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王仲玄墓志》《赵惠满墓志》为中心,探讨骨咄禄复兴突厥汗国早期的地利、天时因素。根据《王仲玄墓志》,可以确定总材山在突厥第一次反叛中已具有重要地位,第三次反叛时骨咄禄“保总材山”,占据了复兴突厥汗国的地利优势。骨咄禄起兵后,唐对其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这固然有西域政局不稳、唐周易代内乱多发、武则天排斥异己残杀武将等内外原因,但也不能忽视永淳前后关辅与漠北天灾对骨咄禄坐大的影响。永淳元年关辅等地区的天灾,削弱了唐反击骨咄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由骨咄禄在总材山与黑沙城发展势力;而之后的漠北三年大旱,为突厥进入于都斤山、瓦解唐漠北羁縻体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西突厥汗国是公元6世纪中期在中亚建立起来的一个游牧民族的国家。它在名义上承认东方突厥汗国的可汗为最高可汗,实际上,却独立地行使着汗国内的一切内政、外交权力。对于西突厥汗国这样一个游牧国家,要确定其疆域是比较困难的,只能概略之。专门论述西突厥汗国疆域的文章还未见到。涉及该问题的文章有三。一是法国学者沙畹在《中国之旅行家》一文中提到:“东至金山(Altai),南迫萨珊王朝所建国,对此国西方亦为东罗马帝希拉克略所攻,是时之康居、睹货罗(按即吐  相似文献   

3.
西突厥汗国与中原诸王朝的关系应该追朔到突厥人建国以前。因此,在考察西突厥与中原工朝的关系时,仍然以突厥人开始出现于中国史书的542年为起点,以西突厥被唐所灭的659年为终点,其间是118年。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一、西突厥与中原王朝关系的第一阶段从突厥人出现在中国史书的542年起,到西突厥汗室点密576年逝世止。在这期间突厥汗国经历了土门、科罗、木杆、佗钵四位可汗。中国史书把这一时期突厥的活动都记在这四位可汗名下。然而根据突厥人自己的记录,土门之弟室点密对突厥汗国的创建是与土门齐名的。在鄂尔浑…  相似文献   

4.
西突厥汗国是我国古老的游收民族——突厥——在中亚建立的国家;萨珊波斯是波斯人在西亚建立的国家。在突厥汗国兴起之时,萨珊王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盟国到敌国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划分的标准是公元567年(?)哒汗国的灭亡。在(?)哒汗国灭亡之前,两国处于友好往来时期;在(?)哒汗国灭亡之后,是两国互为敌国时期。作为以游牧经济为主的西突厥汗国,“和”“战”关系与农耕国家之间的“和”“战”关系稍有差别。在游牧汗国与农耕国家友好往来时期,也会出现掠夺  相似文献   

5.
突厥作为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公元6至8世纪活跃于亚洲北部的草原地区。它曾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游牧汗国,也曾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它的活动见于中国、波斯、阿拉伯和西方的文献记载,近百年来中外对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关于突厥官号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而,进一步发掘有关突厥官号的史料,对这一问题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汗国内部的政治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宛都督府与原属贺鲁种落的千泉、俱兰、颉利三都督府及碎叶州,同置于显庆三年,但前者归安西都护府统辖,后四者属濛池都护府统辖;唐朝在石国置都督府,反映了石国在唐朝的西域统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自隋大业年间以来,突厥人长期控制了石国;莫贺咄吐屯因功被册封为石王之事,应发生在开元二十八年;唐朝册封一个突厥吐屯为石国王,一方面说明唐朝长期利用突厥人控制塔什干地区;另一方面也说明突厥人长期控制着塔什干地区;石国至长安里程,《新唐书·石国传》少记1985~2005(唐)里;石国至周邻国家里程,《新唐书》之记也有错误。  相似文献   

7.
突厥汗国是公元6世纪中期在阿尔泰山西南部建立的游牧汗国。汗国建立之后,其西部逐渐向西发展,形成西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独立地与西方各国展开了外交,东罗马便是其一。西突厥汗国兴起的头十多年(公元552——567年)中,与东罗马没有直接联系。而与东罗马的宿敌萨珊波斯关系密切。567年两国关系逐渐恶化和中断。西突厥转向东罗马,揭开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序幕。东罗马在5——6世纪时期仍然是东地中海地区的强大国家。它与萨珊波斯进行了长期的战争。6世纪初,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对外政策是致力于消灭西欧各日耳曼的  相似文献   

8.
突厥汗国向西扩张中与嚈哒发生了冲突。西部突厥首领室点密率军西征嚈哒,并联合波斯人消灭了嚈哒。由于东西方史料记载简略且各不相同,西突厥与萨珊朝波斯合击嚈哒这一事件的时间及过程都很模糊。本文依据东西方史料及研究成果并综合其它学科辨析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9.
突厥人本是活跃在亚洲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曾建立辖境辽阔的汗国。东、西突厥汗国在唐朝打击下相继灭亡后,其后裔逐渐与其他民族相融合。11世纪以后国外一些史籍中记载的活跃于中亚等地的“突厥人”,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一些人声称的由所有突厥人组成的统一国家在历史上不曾存在过。一些狂热的“东突”分子鼓吹的“东突厥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的说法,更是荒诞不经。  相似文献   

