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分离方法将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的光合细菌筛选出来,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型红假单胞菌.在不同的pH、温度、光照强度、搅拌等生长条件下对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培养,以菌液浓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的生长条件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在pH6.0-8.0、温度25-30℃、光照强度2000-5000 lx时,均能良好生长.其最适合的生长条件为:pH7.0,温度30℃时,5000 lx,并辅以适当震荡.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其色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分析,为其在食品领域应用奠定基础.研究采用平板画线法与液体培养法从某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纯化出5株光合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及菌种16S rDNA鉴定.采用Varian Cary 50紫外光谱分析仪进行色素分析与蛋白质的测定,并对类胡萝卜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光合细菌革兰氏反应为阴性,菌落为棕红色,光照厌氧和黑暗好氧条件下均可生长.16S rD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菌株与GenBank中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同源性为99%,初步确定筛选出的菌株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菌株含有的色素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和细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在低温或低光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高温、加热时间过长或太阳光直射时色素迅速分解褪色.此外,菌株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是一种优质的蛋白源.光合细菌富含类胡萝卜素,并且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蛋白源,在食品及其他行业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高产5-氨基乙酰丙酸光合细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不同生态环境中分离培养出20株光合细菌,进行5-氨基乙酰丙酸(5-ALA)的产量检测,筛选出一株分离自广州市云溪公园池塘底泥的菌株R5,其5-ALA产量最高,达4.92 mg/L.为了确定菌株R5的分类学地位,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碳源利用情况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符合红假单胞菌属的生物学特征;以菌株R5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16S rDNA基因,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将所测得的核酸序列与相关细菌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菌株R5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KUGB306(Rhodop-seudom onas palustrisKUGB306)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故最后确定该高产5-ALA的菌株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 onas).  相似文献   

4.
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河水、鱼塘底泥等样品中分离到28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分别对其进行鉴定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8株分离菌均属于红假单胞菌属,其中18株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ps.palustris)、9株为胶质红假单胞菌(Rps.gelatinosa),1株为球形红假单胞菌(Rps.sphaeroides).通过对不同分离株的碳源利用能力、培养条件、脱氢酶活性以及去除养殖水体NH+2-N和COD能力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生4-N、NO-理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菌株体现了降解NO-4-N和COD的特征.在分离菌株中,2-N能力高于NH+H1、H10、F4和PSB-3最适生长pH6.5-8.5,温度30℃,净化水质能力较强;其中PSB-3与实验室已有的选育种—荚膜红假单胞菌(Rps.capsulata)PSB-2相似,能耐3%-5%盐浓度,淡水海水养殖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水质恶化日益严重,如何改善水产养殖水域的水质状况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本研究对能净化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进行研究,分离得到纯菌株S2、S3、S4、S9,鉴定分别为沼泽红假单胞菌,胶质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4种光合细菌的混合菌株可有效去除养殖水中CODCr和NH3-N,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并促进河蟹生长,为光合细菌在河蟹养殖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和罗红霉素抗性筛选,以期获得辅酶Q10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时间60-70s时可能达到最大正向突变概率.通过紫外诱变、罗红霉素初筛和发酵复筛,获得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突变株R-1,辅酶Q10产量达到0.021g/L,较出发菌株产量(0.018g/L)提高16%.经过6次传代培养,突变菌株产辅酶Q10产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养殖池塘底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紫色非硫光合细菌1株,通过观察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株光合细菌属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 eudomonaspalusteris).采用三级扩大培养法生产光合细菌,活菌数达3×10~9 cfu/mL.在草鱼鱼苗养殖池塘投加光合细菌,可维持池塘透明度,明显降低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实验室保藏的光合细菌X1的表观形态、生理特性以及采用16S rDNA序列对比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超声波破碎法、酸-热破壁法和研磨法对X1中类胡萝卜素进行提取,并比较各种方法效果.用丙酮作为提取剂,进一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液进行了分析.确定光合细菌X1属于紫色非硫细菌中的红罗菌科、红假单胞菌属,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domonas palustris);发现超声波浸提法提取类胡萝卜素效果最好,其次是酸-热破碎法和研磨法;X1中主要积累虾青素和一种未知色素,其中,虾青素含量为0.28mg/L.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95nm下,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125mg/g(干重).  相似文献   

9.
地下岩溶水中含有大量Ca2+、Mg2+、Na+、K+、SO42-离子,具有高矿化度、高硬度、高硫酸盐含量的特质,不能直接使用;利用微生物降解处理岩溶水有益于保护环境.实验选用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 palustris),分别采用单独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等三种方法,对小店区地下岩溶水中的硫酸盐进行处理,旨在降低硫酸盐含量,达到饮用水标准,有效利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水资源.结果显示,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降解岩溶水的硫酸盐,且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后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处理效果更好,可以使硫酸盐含量由原来的1 996.91 mg/L降为720.24mg/L.单独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时,当菌液体积比岩溶水体积为1:3,处理4d时,岩溶水中硫酸盐含量降到最低,且菌密度呈下降趋势;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后,其菌密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水中硫酸盐含量呈降低趋势;用浓度为0.01 mol/L的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60 min菌体絮凝效果最佳,同时用其处理岩溶水中的硫酸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红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青岛沿岸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分离出4株光合细菌,经鉴定属于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光照厌氧培养生长实验表明HD3的最适盐度为S=15-25,PS2-2为一淡水菌株。菌株HD3的最适PH范围为6.35-8.3。HD3、RS均不能利用硫化物且其生长受较高浓度的硫化物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