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恩蚜小蜂是烟粉虱的有效寄生蜂,在15、20、25、30、35℃这5个恒温条件下观察日本恩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预蛹、蛹和卵-成虫的发育历期,计算日本恩蚜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日本恩蚜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5-35℃范围内,日本恩蚜小蜂的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日本恩蚜小蜂卵、幼虫、预蛹、蛹、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62、8.82、9.00、7.03、8.44℃,有效积温分别为29.10、108.32、14.29、90.59、239.08 d·℃。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饲养等方法对郑州地区丝带凤蝶的生活史及生物学习性进行研究,记录了丝带凤蝶卵、幼虫、蛹、成虫等各虫态、各虫龄的发育历期和生物学习性.结果表明:丝带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石缝、落叶或土中越冬.卵、幼虫、蛹、成虫发育历期分别为:5~7d,19~24d,7~9d,12~15d,其中1~5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5d、3~4d、4~7d、4~6d、5~7d.以蛹越冬,越冬蛹期190~220d.初孵幼虫无取食卵壳行为,低龄幼虫有群集取食习性.另外,对各虫态、各虫龄的外部形态也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靖远松叶蜂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1998年,成虫有2个明显的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的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2±2.3 ℃,自然变温下有效积温为81.93±33.3 d·℃;幼雌虫共有7个虫龄;低虫口密度下,幼虫群团为聚集分布;雌蛹历期显著长于雄蛹;各虫态天敌种类较多,以幼虫期NPV病毒控制靖远松叶蜂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包括预蛹期)的发育历期(Y)与温度(X)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其方程式是:卵:Y=3330.777X~(-09864);幼虫:Y=1/(0.2669-3.971/X);蛹:Y=1/(0.3262-5.6273/X)。各虫期的发育速率(Y′)与温度(X)呈对数函数关系,即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其方程式是:卵:Y′=0.37251nX-1.0146;幼虫:Y′=0.13811nX-0.3355;蛹:Y′=0.20671nX-0.5664.成虫期与温度和性别有关,雌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在1.5-5.0天之间,产卵期11.5-116.0天之间。  相似文献   

5.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粉虫在福州自然室温下一年可繁殖2代,发育快的个体超过2代,发育慢的不足2代。在人工控制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食物等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1)卵、幼虫、蛹和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46℃、9.98℃、9.62℃和9.58℃;有效积温分别为123.57、1964.88、135.05和105.72日度;温度与发育的关系的数理统计模式分别是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的最高临界温度为34℃;(2)卵、幼虫、蛹的发育和成虫产卵量的最住湿度分别为RH75%、90%、和90%;(3)在连续光照下,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减少;(4)幼虫和成虫的饲料均以糠、(?)为主。添加适量青饲料者显著加速幼虫生长和提高或虫产卵量。在养殖中,除控制上述条件外,各虫态的分群饲养和成虫的隔离产卵也是重要措施,并须注意粉螨对卵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试验室条件下观察了中华革蜱、长角血蜱在不同光周期及温度下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对这2种硬蜱卵孵化期、幼虫和若虫吸血期、蜕化期无显著影响.2种硬蜱的卵、幼虫及若虫期均无滞育现象.摄食前长日照处理,可诱导中华革蜱雌虫发生饱食过程延迟的滞育.其光周期反应属短日照反应型.长角血蜱在不同处理下均无滞育发生.温度对这2种硬蜱雌虫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在非滞育状态下,恒温处理的雌虫吸血期、产卵前期及产卵期一般较变温处理的雌虫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8.
榆白长翅卷蛾在西宁地区主要危害龙爪榆和榆树,该虫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两代。雌虫平均产卵量为73.8粒,产卵部位集中于叶背面主脉两侧,卵历期6~7d。幼虫5龄,历期30~35d。幼虫在寄主植物叶部吐丝缀叶结苞,幼虫隐居其内取食为害,老熟后在树枝上的卷叶内化蛹。蛹期20d左右。10月中旬以第二代的低龄幼虫在主干、粗枝的裂缝及枝条分叉处吐丝结茧越冬。该虫在西宁地区为害有两个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幼虫期与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第一代幼虫期。  相似文献   

