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西南两种成因类型的卡林型金矿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黔西南烂泥沟和戈塘两个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地质背景、火成岩、古油藏、岩相古地理和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的比较 ,认为黔西南卡林型金 (汞锑铊 )矿床有两种成因类型 :烂泥沟型和戈塘型 .烂泥沟型金矿床包括烂泥沟、板其、丫他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部的浊积岩区 ,与古油藏有成因联系 ;戈塘型金矿床包括戈塘、紫木凼、大厂和栏木厂 ,主要分布在矿区的西北部峨嵋山玄武岩区 ,矿床的形成与煤系有机质的还原作用有关 .  相似文献   

2.
卡林型金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金矿化类型之一,尽管已经有大量关于卡林型金矿床的研究成果发表,但在巨量Au来源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以右江盆地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新发现的自然Au为视角,通过高精度的电子探针(EPMA)、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和原位激光剥蚀(LA-ICP-MS)相结合,进行自然Au的纳米矿物学、白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中-上二叠统火山-沉积岩中发育大量具喷流沉积(SEDEX)特征的硫化物结核(白铁矿-黄铁矿-石英-重晶石),自然Au主要以纳米级颗粒(1~5μm)赋存在白铁矿裂隙中. EPMA分析显示,自然Au中伴生Hg、Cu、Zn、Sb等低温成矿元素,与卡林型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Au-As-Hg-Sb±Cu±Zn)基本一致.自然Au寄主矿物白铁矿具有较低的Co/Ni比值(平均0.12)、高的Ti含量(主要介于39~890 ppm (1 ppm=1μg/g),部分测点Ti含量可达10000 ppm以上),以及低的Cu(1~32 ppm)、As(1~920 ppm)、Zn(0~5 ppm)和Au(0~0.53 ppm)含量.这种低Co/Ni比值和Ti富集特征表明,白铁矿形成于沉积-成岩过程且与高Ti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有关.白铁矿δ34S值介于20.30‰~34.29‰(平均25.86‰),揭示其形成于一个硫酸盐较为封闭,而H2S较为开放的环境,有机质参与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为大量硫化物的沉淀提供S.以上这些证据显示与峨眉地幔柱有关的海底热水喷流导致低温成矿元素Au-Sb-Hg±Cu±Zn在中-晚二叠世火山-沉积岩中初步富集.结合前人研究,综合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可能为大规模的卡林型金矿化提供了成矿物质基础.尽管峨眉地幔柱与卡林型金矿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但无疑本次的研究发现对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温热液中金-硅络合作用的实验标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樊文苓 《科学通报》1993,38(10):933-933
许多类型的金矿化,从中低温含金石英脉和与变质作用有关的金矿化到低温卡林型金矿床都伴随有SiO_2的活动。卡林型金矿中金矿化与硅化的关系尤为密切。一般认为这是由于金与SiO_2沉淀的条件相似,或者是因为SiO_2沉淀引起热液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而促发金的沉淀,忽视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Si与Au在低温(200℃)Au—HCl—SiO_2体系中有明显的络合作用,为深化金成矿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凋查局(FBI)实验室科学家卡林·兰蒂主动向上司供认了一个秘密:她曾利用职权之便向相关部门提供了子弹铅头鉴定的错误报告,并且该报告很快作为判决罪犯的验证证明提交给法院,法院又以此作为依据对罪犯做出了判决。  相似文献   

5.
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的ICP-MS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ICP MS测定了黔西南烂泥沟、丫他卡林型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 .研究表明 ,流体包裹体中的∑REE含量 ,以成矿晚期石英 方解石阶段最高 ,为 84 .17× 10 - 6 ;成矿期石英 黄铁矿 毒砂阶段较低 ,为 (2 .6 7~ 13.12 )× 10 - 6 .稀土配分模式显示LREE相对富集 ,HREE亏损 .从成矿期到成矿晚期 ,成矿流体都具有弱Ce负异常 ;Eu异常则不同 ,成矿晚期具有弱Eu负异常 ;而成矿期则显示弱Eu负异常到弱正异常 .  相似文献   

6.
斜硫砷汞铊矿在自然界的第二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锡林 《科学通报》1989,34(1):53-53
斜硫砷汞铊矿(Christite,TlHgAsS_3),属一种铊硫盐矿物,又是一种分散元素铊的独立矿物,它在自然界极为罕见。该矿物是Radtke等于1977年在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床中发现的新矿物。本文讨论的斜硫砷汞铊矿,产于贵州省的富铊矿床中,系自然界第二次对该  相似文献   

