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硫酸汞或硫酸汞-硫酸催化影响下,将3-(1'-羟代环己基)两炔-2-醇-1(Ⅰ),4-(1'-羟代环己基)丁炔-3-醇-2(Ⅱ)及4-(1'-羟代环己基)丁炔-3-醇-1(Ⅲ)环化,分别地制得了1-氧杂螺环[4,5]癸酮-3(Ⅳ),1-氧杂-2-甲基螺环[4,5]癸酮-3(Ⅴ)及1-氧杂螺环[5,5]十一酮-4(Ⅵ)。 用Baeyer-Villiger法对环化产物实行氧化降解,得到了一种酸,此酸的各种性质和特别合成以用作比较的可靠样品,1-羟代环己基乙酸一致。 环化产物的红外光谱及其它化学性质符合对这些化合物所拟定的结构。这些结构的验证,特别是其中羰基位置的确定,有助于弄清环化历程的概况。它包含着炔二醇中α-第三醇羟基的1,3-移位而形成α,β-不饱和酮,继之以通过羟基部份对双键加成的环化而导向杂氧螺环酮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荧光胺合成路线的缩短和改进。作者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原料,经缩合、环氧化、裂解开环和螺环化等六步反应代替七步,制备了荧光胺及代其衍生物对氯荧光胺。前者的产率为15.8%,比文献值增加两倍。改进的关键在于:①中间产物钠代-2-羰乙氧基-1,3-茚满二酮(Ⅱ)直接生成2-苄叉-1,3-茚满二酮(Ⅳ)而不必分离其前身1,3-茚满二酮(Ⅲ);②反应中的温度及浓硫酸用量对反应条件予以优化,求得了反应条件与产物产率和反应时间之间的明显关系。衍生物的应用性能较荧光胺本身为优。  相似文献   

3.
在相转移催化剂TEBA(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和少量10%氢氧化钠溶液存在时,龙脑烯醛和丁酮能顺利地发生羟醛缩合反应,脱水后生成四个产物:3-甲基-5-(2,2,3-三甲基环戊-3-烯-1-基)戊3-烯-2-酮(Ⅰ),6-(2,2,3-三甲基环戊-3-烯-1-基)己-4-烯-3-酮(Ⅱ),3-甲基-5-(2,2,3-三甲基环戊-3-烯-1-基)戊-4-烯-2-酮(Ⅲ)和6-(2,2,3-三甲基环戊-3-烯-1-基)己-5-烯-3-酮(Ⅳ).其中Ⅰ的含量大于70%,可用作合成人造檀香醇(Sandalore)的原料。当TEBA存在时,也能催化加速正丁醛和苯甲醛与丁酮的缩合反应,反该产物与不加TEBA的情况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一种合成标题化合物的简化路线,其中包含着由炔二醇的环化及其所形成的四氢茚满酮的角甲基化的一系列反应。从而构成一种可用于甾体化合物合成的简捷、实用的扩环与角甲基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苯基氢化锡与1-乙炔基茚满醇的加成反应,得到加成物(Z)-1-[2-(三苯基锡基)乙烯基]-1-茚满醇(Ⅰ).将加成物Ⅰ与相等物质的量的溴反应后, 得到一溴代物(Z)-1-[2-(一溴二苯基锡基)乙烯基]-1-茚满醇(Ⅱ).通过元素分析、1 H NMR和IR等手段对两个新型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一溴代物Ⅱ的晶体结构.一溴代物Ⅱ具有分子内O→Sn[0.237 0(2) nm]配位键,构成以Sn为中心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一溴代物Ⅱ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n;晶胞参数a=1.189 1(2) nm,b=1.358 6(3) nm,c= 1.640 3(3) nm,β = 104.20(3)°,V = 2.568 9(9) nm-3,Z=4,Dc=1.505 mg/ m3,μ(Mo Kα)=2.567 mm-1,F(000)=1 168,最终可靠因子R1=0.033 1,wR2 =0.071 9.