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忍冬藤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忍冬藤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31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5个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48.39%.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云香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黑云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0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69.24%.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蒙药诃子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蒙药诃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36种组分中共鉴定出2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76.04%.二甲基吡啶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24.41%;其次为2,6-二(1,1二甲基乙基)-2,5-环己二烯-1,4-二酮(10.30%).  相似文献   

4.
复方玉屏风与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玉屏风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与单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从复方玉屏风挥发油中分离出124个峰,确认了其中6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0.51%,其组成不同于单味药材挥发油.复方挥发油成分并非构成复方的单味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简单加和.  相似文献   

5.
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99个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定量测定了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80%.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野生植物红蓼茎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鉴定了其化学成分,采用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得到结果为:检出18个色谱峰,鉴定出13种化合物,丙烯基苯甲醚为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66%,其他成分占总含量的17.34%.  相似文献   

7.
对柚子的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差异,为柚子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59、51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1.29%、87.45%,且2个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性较大.柚子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作用,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另外,柚子老叶的得油率比嫩叶高,其挥发性成分也比嫩叶的丰富,故柚子叶的采收宜在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光皮木瓜鲜果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重庆光皮木瓜鲜果挥发油中分析和鉴定出10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43%,其中以酯类、烃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65.8%、11.29%和7.22%.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澳洲坚果花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坚果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超临界CO2萃取与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的坚果花挥发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离出164个组分,鉴定出58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5.55%.含量最高为亚麻酸(11.88%);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142种成分,鉴定出53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71.06%.最主要成分为环氧芳樟醇(10.89%).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对澳洲坚果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澳洲坚果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了早开堇菜的挥发性成分,确定了早开堇菜挥发油中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2.3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了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石菖蒲麸炒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142个成分,主要结构类型为苯丙素类、单贴类和倍半萜类,占总挥发...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山柰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 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板栗花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水为溶剂,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从板栗花中提取挥发油,同时利用吹扫捕集技术直接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板栗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蒸馏液的板栗花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板栗花挥发油中得到28种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有10种,醇类化合物有4种,醛类化合物有9种;醇类、醛类、酯类化合物是挥发性成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黔产黑骨藤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黔产黑骨藤全株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并结合标准谱库的检索,从得到的44个化合物中鉴定了27种成分,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93.2%.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45.6%.明确了黔产黑骨藤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为提高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提取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怀山药中共提取分离出74种化合物,鉴定出41种有机成分,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5.03%.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酯类、维生素E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甾醇类化合物(45%).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的方法对大叶臭花椒果与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大叶臭花椒的干果和鲜果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8和17种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9.66%和99.10%,干果和鲜果挥发油主成分相同,均为D-柠檬烯、蒈烯-4和反式-罗勒烯等,但相对含量略有变化.干叶和鲜叶中分别鉴定出18和13种物质,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7.32%和93.96%,干叶和鲜叶的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芳樟醇、异松油烯等,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为大叶臭花椒果实和叶片挥发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计算机分析技术对红千层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千层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挥发油平均得油率为0.2%;分离出6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0多种成分,其中1,8-桉叶素占53.46%、松油醇-4占2.66%、α-蒎烯占12.07%、α-松油醇占12.72%、γ-松油烯占1.39%、香叶醇占1.18%等;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结果表明:红千层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蒎烯、桉叶素、松油醇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垂果蒜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果蒜芥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首次对垂果蒜芥挥发油进行分离,并结合质谱鉴定出69种化合物.结论:垂果蒜芥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异硫氰酸丁酯(22.37%);丁二酸二异丁酯(4%),1-甲基异氰基苯(15.07%),N,N′-二异丁基硫脲(22.24%).  相似文献   

19.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2%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出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_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枸骨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离和分析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SFE-CO_2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80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4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32%,含量最高的组分为蒲公英甾醇;从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48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1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78.91%,含量最高的组分为β-桉叶醇。两种方法提取枸骨叶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因此可根据生产需要,选用不同方法提取枸骨叶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