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虚拟企业的运行特点,将多智能体技术引入到虚拟企业之中,把虚拟企业中具有不同功能的管理制造单元设计成独立的智能体,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虚拟企业框架,并借助多智能体系统开发平台JAFMAS来实现系统框架的运行.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符合虚拟企业的发展方向,还对多智能体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组建虚拟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选择出理想的合作伙伴。Web2.0环境为虚拟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高效的盟友选择平台。本文在分析虚拟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应考虑的各方面因素,设计了虚拟企业构建合作伙伴选择的流程,着重针对基于Web2.0环境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了虚拟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策略支持系统的策略,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其构架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MAS的虚拟企业创建模型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企业是一种崭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未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主要模式。文章主要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创建了灵活、敏捷和高效的虚拟企业,这是由于多Agent系统的特点和虚拟企业在实际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治性、分布性和并发性正好相符合,在创建过程中,采用了基于合同网协议CNP(ContractNetworkProtocol)的多Agent系统来选择最优成员组成虚拟企业。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Agent的供应链类虚拟企业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供应链类虚拟企业的协作模型和基于Agent的供应链类虚拟企业的特点,结合虚拟企业的创建和运行过程,提出了虚拟企业的两层结构模型,其上层结构为虚拟事务协调中心,下层结构为虚拟工作团队和备选能力团队.在此基础上,对基于Agent的供应链类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进行了探讨,为基于Agent的供应链类虚拟企业的具体实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首先阐述了虚拟企业产生的背景;然后从识别、组建、运行、中止4个阶段来分析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论述了虚拟企业构建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最后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论述了虚拟企业的协调,同时对我国虚拟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虚拟企业:一种值得借鉴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企业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虚拟企业的概念及其实质,通过与传统实体企业的对比,分析了虚拟企业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虚拟企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敏捷虚拟企业的多视图概念模型和运作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敏捷虚拟企业是21世纪的企业组织模式,是企业应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分析敏捷虚拟企业内涵及其与传统企业所存在不同的基础上,从功能视图、人员/组织视图、过程/控制视图、信息视图、资源视图等各个角度建立了敏捷虚拟企业的概念模型,并对敏捷虚拟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敏捷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注意事项。对全面了解和掌握敏捷虚拟企业的内涵和特点,敏捷虚拟企业在我国的实践及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CPC虚拟企业的IDEF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快速地构建虚拟企业是企业成功实施CPC的核心内容,对成员企业的选择又是构建虚拟企业的重要内容。在深刻分析虚拟企业运行模式和企业实施CPC的系统要求的基础上,采用IDEF建模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CPC的虚拟企业的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建模过程和建模原则。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朦胧集的概念,通过定义认知模式和构造模式,在分析虚拟企业4-IN性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分析虚拟企业的运行过程,指出其运行过程实质上是灰朦胧集从胚胎态→发育态→成熟态→实证态的顺序演化过程。为虚拟企业这种难以用确定怀数学描述的组织形态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要新的途径,同时为灰色系统理论在虚拟企业分析,建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虚拟企业的信息管理过程具体化 ,由此分析了虚拟企业的通信需求 ,并提出虚拟企业的通信应当采用第 4类因特网地址机制———IP多播技术 ,一个虚拟企业的形成过程 ,就是因特网上一个多播组的形成过程。最后分析了在广域网上的虚拟企业采用多播技术的困难和广域网多播协议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科学事企关系,促进科技产业发展是新时期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为样本,应用对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判,认为制约科研院所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对产业发展重视不够、产业规模偏小、管理体制不够合理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够科学等。加快科研院所产业发展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强化管理职能、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转变成果转化方式、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创建自主品牌等。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运行规范和管理科学的产业格局,促进科研院所产业有序、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几十年,"行政化"体制推动了我国国立科研院所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数量达到相当规模。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僵化的"行政化"体制下,由于收入分配下降等因素,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出现下滑迹象,使得我国整体的科技水平进步速度缓慢,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遭遇瓶颈。本文分析了不同科研院所治理模式的类型与特征,通过比较发达国家科研院所治理的国际案例,总结国际上各种类型科研院所治理结构的优缺点,为我国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治理改革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齐楠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6):450-454
军工科研院所是国防科技领域的主要力量。长久以来,军工科研院所受体制机制、成果属性、成果归属、市场接纳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成果转化工作存在一定特殊性。本研究在军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成果转化的核心因素,结合部分高校的成功案例和产权激励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促进军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分类实施转化、摸索分割赋权流程、构建专业队伍、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本研究对军工科研院所技术赋权和产权激励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已然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本文以爆破技术研究院为例,分析了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转化意识、健全体制机制、结合市场需求等5个方面探索了新形势下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措施,在成果转化方式、转化效率、转化规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转制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从常见的转化形式分析,是因为缺乏自主开发课题、高校有限资源分散、课题与市场不吻合、科技管理政策不完善、科研经费和中介机构缺乏等原因造成的。而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因此,可从科技开发模式与科技应用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推进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自主开发转化型模式的发展方面,进行高校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成功衔接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区域科技创新升级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地方科研院所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客观分析其成果转化能力对创新升级的制约因素和积极作用,并通过对重庆、贵阳、广西3个地方科研院所的典型调研案例梳理,阐述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加强人才引进、项目过程管理、产业基地建设、专利质量和成果库收储管理对区域创新升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姗 《天津科技》2014,(9):51-53
以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单体,在异丙醇为溶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催化剂的体系中一步水解缩合制备出笼型缩水甘油基倍半硅氧烷(G–POS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高纯度的笼型十缩水甘油基倍半硅氧烷(T10)。  相似文献   

18.
针对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指出应增强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和法制观念。应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应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应以专利实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9.
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企业形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转制的成败,结合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是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官"、"产"、"学"、"研"一体化是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但省属高校科研成果在转化过程中遭遇尴尬———科研实力较弱,科研成果的科技含量低,市场需求量小。本文立足于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提出提升省属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石。省属高校应从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