9.
枸杞储藏害虫印度谷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危害储藏枸杞的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试验观察发现,在常温仓储条件下的越冬幼虫死亡率高达86.3%,仅11.1%可化蛹,羽化为成虫.18~22 ℃时印度谷螟成虫、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8,9.8,39.4,8.8 d,完成1代需要66.8 d.枸杞干果含水量与幼虫发育历期呈反比,与蛹的发育历期呈正比.卵、幼虫、蛹、成虫及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9,8.8,11.9,12.5,11.2 ℃,有效积温分别为59.7,481.5,130.4,62.8,692.3 d·℃.印度谷螟在银川地区可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67代,与实际饲养观察的年发生世代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以丝带风蝶北京种群和武汉种群为材料,测定其取食马兜铃和北马兜铃后的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发育历期.研究结果表明,在25℃和28℃配合光周期16 L:8D h条件下,各处理幼虫和蛹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丝带凤蝶幼虫发育历期受温度、种群、寄主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蛹发育历期显著受温度、种群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寄主仅与种群问存在交...  相似文献   

11.
小菜蛾半合成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研究害虫抗药性、生理学、病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重要实验昆虫。为了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的实验昆虫,应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筛选小菜蛾半合成人工饲料配方,以世代总存活率为目标函数获得的优化配方为:每100g人工饲料中,麦芽粉4.33g、蔗糖4.5g、菜叶粉5g、干酪素3g。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用该优化配方饲养小菜蛾,幼虫期8.55d,蛹期4.5d,化蛹概率0.736,羽化概率0.905,存活率和发育速度与自然饲料的相似,存活比较稳定。20头蛹质量为100.30mg。成虫行为正常,雌虫平均寿命9.8d,雄虫13.7d。每雌产卵量123.50粒。该饲料配制简单,成本低廉,饲养过程中不必更换饲料,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2.
野外采集卵、幼虫,在玻璃温室内供以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植物饲养,第2、3代及越冬代皆为第1代后代,观察研究柑橘凤蝶各虫态、各虫龄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柑橘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可完成3代,卵期为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24 d,蛹期924 d,蛹期915 d,越冬蛹期14015 d,越冬蛹期140156 d,成虫期10156 d,成虫期1012 d.同时记录、描述了柑橘凤蝶各虫态、幼虫5个龄期外部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3.
莲雾毒蛾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莲雾毒蛾的发育历期、各龄幼虫的体长、各龄幼虫头壳宽度、逐日平均取食量、成虫性比和雌虫产卵量等.结果表明莲雾毒蛾的发育历期为46 d;从1龄到6龄幼虫的体长变化为0.5~4.2 cm,头壳宽度变化为0.51~4.07mm,逐日平均取食量变化为0.02~1.01g;成虫雌雄比为1.51;雌虫产卵量为几十粒到上千粒,平均产卵量为600粒左右.通过7种杀虫剂对莲雾毒蛾的室内药效测定表明,抑太保防效较差,药后4 d中的最高防效仅为48.27%;VBt-Ⅲ生物复合杀虫剂、阿维虫清、灭幼脲、烟百素、敌死虫和功夫均有较好防效,药后4 d中的最高防效都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4.
蔗扁蛾生物学及温度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Bojer)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食性复杂的观赏性植物的危险性害虫.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实验种群的生活史、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明显影响发育.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分别为(11.2±3.54),(8.8±1.39),(10.97±1.40)和(11.1±1.8)℃.有效积温分别为75.4,729,206和876.5日度.在15,20,24,28,30和33℃,相对湿度75%条件下下卵历期13,7,4.3,4,5和5d.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38%,46%,37%,44%,40%和0,33℃下幼虫不能完成发育.幼虫发育期为(141.4±10.2),(63.4±2.4),(47.6±2.5),(32.9±1.9),(35.5±1.6)d.蛹的发育期为(44±3.7),(21.7±3.1),(15.1±2.1),(10.9±1.4)和(12.8±5.2)d.在上述温度下成虫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雌成虫寿命为2.7~15.7d,雄成虫寿命为1.5~12.6d.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配方配制了6种人工饲料分别用来饲养稻纵卷叶螟,以筛选出适合饲养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料。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26 ℃,相对湿度大于80%,光照条件大于14 h的条件下,其中饲料D、E、F饲养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只能完成二龄发育,少数幼虫存活到三龄或三龄以上;饲料C饲养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也只能完成三龄发育;而饲料A和B饲养的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能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存活率分别为26.17%和36.40%,接近对照组新鲜水稻叶饲养的存活率36.67%,且蛹质量和新鲜水稻叶饲养的幼虫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幼虫历期延长4~6 d、化蛹率下降8%~9%、羽化率下降11%~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获得虫龄整齐、生理状态一致的幼虫及虫体内无松材线虫的成虫,开展了松墨天牛的室内人工饲育技术研究。【方法】 利用自行配制的人工饲料3种配方:A(松树木屑100 g+琼脂40 g+蔗糖20 g+酵母粉12.5 g+安息香酸钠2 g+山梨酸钾1 g+0.5 mol/L H2SO4 10 mL+水800 mL)+B(松树木屑100 g+琼脂40 g+蔗糖20 g+酵母粉12.5 g+安息香酸钠2 g+山梨酸钾1 g+0.5 mol/L H2SO4 10 mL+胆固醇1.5 g+抗坏血酸4 g+酪蛋白20 g+氯化胆碱1 g+水800 mL)+C(松树木屑100 g+琼脂40 g+蔗糖20 g+酵母粉12.5 g+安息香酸钠2 g+山梨酸钾1 g+0.5 mol/L H2SO4 10 mL+麦胚粉25 g+胆固醇1.5 g+抗坏血酸4 g+酪蛋白20 g+氯化胆碱1 g+水800 mL),比较了人工饲料配方对松墨天牛发育历期及生活力的影响。【结果】A、B、C 3种人工饲料饲养的松墨天牛幼虫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发现取食配方A的幼虫发育历期平均为(90.6±9.3)d,蛹期为(11.9±1.3)d,化蛹率为6.4%,羽化率为66.7%。化蛹7 d后,雌、雄蛹质量分别为(0.37±0.03)g和(0.30±0.04)g; 羽化7 d后,雌、雄成虫体质量分别为(0.27±0.03)g和(0.21±0.02)g,取食配方B的幼虫发育历期平均为(71.9±4.0)d,蛹期为(12.8±0.7)d,化蛹率为18%,羽化率为75.8%。化蛹7 d后,雌、雄蛹质量分别为(0.33±0.02)g和(0.27±0.03)g; 羽化7 d后,雌、雄成虫体质量分别为(0.29±0.02)g和(0.22±0.03)g,取食配方C的幼虫的发育历期平均为(71.3±2.0)d,蛹期为(11.1±0.3)d,化蛹率为58.3%,羽化率为88.1%。化蛹7 d后,雌、雄蛹质量分别为(0.63±0.03)g和(0.49±0.03)g; 羽化7 d后,雌、雄成虫体质量分别为(0.53±0.03)g和(0.43±0.03)g。【结论】 以取食配方C饲养的天牛幼虫,其发育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以取食配方A和B饲养的天牛。  相似文献   

