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大气 物理所研究员高登义参加挪威 组织的由挪威、苏联、中国和冰 岛四国组成的北极浮冰考察,首 次在北极地区展开了五星红旗。 1993年 香港记者李乐诗乘加拿大飞机到达北极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中国女性,井在北极点上首次展开五星红旗。 1993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派沈爱民、位梦华和李乐诗3人从美国阿拉斯加进入北极地区考察。 1993年 高登义应挪威邀请赴北极进行地球三极地区在全球环境变化中作用的研究。 1994年 国家测绘局周良赴北极进行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技…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一些与北极有关的事件,如俄罗斯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北极点下4000多米洋底、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极海冰融化、北极油气资源开采、北极航线开通、国际极地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实际上说明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拉近了世界各国与北极的距离,引发了北极地缘政治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到北极,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浩瀚的冰雪世界。不错!北极格陵兰冰盖、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冰雪地貌、格陵兰冰盖四周奇特形状的冰山、北冰洋上的浩瀚浮冰……都是北极冰雪世界的代表。然而,北极与南极的重要不同点之一,就是北极冰雪世界里还生长有高等植物和茂密森林的绿洲,而南极地区不仅没有森林,也没有高等植物,只有苔藓和地衣。  相似文献   

4.
北极巨变     
积冰消融、冰架坍塌、湖泊消失……北极正在发生巨变。毋庸置疑,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了北极。那么,北极的变化会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15日至9月26日,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组织进行了北极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北极科考标志着我国在极地组织实施大型国际合作综合考察的能力和总体实力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大大提高了我国北极科学研究水平和中国北极考察的国际影响力,为国际北极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北极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与南极地区一样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关系到我国经济资源与经济建设、自然环境变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处…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30日,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落成;2004年7月28日,我国政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Ny-°Aolesund)建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立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站,是中国科学家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正如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南极科学站一样。  相似文献   

7.
探险北极     
黄俊 《科学之友》2003,(5):32-33
一说到北极,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冰天雪地的世界。的确,北极到处都是雪,到处都是冰。因为是地球两极之一,所以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点。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北极,体验北极的美妙吧! 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好  相似文献   

8.
正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将怎样影响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呢?科学家将目光对准了生活在北极的典型动物——北极熊。那么,北极熊的未来会怎样呢?①冰上的北极熊它们注定灭绝还是存续下去?少有动物能够像北极熊那样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意见分歧。②努力求生的北极熊气候变暖,海冰融化,海豹减少,北极熊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大洋水循环和气候演化同北极水域的水文地质和大气圈作用过程有关。对格陵兰岛冰心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最近的一个问冰期,仅仅由于格陵兰岛范围内冰的融化,就使洋而升高了6米。鉴于北极地质调查对于了解新生代时期地球大洋史和气候史的重要意义,现已制定了国际北极科学钻探计划(NADP)。俄罗斯、挪威、丹麦、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将联合研究两个主要问题:北极水域岩石圈的演化和新生代古环境演化。北极水域的岩石圈化研究表明,大约在1亿年前,由于北极微板块发生位移,北美板块在白垩…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1日,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北极探险家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为团长的俄罗斯北极考察团抵达北极点附近,第二天他驾驶"和平-1"潜艇下潜到北极冰下4261米时成功抵达海床,潜水员在海床上插下一面1米高的钛金属俄罗斯国旗,并放置一个载有信息的胶囊状容器,以此向世界证明俄罗斯所具有的探测和开发北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北极     
五星红旗北极飘今年5月,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气象学会等7个全国性学会参加,由6名中国青年科学家组成的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对北极进行了成功的考察,获取了大气、冰雪、海洋、环境、遥感等学科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实现了由中国人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三极中唯一没有中国国旗的地方。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向北极发起的科学进军,引起了举国上下的热烈轰动。北极气候特殊北极属于寒带苔原气候,据观测,北极的最冷月份是1—2月,平均气温为-32——34℃,比黑龙江省的漠河稍冷。1月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低气温为-70℃。最暖月份是7—8月份,平均气温为-1——2℃。这  相似文献   

12.
北极熊是著名的血腥杀手,爱吃海豹。但科学家最近发现,北极熊竟然也吃同类,甚至包括毫无防御能力的小北极熊,并且北极熊吃同类的行为正变得越来越常见。科学家说,随着夏季到来,北极海冰面积剧减,  相似文献   

