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系词“是”的生源问题,从王力先生1937年在《清华学报》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这篇开山之作,至今国内外已发表了20余篇讨论文章,其说不一,众论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意见:一、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由指代前文的代词“是”发展而来;二、以洪成玉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从形容词“是”引申而来;三、以Sian先生为代表,认为“对”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西汉“文景之治”的历史性失误周鼎初西汉的文帝和景帝,实际上属于西汉王朝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最高统治者。文、景二帝统治期间,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既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也出现过不可忽视的历史性失误。“文景之治”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极力地维护了...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对汉语分裂句中“是”的词性、句法功能和使用条件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从语言学角度看,“是”具有副词的性质,用以标记焦点。“是”的使用条件跟其后的成分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有关,也跟其后变项数目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年上古汉语系词研究作综合分析,阐明分歧原因,进行新的探求。认为要解开上古汉语系词的研究难题,必须根据系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作具体分析;要正确判定系词的产生年代,必须依据客观语言事实为基准全面衡量。  相似文献   

5.
(1)导言; (2)无系词的语句; (3)论‘为’字; (4)论‘是’字; (5)论‘非’字; (6)结论 。 一导言 在拙著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里,(1)我会经讨论到,表明语与主格的关系只由词的次序去表示就够了,没有用系词(copula)的必要。後来我看见了张东荪先生的後言语构造上看中国哲学,(2)也有类似的见解。但我舆张先生都没有彻底地考求过中国文法中的系词在历史上的演变,只是对它作了概略的观察。这种观察,在大体上虽是不错,毕竟有不详尽甚或不确当的地方。现在这一篇文章可以说是推开并补充前文的一段话;但仍不敢认为详尽,恐怕将来还要补充或修正的。 我…  相似文献   

6.
各语言单位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普遍、客观的存在,如词与短语之间的“短语词”即是.同样,在语素与词之间也有“语素词”,它在当代汉语某些类型的新词语中普遍存在,主要特征是有词的形式但却不能独立使用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当代汉语语素词的新义有三个来源,即外语中引进、一般性引申和修辞性引申.建立语素词的概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代汉语新词语,加深与拓展对词汇产生和词义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纠正已有的一些不正确、不全面认识,以及某些工具书的不当立条与释义等.语素词与词义的增加和新词的产生关系密切,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产生新词新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汉语保卫战”的争论,笔者主要从汉语是否纯粹和学生是否“重英轻汉”这两个角度进行反驳,认为“保卫”应理解为母语的重要性在民众中的普及和教育,要把重心真正放到新形势下母语的完善上。  相似文献   

8.
“却”字在近代汉语文献中的用法较之现代汉语丰富得多,但是每个时期的用法又不尽相同,通过梳理这些用法,我们归纳出“却”在各个时期的用法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能够对不确定的文献进行年代确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矛作为古代最常见的武器,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墓葬中发掘出土了许多铜矛实物.完整铜矛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矛头、矛柲和矛镦或鐏.矛头主要由叶、脊和骹组成,骹部是与柲结合的部分.据考古发掘报告和论著资料,收集整理了2600余件铜矛实物,并按照骹部形态的不同,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四种形式:耳钮类、钉孔类、素面类和钮孔复合类.进而,阐述了矛头的铸造流程,探讨了骹部形态及与柲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丞相是封建国家政权机构中居于中枢地位的官职,其职责是辅助皇帝、总理全国政务。西汉统治者继承了秦的丞相制度。西汉前期,丞相的权力比较大;汉武帝时期,丞相职权开始衰弱;成帝时,统治者置三公官,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哀帝时,丞相被大司徒所代替。西汉丞相制度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要在新形势下更有效地进行理性行政。  相似文献   

11.
“崽”后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的汉语方言中。随着“崽”由实词逐渐演变为名词后缀,部分方言点中“崽”作名词后缀时的语音发生了弱化现象。“崽”后缀的语音弱化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汉语方言中“子”、“崽”后缀的语音弱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转运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西汉政府的放任政策,为转运贸易的发展从法律上开了方便之门:原因之二是西汉时交通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大大地促进了转运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昏"地望包括西汉海昏侯国和海昏县治两个地理方位问题。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确定了海昏侯国遗址在今新建区,为解决西汉海昏县城在历史文献中的模糊记载,提供了辨析考证的有利坐标,同时也可否定对有关海昏县治地望在今永修艾城或芦潭的陈说旧论。根据最早记载海昏县地理方位的《水经注》,结合缭水(南潦河)的走向和变迁,大致可以确定西汉海昏县治的地望在今南潦河中下游的安义县万埠镇附近。  相似文献   

14.
西汉“文景之治”时期实行“轻徭薄赋”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建国以来,史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讨论,有人认为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采取的“让步政策”,也有人认为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反攻倒算”,分歧颇大。这个讨论,时断时续,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虽有很多同志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但对“轻徭簿赋”的本质意义的探讨,仍觉言犹未尽其意。本文试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来谈谈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期(《人民画报》曾报道过一面“奇怪的古镜”。外形上,这面古镜同其他传世的古镜监没有什么两样:青铜铸造,正面可以照人,背面有许多凸起的图案花纹和“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个字的铭文。但是,如果把它的正面放在阳光下,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镜面反射到墙上的,不光是一个明亮的圆面,而且可以从这个圆面里清晰地看到背  相似文献   

16.
拟声词是用词的形式来模拟人发出的表情态的语音、自然世界的声音所造成的词,也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从语法功能上看,它可以作句法成分。这一点跟其他的实词相同,因而拟声词可以归入实词范围。从结构方面看汉语拟声词以双音节、四音节为多,从句法功能看,做状语是其典型的句法功能,汉语拟声词具有多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语中复数词缀"-ler"在土语语法里有很多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土耳其语中的复数词缀"-ler"和汉语中的"们"进行分析和比较,是想从语法意义上寻找到它们的异同点。希望对学习土耳其语的中国学生以及学习汉语的土耳其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地方普通话”在汉语中的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汉民族标准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地方普通话、过渡语、官话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汉语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汉民族共同语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分为标准语和次标准语,标准语就是普通话,次标准语就是以标准语为摹仿学习的对象而形成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标准语是断代的、相对静态的概念,汉民族共同语是历时的、多层次的、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汉语中的“是”作判断词,“我是学生”,“他是工人”。然而,古汉语中的“是”,它的词性、词义以及用法都大不相同。现就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教学范围,谈谈“是”字的常见用法。“是”作指示代词,常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相当于“这”,“那”,或者将所指代的对象译出。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