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蚊子叮人吸血,传播疾病,是“四害”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有两亿一千多万人感染蚊子传播的恶性疟疾。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蚊子产生了抗药性。人们在探索生物灭蚊法时,鱼类灭蚊又重新受到重视。蚊子的生长可分为卵、孑孓、蛹、成蚊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在水中,这就给鱼提供了用武之地。在全世界200多种食蚊鱼中,柳条鱼功劳最大。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放养食蚊鱼灭蚊效果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生物(鱼类)灭蚊研究的第二部分.作者之一(潘炯华教授),三年前(1978年)曾研究食蚊鱼、胡子鲇、叉尾斗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胚胎发育.有关资料曾发表在华南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第1期117—138页.食蚊鱼灭蚊试验在大面积(2平方公里)孳生地中进行.经过两年的研究,肯定食蚊鱼是一种较好的灭蚊鱼类,它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但更嗜食蚊幼虫.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0尾食蚊鱼,可使蚊类幼虫密度明显下降,其相关密度指数为0~29.2%(月平均).  相似文献   

3.
<正>庞大的种群数量外加一点点运气,使一种原本对环境污染程度十分敏感的鳉鱼成功适应了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一项于2019年5月3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称,通过基因测序,研究人员发现提高大底鳉(Gulf killifish)适应能力的基因来自另一种生活在大西洋海岸区域的鳉鱼(Atlantic Coast killifish),后者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由于人类活动,原本生活在2400千米之外海域的大西洋鳉鱼,被带至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航道,并对生活在那里的近亲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和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Sumner(1972)的方法(C带),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和( )鳉(Belonesox belizanus)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鱼的染色体2n均为48.剑尾鱼的核型公式为2n=6st+42t,NF=48.( )鳉的核型公式为2n=2m+2sm+6st+38t,NF=52.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两种鱼各有1对NORs,并均在微小染色体的着丝点上.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  相似文献   

5.
林雨 《青年科学》2008,(Z1):29-29
大自然的规律是:鸟栖息在树上,鱼生活在水中。但科学家在拉美、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红树林沼泽中发现了一种怪鱼:花溪鳉鱼,这种鱼不仅可以在水中生活,在树上也能存活数个月。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测溶解氧对鱼生存的影响,在250mL^3次脱气水中加不同深度的金属网对食蚊鱼的生存状况进行比较,在真空脱气水和未脱气水的液面覆盖培养皿或覆盖液体石蜡时食蚊鱼的生存状况进比较,发现鱼不适于在溶解氧和气泡都很少的3次真空脱气水中生存.通过对比还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雄食蚊鱼的生命力普遍强于雌食蚊鱼;同时在微扰实验中发现,微量鱼水中含有溶解氧、气泡以及吸附了气泡的微米级颗粒,这些气体足以维持3条鱼存活4h以上.利用真空脱气方法观察鱼类的极限生存条件可能会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实现水质综合预警,为下一步污染处置留出"提前量",开展了符合毒理学规范的标准模式青鳉鱼的养殖驯化研究。研发了基于青鳉鱼行为的在线生物监测系统;将在线生物监测系统与17项常规理化监测仪器智能化集成,构建了基于生物毒性触发机制、多项理化参数同步监测的综合预警平台。着重介绍了指示鱼种青鳉鱼的标准化驯化养殖系统、基于青鳉鱼行为的生物监测系统和与常规理化参数相结合的综合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8.
濒危鱼类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种群因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广泛入侵而严重下降,它的任何新种群被发现均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国际重要湿地纳帕海中华青鳉种群2016年6月13~17日被首次发现,由于该地为中华青鳉已知海拔最高(约3 260 m)的栖息区域,该地种群具有特殊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价值。为确定其是否为中华青鳉物种及其性状是否发生区域性特化,对该种群进行了分类形态的检视及描述;并将之与模式标本产地种群的可数及可量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种群在可数性状基本相似,而在部分可量形态性状上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显示两种群形态性状重叠明显,揭示它们在分类性状上的差异可能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适应不同栖息生境所产生分化差异所致,可以确认纳帕海种群为中华青鳉地理种群之一;而形态形状的差异是否暗示纳帕海种群已经发生了适应高原高寒环境的变异则尚待分子遗传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类具自我防护措施的疟疾模型,并探讨了人群的自我防护因素对疟疾传播的影响.模型构建中采用蚊帐使用率来反映对疟疾防护能力的大小,并结合基本再生数R_0,利用迭代法分析疟疾病毒的传播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蚊帐使用率p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_01时,地方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后应特别注意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工作。因此建议:1)地震灾区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注意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在受灾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七年,苏联生物学家库齐马在欧洲的水系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鱼,这种鱼的王国中,竟然没有雄性「公民」.经过深入的调查,这个「女儿国」中的居民原来是一种特异的三倍体单性银鲫种群,世世代代进行着母性遗传(雌核发育),以保持其纯洁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类具有垂直传播的疟疾SIR-SI模型,探讨了垂直传播在疟疾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利用下一代矩阵的方法给出了系统的基本再生数,并且借助基本再生数和单调迭代动力系统理论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性态.结果表明,垂直传播率越高,疾病的传播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初Hisamy·Etoh等用快中子和X射线对鳉鱼卵在四个不同胚胎发育期进行辐照,研究射线对孵化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对生物效应。井尻憲一用γ射线辐照阔尾鳉鱼的胚胎细胞,对细胞核的核径变化作出了定量的估计。N.Egami曾以低剂量率的γ射线对成年鳉鱼进行长时期的辐照,观察其致死的情况及其对下一代鱼卵孵化能力的影响。但迄今未见国外有关射线对鱼胚胎刺激生长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怀孕期间患疟疾与胎儿死亡、流产、早产及低体重密切相关,在一些疟疾发病地区,常常使用乙胺嘧啶和氯喹来预防治疗,但它们对于胎盘的病理样改变尚未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探讨乙胺嘧啶和氯喹治疗怀孕的BALB/c小鼠感染伯氏疟原虫诱发的疟疾引起胎盘的病理样改变.购买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建立疟疾模型,并使用乙胺嘧啶和氯喹治疗处理,对相应组的疟疾感染情况、小鼠生存率、氧化水平、凋亡水平及组织病理改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被伯氏疟原虫感染后血液中被感染的红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同时小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乙胺嘧啶和氯喹不但可以降低感染红细胞的比例,还能提升小鼠的存活率(p<0.05);被感染的小鼠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过氧化氢酶水平显著上升(p<0.05),使用乙胺嘧啶和氯喹治疗后又显著下降(p<0.05),而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被感染的小鼠的凋亡细胞比例、感染红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色素沉积较未感染组显著上升(p<0.05),使用乙胺嘧啶和氯喹治疗后又显著下降(p<0.05).乙胺嘧啶和氯喹在治疗疟疾中,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发生,降低胎盘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中国药用的艾蒿类植物包括菊科蒿属 Artemisia Linn.与绢蒿属 Seriphidium(Bess.)poljak.两属的药用种类。蒿属全世界有38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亚洲最多,欧洲、北美洲次之,其中以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最多,亚热带平原地区次之,少数种分布到亚洲、北美洲的亚热带南部或热带高山地区以及非洲北部、东部或南部地区;我国有185种、44变种,遍及全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最多,其他省区次之,沿海地区最少。已知国产入药的种娄有61种11变种(品种),约为全国蒿属种类的32.97%绢蒿属全世界约100余种,主产亚洲中部与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或高山草原与荒漠地区,苏联哈萨克斯坦最多,我国西北地区次之,少数种分布到欧洲及地中海地区;我国有31种、  相似文献   

