 kg/m2;受灾程度不同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因子影响有显著的差异。林分郁闭度分别与土壤含水率、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微生物生物量碳、受损率、雪灾后输入地表生物量等呈显著负相关;雪灾后输入地表生物量分别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受损率、土壤呼吸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程度受灾林分间的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显著差异性,林冠的打开和大量凋落物、粗木质残体碎屑的输入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土壤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改变竹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渗滤水养分的淋溶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夏季采集的毛竹林下土壤渗滤水样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毛竹林养分淋溶特征。结果表明:渗滤水阳离子浓度分布模式因深度和林分而异,未垦复毛竹纯林与毛竹木荷混交林渗滤水离子浓度分布模式相似而与垦复毛竹纯林不同。未垦复毛竹纯林中,40 cm处土壤K 和Na 浓度较20 cm处的大,而垦复毛竹纯林中状况相反;垦复毛竹纯林Ca2 和Mg2 淋失显著增强。毛竹木荷混交林土壤40 cm深度处各阳离子浓度较20 cm处高。毛竹纯林土壤20 cm处NH4 -N浓度较40 cm处高,而毛竹木荷混交林与之相反。阳离子总淋失强度均以垦复毛竹纯林最大,未垦复毛竹纯林小于常绿阔叶林,毛竹木荷混交林最小。渗滤水养分在20~40 cm土层内留存量以毛竹木荷混交林最高,常绿阔叶林次之,毛竹纯林呈现养分输出大于输入。因此,毛竹木荷混交林养分淋失量低于未垦复毛竹纯林,垦复毛竹纯林养分淋失量最多。 相似文献
6.
对8个威宁短柱油茶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果实产量和种仁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林地土壤肥力对油茶产量和种仁含油率的影响,为威宁短柱油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标准”,威宁短柱油茶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平均含量极高,全磷、全钾、速效钾平均含量中等,碱解氮平均含量低,而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极低。8个样地中土壤肥力Ⅱ(良)样地1个,土壤肥力Ⅲ(一般)样地1个,土壤肥力Ⅳ(差)样地2个,土壤肥力V(极差)样地4个。土壤肥力指标与油茶产量灰关联度为0.592~0.801,与种仁含油率灰关联度为0.505~0.722;其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油茶产量影响较大,速效钾对种仁含油率影响较大。可见,威宁短柱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土壤肥力严重影响了油茶产量,但对种仁含油率影响较小,应根据油茶林地本底营养和需肥特性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才有助于油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科学管理城市行道树健康和促进行道树精确施肥,提升城市不同区域的行道树土壤质量,保证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上海市16个行政区136条道路的行道树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容重、pH以及主要养分含量等指标,结合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和GIS空间分布研究等方法对行道树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上海市行道树土壤多为粉砂壤土,土壤平均容重大且pH普遍较高。除速效钾外,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主要养分含量偏低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行道树土壤有效钙含量普遍远高于上海市绿化种植标准最高水平。研究区行道树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低,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中间低、周边高的趋势。土壤肥力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和有效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上海市行道树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低,各区域土壤肥力差异显著且关联不明显,土壤肥力分布的随机性较强。行道树土壤管理和改良需要结合空间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降低土壤pH、增加有机质等措施提高城市行道树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重庆茅庵林场针阔混交林内未火烧样地、低强度火干扰样地以及高强度火干扰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不同强度火干扰对重庆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利用各个理化指标计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定量化评价不同强度火烧样地土壤肥力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火干扰1年后,茅庵林场针阔混交林内表层土壤的体积质量升高,有机质、总氮及有效氮含量降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9.
北亚热带毛竹林林冠截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定位站的北亚热带毛竹林林冠截留作用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毛竹林的林冠全年截留总量为171.7 mm,场均截留率为29.4%,有着较好的生态水文作用。不同雨量级、雨强级下,毛竹林林冠截留效果差异显著,在小雨量级、雨强级下,毛竹林林冠截留效果较好。毛竹林林冠截留量(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叶面积指数、枝叶雨前干燥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降雨历时对林冠截留量起重要作用,降雨强度对林冠截留率起重要作用。在已有的林冠截留模型基础上,引入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加以改进,改进后的模型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土壤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肥力。近年来,大量的土壤肥力长期监测报告表明:土壤肥力下降已经成为阻碍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县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带状采伐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认识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利用带状采伐实现毛竹林规模化经营提供指导.[方法]对毛竹林进行不同宽度(3、9、15m)的带状采伐,25d后采集样地内土壤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克隆植物构型不仅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的限制,对不同环境条件或干扰作用也会产生形态可塑性反应。笔者调查了不同营林模式下毛竹根茎克隆构型(分枝强度、分枝角度、根茎长度、节间长、根茎直径和节数等)的可塑性响应,同时对地下根茎和地上分株生物量的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营林模式下,根茎的分枝强度与裂断数量均表现为笋用毛竹林>笋材两用林>材用林,根茎裂断显著增加了毛竹地下根茎分枝强度(P<0.05);根茎分枝角度在不同营林模式下存在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毛竹通过改变分枝角度对土壤的异质状况产生可塑性适应。连续施肥12~14 a的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的根茎总长度较施肥1 a材用林的分别增长了11.09%和15.78%;根茎节间长和直径的表现与不同营林模式下的养分状况、土壤异质性或根茎裂断情况不一致,而与地上分株胸径之间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养分较贫瘠(施肥1 a)的材用毛竹林相对有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根茎,而连续施肥显著增加了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地上竹笋(新分株)生物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氮肥对毛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主要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为毛竹林的抚育管理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施氮肥毛竹林为对照,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方法,分季节测定施氮肥条件下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结果】施氮肥条件下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从春季到冬季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施肥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均以7月最高,当月相比分别比未施肥毛竹林高27.50%和44.60%; 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10月,当月相比分别比未施肥毛竹林高45.58%和402.56%。