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俊明 《科学》2006,58(5):44-47
面对新世纪对科学教育的要求,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期成了软肋,且乏有起色.在中学这个基础“施工”阶段,教育者们或忙于应试,题海无涯苦作舟;或囿于经验,追求系统知识的传授;或满腹牢骚,怀着脱离实际的“理想”;……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春来早。去年的这个春天,我在川南一带旅行。“恐龙之乡”自贡是我行程的一个站点。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一座建在“恐龙公墓”之上的大型现场博物馆,陈列着几十件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这些远古时期的地球霸主虽然已化作石头,但它们仍然以高昂的头颅、巨大的骨架昭示着世人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6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1.庞加莱猜想——百年难题终获破解科学家们在2006年完成了“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章节”,这个“有关三维空间抽象形状”的问题终于被解决。庞加莱猜想属于数学中的拓扑学分支,1904年由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即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制定了课题,就要寻求假说。假说就是猜想某件事情如何如何。假说一般是以一个陈述或一组陈述来表达的,从中可得出结论:如果这一假说成立,情况将会如何。假说经常采取这一形式:“如A为真,B则会(应,将)怎样。”一个好的假说有些什么特点呢?首先,应能说  相似文献   

5.
舒放 《自然杂志》2006,28(1):47-50
黄禹锡事件 “黄禹锡”这个名字无疑是今年年初全球各大媒体科技版块中曝光率最高的,由他一手策划并导演的一幕科学丑剧震惊了整个世界,甚至对科学论文的评审体系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个在两年间连续制造科学神话的韩国英雄,终于还是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因为,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2006年1月10日公布的最终调查结果显示,黄禹锡研究小组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与他2005年发表的论文一样属于造假。黄禹锡所“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  相似文献   

6.
裘知 《世界科学》2000,(8):47-48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则是这种正确认识的系统总结。人们在按科学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时有时会犯错误,当人们发现科学中的某个认识是错误时,便把这个错误认识叫做伪科学。如17世纪的“自然禁真空”(初中课本上译成“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托勒密的地心说、斯大林时代的李森科学说,还有前几年的室温核聚变等。不属科学范畴的错误认识不能归入伪科学范畴,如广告中以借科学名义的误导宣传、文学中的错误报道、幻想、幻觉、骗术等,总之,未经科学方法探索、论证,未下定论的都不能归之于科学,而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基本不会按照一个简单的从A到B的途径,其过程势必将包括错误的起点、死胡同以及大转弯。当然,科学可以接受这些曲折——“我们有误解”,修改并放弃曾经珍视的观念、发现与新现象更加匹配的新概念和新理论——是我们理解周围环境无可比拟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吴家睿 《科学》2004,56(6):23-25
当科学家温伯格(Alvin Weinberg)在1950年代发明“大科学”(big science)一词时,他指的是大型火箭和高能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显然,在那个时代,只有高能物理学被科学界公认为是大科学。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大科学也成为了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在《科学》上的“后基因组时代的思考”专栏就是围绕着“大科学”展开的。最近,笔者有机会读到蒲慕明教授为英国《自然》周刊撰写的一篇评论——“大科学,小科学”,感到该文提出了许多值得讨论的观点和问题。因此,笔者借此专栏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蒲慕明教授以及其他关心此事的人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黎曼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问题:从人们的实践经验看来,这些问题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是我们暂时却无法对它进行严格的证明.而在数学上,一个命题如果不能严格地证明,它就不能为人们所公认,这种命题只能被称为“猜想”.大家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著名的尚未被证明的命题.由著名的数学家黎曼(Riemann)在1859年提出的黎曼猜想,是又一个难以证明的猜想.它的重要之处在于,如果这个猜想解决了,则一大批尚未解决的难题都将得到突破。  相似文献   