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在低温条件下,以邻二酮和α-环烯酮为原料与炔钠反应,合成了2,3,4,5-四甲基-1-乙炔基-2-烯-环戊醇、1,2-二苯基-2-羟基-3-丁炔-1-酮、3,4-二苯基-1,5-己二炔-3,4-二醇和3,4-二苯基-3-环戊烯-1-酮4种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 NMR和IR等手段对3种新的α-炔醇及一种双键迁移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双键迁移反应机理及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雜五环体系如2-硫代四氫噻唑酮-[4](Ⅰ),以及1—甲基—2-亞氨基—(Ⅱ)~3,2—氧代—(Ⅲ)~4,和2-硫代—(Ⅳ)~5—四氫噠唑酮-[4]等都含有活性亞甲基在5-位,能与羰基化合物起醇醛型縮合作用,並且已經被許多人研究过。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具有生理活性的Troponoids,选择3-乙酰基NFDA1酚酮1和2-乙酰基-7-甲胺基NFDA1酮6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等取代醛反应得到缩合产物2~5,7~9;缩合产物3-(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NFDA1酚酮2和3-(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NFDA1酚酮4与羟氨和苯肼进行缩合成环得到苯乙烯基取代的缩杂环NFDA1酮化合物10~13;化合物1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在原甲酸三乙酯和高氯酸存在下反应一步得到2-(3,4,5-三甲氧基)苯基-4,9-二氢环庚并吡喃-4,9-二酮14。以上化合物2~5,7~14的结构经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在低温条件下,以邻二酮和a-环烯酮为原料与炔钠反应,合成了2,3,4,5-四甲基-1-乙炔基-2-烯-环戊醇、1,2-二苯基-2-羟基-3-丁炔-1-酮、3,4-二苯基-1,5-已二炔-3,4-二醇和3,4-二苯基-3-环戊烯-1-酮4种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IR等手段对3种新的a-炔醇及一种双键迁移产物的结构进行了 表征,并对双键迁移反应机理及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甲基-苯基硫醚,正丙基-苯基硫醚,正丁基-苯基硫醚和正庚基-苯基硫醚。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用反相纸色谱法考察了四种硫醚在HCl介质中对30余种金属离子的萃取能力。并分别以四种硫醚为固定相对Au~Ⅲ(pd~Ⅱ)-pt~Ⅳ;Au~Ⅲ(pd~Ⅱ)-Os~Ⅳ(Pt~Ⅳ)-Ru~Ⅲ(Rh~Ⅲ);Pd~Ⅱ-Au~Ⅲ-Os~Ⅳ(Pt~Ⅳ)-Ru~Ⅲ(Rh~Ⅲ)等人工混合试液进行了纸上分离。  相似文献   

11.
在铁(Ⅱ,Ⅲ)-2,2′-联吡啶和铁(Ⅱ,Ⅲ)邻菲啰啉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常压、70℃时用氧气或空气氧化环己烯,得到环己烯-2-醇-1和环己烯-2-酮-1,反应3.5h。转化率可达36.46%,酮、醇在产物中的总选择性大于91.40%.探讨了环己烯与催化剂摩尔比、温度及添加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两种具有杀线虫活性异戊烯基黄烷酮的全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廉价的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和2-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C-异戊烯基化、酚羟基保护、羟醛缩合、催化环化、去保护基等步骤,合成了天然产物(±)-2,3-二氢-2-苯基-8-(3-甲基-丁基-2-烯基)-4H-1-苯并吡喃-4-酮及(±)-2,3-二氢-2-(4-羟苯基)-8-(3-甲基-丁基-2-烯基)-4H-1-苯并吡喃-4-酮,总收率分别为20%和16.3%.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都经过1HNMR,IR,MS确认.  相似文献   

13.