【结论】施氮肥可以促进毛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提高土壤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氮肥和季节对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土壤温度、含水率与土壤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变温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变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竹类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特性,以及幼苗1~5片叶展叶时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竹类植物实生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采集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乡的毛竹种子,在实验室培养箱中育苗,设定7个变温处理[24 h内设置2个不同的昼夜温度(时长为12 h/12 h)组合 ]:29 ℃/15 ℃(T1),28 ℃/16 ℃(T2),27 ℃/17 ℃(T3),26 ℃/18 ℃(T4),25 ℃/19 ℃(T5),24 ℃/20 ℃(T6),23 ℃/21 ℃(T7)和1个恒温处理22 ℃/22 ℃(T8)。每隔12 h详细观测每个变温处理下每粒种子萌发时间、1~5片真叶展叶时间和叶下高,并测量叶片面积、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质量、根系形态、叶表面微形态、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结果】①在不同变温处理下,毛竹种子的萌发率均在50%以上;结合毛竹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现T4—T7的种子发芽势高于30%;从T1—T8,毛竹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逐渐缩短。②不同变温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到第5片叶展叶时间逐渐延长;T6—T8处理下幼苗展叶时间和展叶数量都相对集中;同一培养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至第5片叶的叶下高和展叶面积逐渐增加,温差越大毛竹幼苗叶下高越高;第3片叶后叶片的发育速率趋于稳定;温差越大,毛竹幼苗生物量也越大;根系在T3—T6处理下发育更好。③随着温差减小,毛竹叶片下表皮乳突和表皮毛数量逐渐变多,同一处理下的第1片叶到第5片叶,下表皮的乳突和表皮毛数量也逐渐变多;从T1—T8,毛竹幼苗叶下表皮气孔呈列排布,气孔表观形态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密度最高值主要集中在T5。【结论】26 ℃/18 ℃(T4),25 ℃/19 ℃(T5),24 ℃/20 ℃(T6)变温处理更利于促进毛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综合幼苗的叶下高、叶片面积、发育速率、生物量、根系和气孔密度等各项指标,这3个组合变温处理更适宜幼苗总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氮、磷渗漏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雷竹不同施肥水平对林地土壤氮、磷渗漏流失的影响,设置了4个施肥水平的定位试验,即不施肥、减量施肥(比常规施肥减量50%)、常规施肥(施肥量:尿素1 125.0 kg/hm2、复合肥2 250.0 kg/hm2)和增量施肥(比常规施肥增量50%),于2007年5至10月采集并分析渗漏水样。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渗漏水量的多少与降雨量的大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雷竹林地土壤渗漏水中各形态氮、总磷含量明显提高,渗漏流失负荷也明显增多。5至9月渗漏水中各养分浓度逐渐下降,10月份则明显升高,这与渗漏流失量密切相关。减量、常规和超量施肥处理下,氮素淋失量分别占施肥量的4.22%、4.25%和4.54%,磷素淋失量分别占施肥量的1.07%、0.65%和0.56%。 相似文献
16.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6,(1):53-57
为了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改良盐碱土壤的肥力状况,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以及不同投加量对盐碱土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和小麦植株的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堆肥还田,盐碱土壤的p H降低了0.30~0.85个单位,秸秆直接还田,盐碱土壤的p H降低了0.05~0.49个单位,秸秆堆肥还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比秸秆直接还田改良效果显著,且秸秆堆肥以1:12(质量比)覆土,更利于小麦生长和盐碱土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自然低温胁迫对毛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不同年龄段毛竹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自然越冬状态下毛竹各项生理指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试,研究了毛竹抗寒能力及其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2月5日到翌年2月5日自然低温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毛竹1年生、2年生实生苗和竹林中40 a以上1年生秆毛竹(1年生成竹)的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总降幅分别为21.46 %、42.38 %、22.76 %;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先升高后降低;而POD活性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先升高后持续降低,总降幅分别为16.43 %、29.46 %、29.61 %;而可溶性糖含量成竹高于1年生和2年生竹,但消耗量低于1年生和2年生竹;半致死温度为1年生(-13.697℃)较高,2年生(-15.426℃)次之,成竹(-18.393℃)较低。半致死温度与12月上旬的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1月下旬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毛竹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植株的抗寒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酚酸类他感物质对竹子生长的影响,笔者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施不同浓度酚酸溶液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竹株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分蘖、生根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外施不同浓度的酚酸类溶液对毛竹实生苗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随浓度上升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竹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高浓度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降低了幼苗叶绿素含量。250 mg/L的香豆酸、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液对幼苗立茎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500 mg/L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幼苗叶片数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1 000 mg/L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苗高、幼苗根数生长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1 000 mg/L的香豆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混合酚酸对幼苗根长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2 000 mg/L的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混合酚酸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由此推断,因覆盖而积累于竹林土壤中的大量酚酸会对竹子生长起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导致竹林衰退减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69到1974年间,江苏各地的雅竹(Phyllostachys vivax)普遍开花,造成大面积雅竹林的枯败死亡。我们在1973—1974年中对雅竹的开花和更新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了解雅竹开花和自然更新的过程及规律,研究开花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以及探索加快自然更新进行的途径。现将工作结果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20.
毛竹种下等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毛竹(Ph.edulis)种下的7个变型或栽培型及其同属的2个近缘种进行遗传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RAPD技术能将7个毛竹的变型或栽培型同属的两个近缘种明区别开来,在毛竹(Ph.edulis)种下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其中圣音竹(Ph.edulis f.ubaefromis.)与其他毛竹的亲缘关系较远;(2)RAPD分子标记可以成为研究竹子种内遗传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