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公众大多对核电站心存恐惧 ,是害怕1986年4月28日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灾难性核事故重演。不过 ,核电的推动者指出 ,今天的核电站具有许多安全系统 ,类似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几乎不可能再次发生 ,因为在现代核电站反应堆外面 ,都包有一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没有的钢筋水泥外壳 ,以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确实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的反应堆芯熔化事故发生时 ,几乎所有的核辐射都被阻截在了这严严实实的安全壳里。对于现代核电站来说 ,安全壳还只是其奉行的”纵深防御“战略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鸯林每切尔诺贝刊核电站的,},心控制室。t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景。每关国群众游行,反对建设核电站。气\‘t西德汉仪群众举行反核示威.激起政治“尘埃”的核事故~~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原苏联东欧地区老式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主要议题,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苏式核电站的安全使人十分担心,应当为加强这些核电站的安全性做出特殊的努力。惨痛教训记忆犹新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世界核电史上最严重的泄漏事故,有3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放射性核素泄露到海洋中的迁移规律,针对浮动核电站在海上发生严重事故这一情况,提出了基于瞬时点源约瑟夫模型的改进核素迁移模型,考虑海洋中放射性核素衰变和浮动核电站移动这两个因素。并以核素~(137)Cs为例,研究核素~(137)Cs在发生核事故后在海洋中的迁移扩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浮动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后,放射性核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椭圆形,且沿着船舶运动轨迹方向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其垂直方向上的浓度高,并向四周递减扩散。改进的核素迁移模型可为海洋应急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实现对浮动核电站核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及2012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在为这两次灾难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反思,核能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人类到底该怎样安全地利用核能,让核能为人类更多地造福,本文就以这两次核电站事故为主线,讨论这两次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得到的教训及启示,以期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心怡 《今日科技》2011,(4):52-53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强烈地震和海啸破坏下发生重大事故一个多月后,救助人员仍然在努力控制事故核反应堆。近日,日本将核事故的危害级别提高到了最高的七级,与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相当。对此,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学者J·马修·洛尼表示,日本政府在采取措施迅速减少更多辐射物质泄漏和保护公共健康安全的同时,还应开始考虑其长期的核电站发展计划。尽管国际媒体普遍认为,如果日本不再使用核能,其电力必须依赖煤炭、燃油和天然气来供应。然而洛尼认为,日本政府并非只有这种选择,对日本地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潜能的评估报告显示,其可再生能源资源能够轻而易举地满足日本全国所需的电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连续发生了爆炸和火灾,关于核泄漏的恐慌传遍全球,在核电站看似平静的外表下,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及不可预测的危险。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使核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事故突发后,  相似文献   

8.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引起了一场恐慌。它是怎样发生的,尚没有详尽报道。据估计,这是由于控制核反应速度的控制仪器较为落后,使用较长,造成仪器失灵,燃料不断燃烧,反应堆的温度越来越高,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爆炸后,核电站的反应堆又没有安全壳,以至放射物大量泄出,逸入大气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使人们再次认识到,核能利用的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避免放射物的危害呢?科学家们认为,避免放射性最简单的方法是远离放射源,尽量减少在  相似文献   

9.
高温气冷堆──气体涡轮机──新型电力系统自从美国三里岛核电站1979年发生核泄漏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986年4月发生大爆炸事故后,核反应堆的安全成了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许多人因此反对再建立核电厂。这对主张发展核电的设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10,(19):8-8
9月18日,约十万德国民众走上首都柏林街头,数千人包围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办公室,抗议其延长核电站的使用年限。这是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德国爆发的最大规模的反核抗议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