17.
灭幼脲对桑天牛成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经 5 0 0mg/kg的灭幼脲处理的构树枝条饲养桑天牛成虫后进行交错配对实验 :处理雄虫 (T♂ )×处理雌虫 (T♀ )、对照雄虫 (U♂ )×处理雌虫 (T♀ )、处理雄虫 (T♂ )×对照雌虫(U♀ )、对照雄虫 (U♂ )×对照雌虫 (T♀ ) ,并对各处理组的成虫寿命、产卵量、子代卵孵化率、孵化历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灭幼脲处理桑天牛后成虫寿命比对照成虫缩短 6~ 7d ;处理各组产卵量下降 ,其中T♂×T♀组比对照组降低 2 8.71 % ;T♂×T♀及U♂×T♀两组子代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 61 .0 3%和 61 .5 2 % ;灭幼脲处理后子代卵的孵化历期都比对照组子代卵延长 ,分别为 1 2 .38,1 1 .93及 1 1 .64d ,而对照为 1 1 .1 8d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来源于6个省份的茶尺蠖种群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不同茶尺蠖地理种群增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的卵和幼虫发育历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蛹的发育历期和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明显.种群增长指数显示,在各种群中,以武汉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约增加123倍,信阳和长沙种群增长指数最小约为80,而杭州、南昌、福州种群增长指数居中,介于80~123之间.  相似文献   

19.
枇杷舟蛾是批杷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莆田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在8月出现,世代历期平均62.6天;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世代历期平均65.1天;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世代历期平均209.8天.卵期1~3天;幼虫5龄,历期22~45天;越冬代蛹期141~170天;每雌可产卵105~287粒;成虫寿命3~15天.  相似文献   

20.
试验发现越冬代七星瓢虫雌成虫,春季饲养时不经雌雄交配,单雌可产卵,卵能正常孵化。结果证明:①春季去雄饲养单雌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与雌雄交配混养无差异。②单雌所产的卵及子代各虫态历期和发育所要求环境条件与混养相同。③对越冬期雌成虫进行解剖镜检,证实储精囊有精子束,带精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