16.
七彩万花筒     
<正>灭蚊能手有一种鱼,身长不足5厘米,呈长扁形,是灭蚊能手。它们平时集群游于水的表层,行动敏捷。当水温适宜时,它们通常能在12小时内吞食100多只蚊子幼虫,被人们称为食蚊鱼。(文/肖玎)熊猫牛美国华盛顿州的科技人员历时44年成功培育出一头熊猫牛。它是经过人工基因改良培育的宠物。这头小牛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它的脸是白色的,而且长着同熊猫类似的黑眼圈。熊猫牛在全世界只有24头,它们成年后身材仍然娇小,看上去十分可爱,广受人们喜欢(文/施风)  相似文献   

17.
以蚊治蚊     
据最近《新德意志报》称,为了寻找根治疟疾的妙方,印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用蚊子制服疟疾的方法。经过精心培养的这种蚊子,专门以吞食疟蚊为生,以蚊治蚊,从而减少了疟疾的传播渠道。刘明德  相似文献   

18.
《应用科技》1998,(10):43-43
衣服灭蚊美国依阿华州的一家的纺织公司,制成了一种经过二氯苯醚酯和除虫菊配合处理过的织物,用这种织物制成衣服,人们穿在身上,蚊子接近衣服15秒种后即可死亡,而且对人体无害。细菌灭蚊美国科学家探索用一种细菌来灭蚊。这种灭蚊菌对人畜没有毒害,连鱼类也不会伤害。它的毒效是短期的,撒到水面观小时后毒性最大,然后慢慢地降下来。其灭蚊效果高达90%。近年来,美国一直用它来毒杀农田里或村庄的蚊虫。病毒灭蚊瑞典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病毒能在幼蚊体内迅速增大繁殖。最后导致幼虫死亡。根据这一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已责成瑞典皇家…  相似文献   

19.
基于鱼类活动电位功率频谱密度的水质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监测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水质监测预警体系中.在原有利用鱼的活动电位变化监测有毒物质方法的基础上,以鱼类活动电位的功率频谱密度测量取代原有的电压测量.通过分析鱼类活动所产生的电位与频率的对应关系,进而将鱼类活动电位细分为呼吸电位和游泳电位等.再将各类活动功率在鱼类运动总功率中所占比值的变化作为毒物投入后鱼类运动行为的变化判断标准.最后以青鳉鱼(Oryzias latipes)作为氰化物和杀螟硫磷的实验生物,进而检测鱼类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和污染判定依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蚊子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所以防治蚊虫对于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的灭蚊药都是配成水剂、乳剂来使用,但是,灭蚊药的这种使用方式在应用于自然界(如直接将乳剂喷在阴沟、水塘)时,易受风吹、雨淋、水流等因素的影响,结果使药物作用时间短,灭蚊效果降低.而且某些灭蚊药(如除虫服等)的水溶液在紫外线照射下易分解而失效.因此进一步改善灭蚊药的给药剂型,提高灭蚊效果是很有必要的.本实验以壳聚糖为基质,制备灭蚊药(除虫豚)的缓释药膜和药珠,以探索灭蚊药缓释的可能性.在实际应用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