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关系到农村经济、农村居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文章着重分析了农村地区能源消费形势:1995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达690Mt标准煤,其中乡镇企业消费325Mt标准煤;农村人均商品能源消费仍然很低,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通过农村能源建设,现已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折合标准煤)近30Mt;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能源需求也随之增加。文章客观分析了存在的能源、经济和环境等问题,为进一步探讨农村能源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推广沼气: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添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推广沼气源于上世纪70年代,遂昌县的推广历史基本上与全国同步,第一个沼气池建于1979年,已使用26年之久,至今使用情况良好。当前实施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可以说是农村沼气“梅开二度”,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遂昌、松阳尚为一县时,全县建沼气户近300户,但因技术指导上的失误和农户管理不菩,热极一时的沼气很快进入冰点,其教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5.
小小沼气池,牵动大社会。为了发展沼气建设,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特批贵州省每年投入500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10万口农村沼气池,连续实施五年。2003年国家又开始用10亿国债资金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贵州省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丽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336-338
由于农药、化肥、农田地膜、禽畜粪便、生物质燃烧的污染、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加以保护和改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改善环境管理工作,提高科技水平,进行合理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与农村能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农村能源问题出发 ,探讨了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发展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以确保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在建设中多数出现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因而出现经济发展了,生态环境恶化了这个令人担忧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加以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农村建设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具体探讨了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制约现状,然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有效利用自然林和人工林、加强生物生境管理和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做了剖析.并根据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构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农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一系列机制来解决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环境伦理学给当前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深刻启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环境治理与建设工程,是为了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价值目标,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包括社区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找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建设新农村,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重要载体,从治理“脏.乱.差”抓起,推进农村整体面貌的改观。 相似文献
14.
该文阐述了我国及我省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强调确保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就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迎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102-104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量篇幅提到了三农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农村环境是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当前,中国农村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根本保证。从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河北平原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机制,力图通过这套对策和机制解除困挠平原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发展不健康、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分离,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依靠科学,尊重自然,转向可再生性资源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着重阐述几个问题,对新农村发展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建设速度跟不上恶化速度、监督管理工作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应该通过培育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伦理观、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大投入等途径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青海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