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超高能宇宙线流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指出:(1)在E=5*10^19eV附近,对所有x(x是宇宙线飞行的距离),超高能宇宙线流强略有增强;(2)在1.0*10^20eV≤E≤5.0*10^24eV能区内,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作用仅使超高能宇宙线流强有所减弱,在x≤2000Mpc区域内,减弱系数F(X,E)=j(x,E)/j(0,E)≥0.34。  相似文献   

2.
微波背景观测与早期宇宙研究尚处于学科发展的初期阶段,对探测方法、背景(前景)处理、系统误差及结果可靠性的认识都有待深入.发现微波探测卫星WMAP公布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图存在严重的系统误差后,几年来我们重新进行了数据分析,修正了时钟同步、天线旁瓣误差导致的伪偶极信号,得到的背景辐射温度图和功率谱与WMAP发布的结果有重大差异,引起了广泛关注,讨论和争论.本文概述有关工作及论争的过程与现状,及其对于早期宇宙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宇宙哲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物理科学,它的基础就是我们对来自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理解。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Wilson)无意中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在近代天文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给了大爆炸理论一个有力的证据。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电荷共轭-宇称-时间反演(CPT)联合对称性是粒子物理中的一种基本对称性.检验CPT对称性是检验标准模型及发现新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介绍利用高精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观测和实验检验CPT对称性的方法,以及最新进展.通过与其他实验的比较我们发现CMB对CPT对称性的检验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宇宙中存在着温度为3K的背景辐射,故在宇宙中太阳的电磁辐射不会无穷远。利用字宙学的结果计算了微波背景辐射下太阳辐射的射程,并与地球大气中的情况做了比较。计算表明,宇宙中的辐射距离大约是地球大气中辐射距离的1亿倍。  相似文献   

6.
宇宙始末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1
在大爆炸发生10-32秒后,宇宙诞生了.可以说,正是这次大爆炸产生了空间和时间,也造就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次十分突然的大爆炸,至今是一个谜.天文学家相信,这场大爆炸与一种被称为“膨胀”的过程有关,在此过程中,存在于太空真空中的一种特殊的能量突然间发生了运动.直到这种能量转变成我们更熟悉的物质和能量形成之后,这一膨胀过程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11,(1):58-58
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发现了我们所在宇宙在遥远的过去曾被其他平行宇宙“推挤”的证据。在对大爆炸后效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图案进行研究之后,他们得出了“存在其他宇宙”这一令人不可思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无疑是巨大无比的,但是,它今天传到我们这里的回声比窃窃私语声大不了多少。对于冷冰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与探索仍在继续,在未来的岁月里,关于整个宇宙物质诞生的许多未知问题将真相大白。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宇宙未来可能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五种与真实宇宙状况不同的假设.并推测宇宙可能的演化结果。通过这些假设,我们不禁要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的存在,难道真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巧合所造成的吗?  相似文献   

10.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明根据:1,红移;2,太空中发现无源温度恰为2.73K;3,高温物理成果与宇宙中取得的资料相吻,但;其问题是:1.找不到大爆炸的中心;2,无法解释宇宙中像“万花筒”似的星星与星系结构;3,大爆炸应该产生的均一的空间,但目前宇宙探测结果宇宙空间是“弯曲”的,其弯曲规律与其理论结果不符。本文提出以无数次的爆炸组成了宇宙为的内容的“宇宙能量循环论”。可以说明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1.
3个月前公布的一项"诺贝尔奖级"重大发现——宇宙"暴涨"证据也许存在问题。同一科研团队在20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承认,不能排除他们有关宇宙原初引力波的发现错了。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在新一期《物理学评论通讯》上报告说,他们依然坚持最初的结论,即他们利用架设在南极的BICEP2望远镜,在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一种叫做B模式的特殊偏振模式,这种偏振模式是长期寻找的原初引力波的“独特印记"。  相似文献   

12.
探索宇宙是人类科学的永恒主题,哈勃天文望远镜使科学家通过测量宇宙膨胀的比率,得到宇宙的年龄大概是130亿年。1989年为了对宇宙大爆炸结构进行测量,美国发射了“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COBE使用仪器测量早期宇宙的发散红外和微波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13.
《前沿科学》2013,(1):86-87
欧洲航天局3月21日在其巴黎总部公布了根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这幅迄今最精确的反映宇宙诞生初期情形的全景图几近完美地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  相似文献   