13.
北极偶极子异常与中国东北夏季降水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揭示了夏季北极大气变率的偶极子结构异常, 70°N以北夏季月平均海平面气压经验正交分析的第二模态可以刻画该偶极子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该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12.94%. 该偶极子异常显示出准正压结构, 两个相反的异常中心分别位于加拿大北极地区和波弗特海以及喀拉海与拉普捷夫海之间, 夏季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不同于冬季, 反映了夏季极涡中心位置在北极东、西部之间的交替变化. 当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处于正位相时, 对应北极极涡中心位于北极的西部, 导致中国东北夏季降水增多. 夏季北极大气偶极子异常有6 a优势变化周期, 并在近几十年来表现出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未来命运 根据统计资料,近几十年来,夏季北极浮冰面积呈现波浪式逐年减小趋势。而在最近十年(2004~2013)中,北极浮冰面积达到最小值,这十年浮冰面积平均值约为850万平方千米,与历史上北极浮冰面积最大的1984年相比,仅为77%。其中,2011年为历史最低值,与历史最高值比,仅为72%。科学家认为,北极浮冰面积的波浪式减少应该与北极气温变化有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逐年波浪式地升高,这与北极地区浮冰面积逐年波浪式地减少正好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无数勇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北极、朝拜北极,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奠定了“地球”这一概念,并考虑到为与北半球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同时为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局面,北极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在这种设想的启发下,希腊人皮西亚斯于公元前331年开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向北极冲击;  相似文献   

16.
暗战北极圈     
北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刺骨的寒冷,这片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地区大部分被北冰洋占据,海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对于生命而言,北极是一片很难被征服的禁区,但就是在这片禁区中,美俄两国展开了一场暗战,而且这场暗战有愈演愈烈之势。举足轻重的北极为什么俄罗斯会为了北极特意建立一个战略司令部?这与北极巨大的经济、军事及政治价值是分不开的。从经济角度看,看似荒凉的北极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据估计,在海底的地层深处储藏着全球13%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此外还有铁矿石、煤炭等矿产资源。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圈内冰盖融  相似文献   

17.
北极研究,从梦想走向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走向南极和北极,是多少代中国人的两大梦想。1984年,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将走向南极的梦想变成现实,并延续成长达28年的美丽画卷。然而,虽然北极距离中国更近,但走向北极的梦想实现起来要困难得多,北极科学考察的起步整整晚了11年。今天中国的北极研究与南极研究一样,正在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8.
繁殖于北极圈内的北极燕鸥,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鸟,每年飞往南极越冬,然后再返回北极,行程达数万千米,且具有准确的回巢能力,至今人们还不能准确知晓其中的奥秘。北极燕鸥以小鱼虾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猎物时可以在半空振翅悬停,体态轻盈矫健。它们的飞行能力极强,而且争强好斗,一旦遇到外敌进犯,成千上万的鸟儿常常联合起来攻击防御。著名德国摄影师诺伯特·罗森(NorbertRos鄄ing)经年累月赴北极创作,留下许多瞬间精彩、形态优美、光线奇特的北极燕鸥照片。虽然北极的鸟儿不太怕人,但是有时摄影师为了拍到好镜头不得不一再接近,难怪会…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将如何影响生活在北极的动物们?在上一期(2014第年9期)的封面文章《北极熊的明天》里,科学家们把目光聚焦于北极熊。这里,科学家们又将目光对准到了另外一种北极动物--北极驯鹿。  相似文献   

20.
丧家之熊     
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生活在欧洲西部、美洲中南部、亚洲南部以及北极地区的熊的数量呈减少趋势。专家说,熊的生存空间由于战争、环境破坏和人类的大量捕杀而日益狭小,熊的家园正在丧失。由于污染导致北极气温不断升高,北极生物的生存环模有了极大的改北极熊的捕食变得越越来困难,许多北极熊甚至不得不开始捕食一些外。往很少问津的猎物。例如,有科学家曾观测到一只北极熊在冰原上捕猎一只成年的雄性海象,而这在以前是很少发生的,因为成年雄海象的体积与重量都是北极熊的两倍,北极熊捕食它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