10.
察合台汗国始于1227年,终于1370年。作为中亚史的一个环节和蒙古史的一部分,在历史研究上很有意义。本文打算从分期上使其历史线索清晰,按察合台汗国的政权发展情况将其分为形成兴盛和衰亡三个时期。一、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从1227年汗国始至1260年呵鲁忽登上察合台汗位时止,历察合台(1227-1242年)、哈剌旭热兀(1242-1247年)、也速蒙哥(1247-1252年)、倭耳干纳(1252-1260年摄政)诸汗。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察合台汗国仅仅作为大汗的从属国而存在,察合  相似文献   

11.
天论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中山(今河北正定)人,因他做过太子宾客,所以又叫他刘宾客,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出身于中小官僚地主家庭,二十二岁(七九三年)时与柳宗元同时考中进士,后做过太子校书等小官。三十一岁时做监察御史,认识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并与柳宗元、韩愈等讨论学术,研究诗文。公元八○五年,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王叔文是唐顺宗的近臣,深得顺宗信任。  相似文献   

12.
"羁縻府州"是唐代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学界对唐朝羁縻府州初始时间的考订,还存在歧见。本文认为,唐朝羁縻府州并非初始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而应是初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  相似文献   

13.
论渤海国的吮吸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初年,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麻路族人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渤海国(698-926年)。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众多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一样,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是很严格的实行所谓“万代皆敏索政制”。它与唐王朝驹关系不管是作为一个“地方封建政权”也好,“地方民族政权”也好,“区域性民族政权”也好。总体上虽属唐王朝的组成部分,但一开始它就具有很大有独立性、自主性。“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使,皆得世袭”[1]。它还可以有自己的年号、自己的军队,甚至可以自由地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一、李白流放夜郎的原因在《贵州古代史》的编写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待讨论性的问题。其中如李白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桐梓一带),是否到达了贬所?就长期成为一个疑案。这里,为了说清楚问题,先谈其历史背景,是有必要的。公元七五五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唐朝镇守东北边疆的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造反,起兵于范阳(今北京附近),很快攻下洛阳,自称大燕皇帝。这就是历  相似文献   

15.
唐朝建立之初,突厥对其边疆形成巨大威胁。贞观四年,唐军大败突厥,使之归附中央王朝。随后,唐王朝通过设置羁縻府州、重用少数民族人才等方式,加强了对北部及西部边疆的治理。唐初处理突厥问题的方法,对周边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唐与突厥之间关系的演变,进而分析和评述不同阶段唐王朝针对突厥所采取的不同政策。  相似文献   

16.
这是去年年底来中国的印度尼西亚农业考察团团长穆罕默德·阿赫雅先生所写的一首“友谊颂”中的诗句,诗句表达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两国人民之间的共同感情和愿望。在这种感情和愿望的推动下,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正在巩固和发展。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本巳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史籍的记载,在汉朝(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二二○年),中国就和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以物易物的关系,中国以“杂绘”(丝织品)换取印度尼西亚的香料、金、银、大米等物品。公元五世纪初叶,晋朝的高僧法显从印度归国,途遇飓风,漂流到耶婆提(现在的爪哇),后来随商人的大船回到广州。由此可知,当时瓜哇和广州之间已常有商船往来。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年至九○七年)及唐朝以后  相似文献   

17.
伽色尼王朝是中亚突厥人在阿富汗地区建立的一个突厥政权。它创建于962年,终于1186年,历时224年。在马赫默德统治时期(999-1030年),王朝处于极盛,其疆域北至河中地区,南到锡斯坦,东达卡拉吉,西抵里海南岸。伽色尼王朝的创建者阿尔普特勤  相似文献   

18.
从1260年阿鲁忽夺取汗国政权,至1334年答儿麻失里统治结束,是察合台汗国的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中,蒙古统治者陆续有人皈依伊斯兰教,有些虽没入教,却也表现出这种倾向。本文试探讨中亚河中地区(锡尔河流域与  相似文献   

19.
木骨闾群队是柔然汗国形成过程中最早的社会组织,由不同氐族部落碎片组成,内部没有血缘关系,家庭或小家族构成这一群队的基础,群队成员处于平等地位,首领的权力基于本人的努力与才干。当居于核心地位的木骨闾家庭发展为家族,继而成为氏族后,柔然汗国的建立基础就得以奠定。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北方草原各部落。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词“吐蕃”的注音历来有分歧。文章探讨吐蕃一词的起源,认为“吐蕃”并非吐蕃政权或族群的自称,而是他称;吐蕃作为他称应先产生于突厥并后传于吐谷浑,吐谷浑人引导吐蕃使者通使唐朝的话,其所介绍的吐蕃名称应是“音自于突厥”。结合“吐蕃”一词在唐代的音韵表现和敦煌出土吐蕃时期汉藏文对音材料,分析“吐蕃”一词起源时“蕃”的本真音读为重唇音声母和-n韵尾韵母,不可能读为bō,主张按“追史从古”原则给“吐蕃”注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