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植物样方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武汉市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植被的区系组成、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植物类型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样方调查,乔、灌和草本群落分别设置25m×25m,5m×5m,1m×1m的样方。实地调查了主要森林植被,提出了植被分类系统,组成植被的常见维管植物有1004种,隶属于150科437属;描述了主要森林植被的特征,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该区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2个群系;对植被进行了评价,探讨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植被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卫星影像图的分析和解译与实地样方、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岛的红树植物种类及红树植物群系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最广布的本地红树植物种及最适生的引进种主要有20个科、25个属、38种,海南岛红树植物群系可分为11个群系类型.  相似文献   

3.
陈龙雨  裴宗平 《科技信息》2012,(1):271-271,258
在充分了解植物和立地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地区岩石边坡植物修复的实际情况和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室内查阅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以筛选出最佳适宜的植物材料。本次研究野外调查选取的六个典型山体分别为:拉犁山、韩山、九里山、王山、泉山、云龙山。按不的山体和山体的坡向.选择典型的群落设置样方。样方大小为20×20平方米。调查内容为:乔木,灌木等的种类和数量;其它如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植物标本的采集.树高和盖度及照相等工作同时进行。其中灌丛未设置样方,只调查记载植物种类,估计其盖度。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青海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下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海拔的关系,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青海高原4个海拔梯度(8个样地)共24个样方的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等方法分析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青海高原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有32种,隶属于13科2...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适合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的方法,并总结出优秀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以武汉市解放公园25个典型人工植物群落为对象,选取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包括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服务功能,建立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质量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显示:Ⅰ级样方7个,占总样方数量的28%;Ⅱ级样方16个,占总样方数量的64%;Ⅲ级样方2个,占总样方数量的8%;无Ⅳ级样方.说明解放公园整体景观质量处于优良水平.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6个评分较高且处于Ⅰ级的优秀样方,提出了适合武汉地区的植物群落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遗产瓜州锁阳城遗址的保存受到风沙和降水侵蚀、植物损害等多种因素的威胁。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对遗址区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调查样方22个,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2个植被型、2个植被亚型和4个群系,其中温带荒漠植被型样方16个,温带灌丛植被型样方6个,同时对植物与土遗址保护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锁阳城植物物种单一,多样性低,优势种主导了植物群落,样方内平均物种数为2.7种,平均香农威纳指数为0.52,平均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51;遗址区共有种子植物16科35属40种,中国特有物种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木本植物16种,草本植物24种,苋科(Amaranthaceae)物种最多,有10属12种;植物区系以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代表的温带成分为主;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群系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系为常见群落,骆驼刺大量分布在遗址本体上,引发了裂隙、划伤及根系周边盐碱化等病害,白刺主要分布在遗址周边,可防风固沙,对遗址有保护作用。通过综合量化评估植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判断植物与土遗址保护间关系,制定科学的植...  相似文献   

7.
根据野外调查和样方记录,分析了全宝山国有林场植物的种类和植物区系成分以及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并根据资源用途,将其分为11个资源类型,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调查和区系分析的基础上,在32个采集地区,对不同海拔高度的236个苔藓植物样方(20cm×20cm)进行详细调查,并采集标本6000余号,经室内整理,对196种(包括种下单位),隶属17科、66属的侧蒴藓类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首次报道了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垂直分布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在霍山七里峪设置80个样方并采集土壤样品.通过计算重要值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N、P、K含量),建立样方×物种矩阵和样方×环境矩阵,用CCA排序划分植物功能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可以将七里峪天然次生林划分为:F1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别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内对野鸭湖湿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采用样带法、样方法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共调查了样带2个,样方355个.在此调查基础上,运用样方法对野鸭湖湿地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水分、盐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野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中,随着水分的减少,湿生和沼生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有向盐溃化和中旱生植物群落逐渐过渡的趋势;在土壤环境、区域水分、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野鸭湖湿地有向陆地生态系统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用于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为2,4-D、NAA、6-BA等.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间的配比对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文山州分布的云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归类统计其资源植物类型,结果表明:文山州分布有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42科56属58种2亚种4变种;有13类资源植物,其中以园林绿化、观赏资源植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材用资源植物,再次为药用资源植物,其它依次为芳香资源植物、具有较高学术科研价值的资源植物、色素资源植物、油脂资源植物、食用资源植物、水土保持资源植物、杀虫资源植物、纤维资源植物、饲料资源植物、橡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13.
调查、统计、分析了韶关市15个当代小区植物科、属、种的组成,植物生活型组成,植物来源,各小区应用的植物种类、植物在小区中的应用频率;并研究了小区绿化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韶关城市绿化特别是居住区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研究日趋成为生态学与旅游学的一个热点。以西岳华山为例,在分析华山风景植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山风景植物景观特性,提出持续性保护、开发利用措施。最后讨论认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观研究应以植物景观为切入点,将植物景观的营造提到新的高度;初步提出“风景植物”(plant of landscape)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运用植物样方统计方法,研究了孙栅子村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组成、主要植被类型及其演替关系,阐述了地形、土壤、人为因素对植被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植物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根系牵引效应研究中杆状模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双链表动态数据结构的方法,构建了植物根系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并以VC++6.0为开发工具,建立了根系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出的根系模型不仅能够较真实的显示根系形态-分布特征,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区段划分和参数输出。以竹子地下根系为研究对象的实例表明了采用该方法研究根系牵引效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植物的次生代谢物的结构、功能与应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了既能满足人们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需求,又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植物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植物细胞培养成为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关键技术。本文重点阐述了6种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和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调控.同时对前述两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光竞争条件下邻域效应对植物高生长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以个体为基础,空间明晰的"影响域"模型来研究植物高生长对局域光竞争的可塑性反应.结果表明:植物个体会将其高度维持在一最优值以使其适合度最大,这一最优高度值会随着植物个体所经受的局域光竞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种群中小个体相对于大个体能更早地将其高度维持在最优值,但小个体由于邻域光竞争强度过大而导致的不能继续维持在最优高度及随后的死亡过程也比大个体要早.这种植物个体间高生长可塑反应的不同步性是由于个体的局域光竞争环境存在差异而导致的.研究表明空间分布与邻域效应对植物种群中多样性的高度和高生长策略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高生长的可塑性研究中,忽略邻域效应的"平均作用"博弈理论模型往往会导致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序列,参照植物偏性密码子,设计合成适合植物表达的布鲁菌rplL基因和omp31基因。将携带植物表达优化序列的rplL基因片段与pBI-121载体相连接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rplL;将omp31基因与相应酶切并携带植物表达特征序列的pMD19-T6载体连接获得重组质粒,之后酶切获得携带植物表达优化序列的omp31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BI-121载体,从而构建出带有不同目的片段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为下一步检测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assembly of microtubules is essential fo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microtubules. Addition of microtubule-stabilizing reagents or microtubule "seeds" is usually necessary for plant tubulin assembly in vitro, which hinders the investigation of plant microtubule dynamics. In the present note, highly purified plant tubulin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lily pollen, a non-microtubule-stabilizing reagent or microtubule "seed" system for plant tubulin assembly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analysis of plant tubulin assembly performed.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purified tubulin polymerized in vitro, and a typical microtubule structure was observed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kinetics curve of tubulin assembly exhibited typical "parabola". The presence of taxol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character of plant tubulin assembly, including that abnormal microtubules were assembled and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for plant tubulin assembly was decreased exceedingly from 3 mg/mL in the absence of taxol to 0.043 mg/mL in the presence of tax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