10.
Bahm  AJ  王毅 《世界科学》1989,11(4):52-55
方法我关于科学方法本性的看法必须被看作是有待进一步检验的假设。科学方法的本性是一个极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使一种研究成为科学的那种东西,不是这种研究所涉及的事物的本性,而是这种研究用以处理这些事物的方法”。“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方法”。“科  相似文献   

11.
《知识就是力量》2014,(4):84-87
第3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3月27日至3月30日在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举行。大赛以“感悟与分享——我的科学梦”为主题,通过封闭答辩与评审、公开展示与交流、科普报告会、中外师生论坛、专项奖颁奖典礼、“科学·梦的N次方”优秀科技成果展示及开闭幕式等环节,使广大青少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在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通过创新大赛这个舞台,与更多的同龄人分享追逐科学梦的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12.
两位研究一个违反直觉的猜想的数学家,解决了一个50年之久的难题。大约在二十年前,德国数学家库尔特·魏格纳(Kurt Wagner)提出了一个关于图的性质的猜想。这个猜想乍一看来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连他的研究生也不敢相信。然而,这个猜想很吸引人,而且因为它很基本和重要,许多数学家都想证明猜想对还是错。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内尔·罗伯逊(Neil Robertson)是其中  相似文献   

13.
杜星福 《科学通报》1982,27(16):1020-1020
作者在秦元勋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了Hilbert第16问题中的一个猜想“三阶细焦点外围无环”,我们将这个猜想分为积分后含有(A)指数函数、(B)对数函数、(C)幂函数等三类。本文证明了在(B)类情况下猜想是正确的,至于(A)、(C)两类也得出了一些结果,我们将另文整理发表。 具有三阶细焦点的二次系统的另一种等价形式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史教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红专 《科学》2006,58(4):37-40
罗马作家西塞罗(M.T.Cicero)说过:“一个人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事情,那他始终只是一个孩子。”哲学家培根(F.Bacon)也说过:“读史可以明智。”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已认识到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力提倡把科学史纳入到科学课程中。中国科学教育界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把科学史纳入内容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史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已经有多少前人先哲,包括科学家和艺术家,对此发表过他们的真知灼见。作为人类文化的两翼,从不同的角度,有人强调他们的差别,认为“科学探索大自然,而艺术探索人的心灵”(穆斯泰,伽里姆),“科学著作的生命很短,而艺术则可以永葆青春”(契达依戈罗茨基);有人强调他们的一致,指出“艺术家的猜想与科学家的发现多么相似”(巴尔扎克),“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爱因斯坦)。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未来是  相似文献   

16.
大科学与小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都投入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某某组学”等计划上。在中国,“大科学”符合了国家一向的习惯,即“由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科研规划和运行。一些决策者们也认为“大科学”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许多科学家都忙着篡写“大项目”的申请书,要求政府给予高达几亿到几十亿的经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诞生——“特雷霍之家” 科尔多瓦位于阿根廷共和国中部,是该国的第二大城市。城市里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古老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错林立,繁华的商业区里众多的教堂散布其间,似乎暗示人们历史上教会曾在这个  相似文献   

18.
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亚通古斯河流域上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爆炸震撼了通古斯地区。也使“通古斯”这个小小的地名为全世界所熟知.而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声巨响催生出了一个百年之谜,为了解开这个谜。人类猜想了一百年。  相似文献   

19.
申振钰 《世界科学》1996,(11):46-46,45
从科学方法探讨反伪科学的意义申振钰(中国科普研究所)伪科学近年来在中国大地甚为猖獗。以人体特异功能、伪气功及占星术最为突出。人体特异功能自本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所掀起的狂潮消退之后,代之以“气功外气”的伪气功在中国广表的大地上再度掀起。这个“气...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非线性科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线性科学自古以来就有。人们开始能解决线性问题,随着数学的发展和高速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当代所有的科学前沿问题都是非线性问题,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非线性科学有两大难题:非线性反应关系及反应与作用的时差。非线性科学既是应用科学又是理论科学,科学工作者不能光做“刀匠”,还要做解决问题的“屠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