14.
这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问题之一——宇宙是什么形状的?自托勒密以来,很多物理学家都把宇宙想象成一个球体,但这也许不是正确的答案。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其他的宇宙模型,它们都有着一些共同之处:都可以比喻成生活中流行的零食。所以,现在请你打开一包你最喜欢的零食,然后加入我们这食物理论物理之旅。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荣获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向世界宣布:宇宙大爆炸绝非神话,而是真实可测.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非黎曼几何的传统力学分析方法,定量导出和证明了总星系中场"暗质量""、暗能量"的形成、演化和各向同性均匀分布的基本规律,得到了场"暗质量"密度"、暗能量"密度理论值;定量导出了总星系中场"暗质量"密度"、暗能量"密度与"真空背景微波辐射""、宇宙常数"的因果关联,求得了真空背景微波辐射温度和宇宙常数理论值,所得系列理论结果,与已有观测事实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仰望繁星闪闪的夜空时,你是否想过,我们生话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你是否曾经好奇过,宇宙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多少岁了呢?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随着对宇宙观测的逐步深入,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起源有了革命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8.
陈学雷 《科技潮》2011,(4):44-47
宇宙有着无穷的奥秘,人类应该永远探索下去……2001年,美国发射了一颗卫星,叫做w-map卫星。它对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探测。我们今天看到的最远的天空,距离非常非常遥远。我们今天对宇宙的认识,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很多朋友跟我谈起来,会说:你这个宇宙  相似文献   

19.
大爆炸宇宙创生理论是以天文学家Hubble的观测为基础的,他声称已发现那些遥远的天体正远离我们而去。此即Hubble氏的宇宙扩张理论。但该理论的证据并不充分,是主观想像。宇宙爆炸理论的另一重要证据是微波背景辐射的测量数据,但它并不表示微波背景辐射温度数据一定是一次爆炸后的结果。把它看成一次原初大爆炸的余烬是勉强的。按照宇宙的定义,人们无法谈论“宇宙寿命”,只可能谈论诸如“地球的寿命”、“太阳系的寿命”和“星系的寿命”。因此我们反对不靠谱的大爆炸宇宙学,因该理论体系漏洞百出,在科学上和在哲学上均不能成立。
  虽然宇宙中看来充满难于解释的力,暗物质和暗能量仍然只是两个假设。另一个假说是存在引力波,但也只是估计,实际情况可能不同。在Newton理论中引力速度是无限大,但在Einstein理论中引力传播速度和引力波波速都是光速c。广义相对论( GR)认为引力与电磁力不同,是弯曲时空的纯几何效应。但现在应思索某些不同的引力模型,例如把引力重新当作平直时空中的自然界的力的传播,从而又研究得出引力速度大于2×1010 c( c是真空中光速)。虽然超光速的引力传播违反Einstein的狭义相对论( SR),却符合Lorentz的相对性理论( LR)。
  在美国,一个宇宙学家团队在2014年3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们探测到了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瞬间所产生的引力波,从而导致宇宙的起源再次成为重大新闻。根据BICEP2南极望远镜团队的信息,其结果被誉为大爆炸暴涨理论及其后续理论(多元宇宙)的证明。该成果问鼎Nobel奖也在预测之中。 BICEP2团队在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极化图像中,确定了一个扭曲( B模式)图案,绪论是检测到原始的引力波。但在后来数月中,由来自Prin-ceton大学和也在Princeton高等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进行了认真的重新分析,其结论是BICEP2的B模式模型给出的大部分或全部最显著效应没有来自引力波的任何贡献。这种突然逆转应该让科学界认真考虑未来的宇宙学实验和理论。 BICEP2事件也揭示了一个关于暴涨理论的真相;很清楚,暴涨范式是根本无法检验的,并因此在科学上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它只对日常生活有效。在理解世界表面现象背后深层规律的时候,科学家们发现,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藏着不可思议的新鲜事,尤其是那个最大的存在——宇宙。从牛顿时代以来,无限宇宙论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成为客观真理。因为牛顿认为只有无限大的宇宙,诸多的恒星(那时候还没有发现星系)才能靠彼此的引力维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