硫酸铁催化环己酮的缩合反应和缩醛(酮)反应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在硫酸铁水合物催化下环已酮发生缩水反应,得产物环已叉基环已酮(Ⅰ)、环已烯基环已酮(Ⅱ)及三分子缩水产物(Ⅲ);乙二醇、丙二醇与不同的醛(酮)反应得到了相应的缩醛(酮)产物(Ⅳ_(a~k)),一般产率为44~84%。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乙酰丙酮与丙烯腈在醋馥钾一乙二醇催化下合成一氰乙基化乙酰丙酮的方法。4-乙酰基-5-氧代已腈(Ⅰ)的产率为86%。由Ⅰ得到的酮酸(Ⅱ)在硫酸铁催化下与醇反应得到了相应的酮酸酯(Ⅲ_(a~g))。产率为7l%~98%。Ⅱ在硫酸铁催化下直接环合得到5-乙酰基-6-甲基-3,4-二氢化α-吡喃酮(Ⅳ)。Ⅲ_(b~g),Ⅳ是未见文献报导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具有生理活性的Troponoids,选择 3 乙酰基酚酮 1和2 乙酰基 7 甲胺基酮 6与 3,4 ,5 三甲氧基苯甲醛等取代醛反应得到缩合产物 2~ 5,7~ 9;缩合产物 3 (3,4 ,5 三甲氧基 )肉桂酰基酚酮 2和 3 (3,4 亚甲二氧基 )肉桂酰基酚酮 4与羟氨和苯肼进行缩合成环得到苯乙烯基取代的缩杂环酮化合物 10~ 13;化合物 1与 3,4 ,5 三甲氧基苯甲醛在原甲酸三乙酯和高氯酸存在下反应一步得到 2 (3,4 ,5 三甲氧基 )苯基 4 ,9 二氢环庚并吡喃 4 ,9 二酮 14。以上化合物 2~ 5,7~ 14的结构经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1-氨基硫代甲酰基-3,5-二芳基-4,5-二氢吡唑(1)和1-(2-苯基-1,2,3-三唑-4-基)-2-溴乙酮(2)在乙醇中回流环化,制备一系列新型含噻唑基、1,2,3-三唑基的吡唑啉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核磁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7.
以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起始原料得到3-甲酰基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4),与苄基溴化镁进行Grignard反应将其3-位甲酰基转化为1-羟苄基.选用高钌酸四丙基铵(TPAP)和N-甲基吗啉N-氧化物混合氧化剂实施氧化而生成3-位苯乙酰基焦脱镁叶绿酸衍生物(6).再与苄基溴化镁进行Grignard反应,分别得到二氢卟吩叔醇(7)和二氢卟吩仲醇(5);在干燥苯中酸催化对化合物7实施脱水,给出cis-结构的3-位双苯基取代的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衍生物(8),采用相同的格氏和脱保护反应,分离出二苯基取代二氢卟吩酮醇(9).所合成的3-位苯基取代的新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均经UV,1H NMR及元素分析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18.
1) 4-苯甲酰基-2,2,5,5-四甲基氢化呋喃酮-3(Ⅲ)不能由相应的氢化呋喃酮与苯甲酸酯缩合而得,但可通过呋喃酮与苯甲醛缩合产物与溴加成,然后再经醇钠作用而得。 2) 二溴化物(Ⅱ)对热不稳定,与环己胺或吡啶作用时能脱去一分子溴而生成α,β-不饱和酮(Ⅰ),与氢化吡啶作用时除(Ⅰ)外还生成产物(Ⅳ)。 3) α,β-不饱和酮(Ⅰ)与氢化吡啶或吗福林进行加成,得到相应的产物(V_a)与(V_b)。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1-(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4-芳酰基氨基硫脲(Ⅰ)在2mol/L NaOH溶液中以较好的收率环化为新的3-(3,4,5-三甲氧基苯基)-4-芳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Ⅱ).环化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H-NMR和MS分析确认,根据环化产物的MS裂解碎片确认了Ⅰ的环化反应方向.  相似文献   

20.
(1)4-氯次甲基(1)及4-經次甲基(Ⅱ)2、2、5、5-四甲基氢化呋喃酮—3与各种胺作用均得同一产物,且产率甚高,但由化合物(Ⅰ)与芳香胺作用所得产物之产率均低于由相应的化合物(Ⅱ)作用所得者。 (2)4-羟次甲基氢化呋喃酮(Ⅱ)与邻位芳香二胺作用只能生成单分子縮合产物(Ⅲ),而与对位二胺作用则主要生成双分子縮合产物(Ⅳ)与(V)。 (3)化合物(Ⅰ)或(Ⅱ)与碳酸胍作用均得到α-氨基咪啶的衍生物(Ⅵa-d),但与芳香胺类的情况相似,由前者作用所得产物之产率均低于由后者所得者。 (4)氯代乙烯基酮(1)与邻苯二甲酰亚胺鉀作用,經水介后未能得到相应的胺衍生物,但反应中間体(Ⅶ)巳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