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通水后,各受 水区如何完善水价政策,统一调配本地水资源,合理配置外调水资源,充分发挥东中线一期工程的综合调水效益,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重点讨论了受水区其他水源与东中线一期工程水价政策的关系,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政策设计分析,提出完善受水区水价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通水到北京,该工程在规划与设计中已经做了大量科学技术工作,同时工程实施后无论对调水区还是受水区,都将面临更多的来自管理运行方面的新问题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一些值得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措施对调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线一期受水区农业生产、城市节水、地下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的作用与影响;受水区和调水区资源、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调控方法与手段.目的是抛砖引玉,开展工程实施后面临来自管理方面需求的基础问题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通水到北京,该工程在规划与设计中已经做了大量科学技术工作,同时工程实施后无论对调水区还是受水区,都将面临更多的来自管理运行方面的新问题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一些值得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措施对调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线一期受水区农业生产、城市节水、地下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的作用与影响;受水区和调水区资源、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调控方法与手段.目的是抛砖引玉,开展工程实施后面临来自管理方面需求的基础问题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菏泽市受水区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东线菏泽市受水区水价承受能力进行分析。测算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到城市自来水厂供水价格及自来水厂至用户水价;分析不同水源的供水价格,分析各类用户的综合价格;对城市居民、工业用水水价进行承受能力分析;结论:南水北调东线菏泽受水区供水方案可行,居民和企业能够承受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并具有一定的水价调价空间。提出建议农业用水可通过节水和将原城市挤占的农业用水退还给农业予以解决;水利工程供水实行分类定价;按照还本付息、收回投资、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南水北调工程水价,逐步实行两部制水价。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下、中、上游分东、中、西三线向黄河及其以北地区调长江水 ,补充水资源。在国家已确定早日实施之际 ,应对整个工程的规划布局予以更深入的研讨。一、关于拟议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方案该工程规划正在修订中。据水利部“淮委”、“海委”提出供专家评审的2001年11月编制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送审稿)” ,主要内容如下。1.东线工程的受水区范围已确定地画在图上 ,是在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剔除里下河腹部地区及其以东沿海垦区、灌河以南的沿海垦区(一期工程还包括连云港市及部分沂河以北、赣榆、新沂、沛县以西地方)。  相似文献   

6.
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及不平衡指数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受水区为例,探究调水前后水资源与人口、GDP、土地利用及降水量之间的空间匹配程度,以期为跨流域调水配置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调水后的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均有所下降,说明调水工程对缓解水资源空间匹配的不平衡现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水资源与各要素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改善.研究对分析跨流域调水受水区的水资源空间匹配现状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布局的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下、中、上游分东、中、西三线向黄河及其以北地区调长江水 ,补充水资源。在国家已确定早日实施之际 ,应对整个工程的规划布局予以更深入的研讨。一、关于拟议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方案该工程规划正在修订中。据水利部“淮委”、“海委”提出供专家评审的2001年11月编制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送审稿)” ,主要内容如下。1.东线工程的受水区范围已确定地画在图上 ,是在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剔除里下河腹部地区及其以东沿海垦区、灌河以南的沿海垦区(一期工程还包括连云港市及部分沂河以北、赣…  相似文献   

8.
跨流域调水及其对陆地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也是21世纪全球水系统计划科学前沿和我国北方水资源安全保障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研讨了与气候变化与跨流域调水联系的陆地水系统概念,分析了与环境变化问题联系的国际发展态势.以跨长江、黄河、海河流域的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区和北京受水区为典型区域,论述我国南水北调重大调水工程实施对陆地水循环影响及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关键科学问题,提出该复杂性问题研究的若干重点、研究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南水北调水资源供应链,构建政府补偿与市场化补偿相结合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假定水资源供应链中各成员具有利他偏好,对比分析利他偏好下中央政府实行断面水质补偿机制与水资源保护成本补偿机制的效果。结果表明:调水工程水资源供应链中水质、水价、消费者剩余与水资源分销商的利他偏好水平正相关;中央政府纵向补偿与地方政府横向补偿对水质提升均有促进作用,利他偏好下受水区的效用会随着水质的提升而提升;转移制度契约可缓解市场化补偿机制下供应链各成员决策的双重边际效用,改善水资源分销商“搭便车”行为,促进供应链总效用和消费者福利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量化提供依据.方法 在分析环境污染实际治理成本和环境虚拟治理成本的基础上,采用防护成本法,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进行量化计算.结果 中线工程受益区应给予陕西水源区每年补偿89.81亿元.结论 通过对水源区水生态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总结,提出受水区补偿水源区水生态"恢复成本"的解决思路,探求对水源区流域水生态生态补偿的量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南水北调两线第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为例,在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调水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进而从规划协调性、调水比例和生态需水量等方面分析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从宏观上进行分析、调控,使调水工程的设计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为缓解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为例,在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调水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进而从规划协调性、调水比例和生态需水量等方面分析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从宏观上进行分析、调控,使调水工程的设计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为缓解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分析及分类结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原理,根据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结构模型加以改进,设计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分类结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来解决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空间优化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投入—产出原理研究价格体系和价格体系改革,建立一个价格关联模型用以描述重要经济变量与价格之间的联系,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国民经济的主要变量作分类.价格改革的难点是:为防止由工资或原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保持当前的生活水平,使新的利税率向量与目标利税率向量的差别最小,哪一类部门应提价,价格和工资的增幅该多大?混合使用本文模型和常用统计方法,难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线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解决黄潍海平原广泛缺水的问题,需北调的水量很大,汉江水量有限,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从长江的三峡水库调水,由于三峡水库海拔低,而现在设计的汉水北调运河海拔高,所以汉水北调运河不能延伸到三峡水库,只有再开凿一条海拔较低的从三峡水库取水的江水北调运河,向北京地区调水,不应从汉江或长江调取,而应就近从黄河调取,可以兼顾引黄入晋,水量不成问题,以系统工程的观点综合考试中线调水工程,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砂姜黑土地区年内降水分布,分析了小麦、大豆、棉花、玉米的缺水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完善水资源价值理论,对水资源价值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对水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以淄川区为例,选取了三个水源地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对这些数据和灰类进行无量纲化,然后计算了聚类权重和聚类系数,通过构造聚类向量得到了淄川区水质所属的灰类.最后分析了影响水资源价值的因素,从每种因素选取了一个代表作为评价要素,得出了水资源的价格,为水资源的合理定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常州市运河水和饮用水的致突变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4年1月、3月和9月,取京抗大运河常州-武进段四个断面的水样,作Ames试验.结果是:上游的河水厂断面为阴性,其余三个断面都是阳性,其中石化厂断面尤为严重;检测丁堰断面运河水不同组分的致突变性,表明致突变物主要在碱性组分.结果还表明,所检水样的致突变作用一般不受S9活化系统存在与否的影响,致突变物主要是移码型的.另外,常州市第二水厂源水和出厂自来水的Ames试验结果表明,在源水加氯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致突变物,从而增加饮用水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9.
将水权理论引入雨水利用的政府管理中,分析研究在雨水利用的水权管理中的政府管理职能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雨水水权是指能区别于其他水源的由集雨设施收集的分散型降雨的雨水水权;在雨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政府不仅具有立法、执法和行政司法的传统职能,同时还具有雨水资源化利用产业规划和建设的基本职能;雨水利用的水权管理采用集成化管理模式,通过对集雨设施的管理、雨水水权转让管理、雨水水权交易价格管理来实现.在雨水水权管理过程中,通过优化雨水利用水权的政府管理运行机制,促进雨水资源的有序利用,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