7.
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的ICP-MS分析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苏文超  漆亮  胡瑞忠  张国平 《科学通报》1998,43(10):1094-1098
用ICP MS测定了黔西南烂泥沟、丫他卡林型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 .研究表明 ,流体包裹体中的∑REE含量 ,以成矿晚期石英 方解石阶段最高 ,为 84 .17× 10-6;成矿期石英 黄铁矿 毒砂阶段较低 ,为(2 .6 7~ 13.12 )× 10-6 .稀土配分模式显示LREE相对富集 ,HREE亏损 .从成矿期到成矿晚期 ,成矿流体都具有弱Ce负异常 ;Eu异常则不同 ,成矿晚期具有弱Eu负异常 ;而成矿期则显示弱Eu负异常到弱正异常 .  相似文献   

8.
板其金矿原生矿石中发现自然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丰 《科学通报》1991,36(23):1838-1838
板其金矿为我国最早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卡林型金矿的特点是金矿化以微细粒浸染状的自然金形式产出,显微镜下极难发现。  相似文献   

9.
胡德良 《世界科学》2009,(11):12-13
现年72岁的分析家兼经济学家艾伦·卡林(AlanCadinl,曾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的美国环境保护局(EPA)默默无闻地工作。然而在今年6月.随着几封电子邮件的公开,卡林突然变成了名人。邮件的信息似乎表明,在对待全球变暖方面.他的观点受到了上司的压制——显然与奥巴马政府所采取的气候变化政策不符。  相似文献   

10.
用AEM与EPMA联合分析超显微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振亚 《科学通报》1993,38(9):803-803
卡林型金矿中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研究一直是国际性的前沿课题。特别是对于电子探针(EPMA)或扫描电镜(SEM)难以分析的小于0.1/μm的超微粒金因受仪器分辨本领和分析方法的限制一直很难直接观察到金的赋存状态。尽管目前已有学者采用了成分探测限比EPMA或分析透射电镜(AEM)高10~2—10~4的质子探针(PIXE)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器(SXRF)来分析金矿石,但由于它们较低的空间分辨率(几微米至几十微米)仍不  相似文献   

11.
Déjà vu——你认识这个词吗?这是一个法语单词,也许你并不认识它,但相信你一定拥有过它所表达的那种感觉。因为它的意思就是:“似曾相识”。美国新奥尔良市。一艘满载着欢庆人群的游船刚驶出港口不久,就在密西西比河大桥下轰然爆炸,数百人遇难身亡。美国酒精、烟草和枪械管理局(ATF)干探道格·卡林协同FBI探员调查此案。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笑青  章振根  姜泽春 《科学通报》1998,43(22):2431-2434
用水解还原法配制含纳米级(×10~(-9))金单质的溶液,经电子显微镜观测金的粒度为(2~20)×10~(-9)。在溶液中置入不同类型的矿物与岩石后,结果表明,硫化物矿物、自然铜及炭质岩石明显的吸附了纳米金粒子。这一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现象一致,从而较好的解释了卡林型金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广西金牙金矿微细粒金赋存状态的质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奎仁 《科学通报》1992,37(9):832-832
自卡林型金矿发现以来,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微细粒金主要呈显微金和超显微金存在,不但肉眼难以见到,在光学显微镜下也很难发现,给赋存状态研究造成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矿床的评价、勘探及选冶工艺的确定。本文首  相似文献   

14.
《知识就是力量》2014,(1):76-77
正2013年11月2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将"卡林加"科学普及奖授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政府科普工作顾问,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科协科普部原部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原理事长李象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依瑞娜·博柯娃为李象益教授颁奖时卡林加"科学普及奖获得者李象益  相似文献   

15.
<正>他是有"科普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设立60余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是率领团队将"科学中心"理念践行于中国的第一人;他是在全国发起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位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领导层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家军 《科学通报》1997,42(19):2126-2127
近20年来,在我国贵州西南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产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从而引起了国际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潜在远景的金矿产地之一,鉴于这些金矿床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十分明显,以至迄今对其所表现出来的层控性质为众所公认.又鉴于金的矿化主要以微细浸染状产出,因而一些研究者将其与卡林型金矿床相类比.目前对此类矿床成因的倾向性看法是,在同生沉积初步富集金的基础上经后期改造再富集成矿,强调后生热液改造占主导地位.然而,作者对黔西南十余个金矿床研究后发现,矿床中不乏海底喷流同生沉积特征,尤其是戈塘、板其和岩上等金矿床中存在典型含矿层状硅质岩,为评价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确认海底喷流产物的主要证据有:(1)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矿床所在区域──右江盆地中存在多组穿壳的同生断裂,这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沿同生断裂的扩张活动,导致盆地中发育了一系列的隆起和洼地.(2)矿  相似文献   

17.
钱汉东  陈武  张根娣  胡勇 《科学通报》1996,41(6):564-568
铊是典型的低温成矿金属元素。在成矿地球化学过程中,它与贵金属Au,Ag以及Hg,As,Sb元素和有机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低温热液浸染型金矿中(如美国卡林金矿、麦克劳林金矿,以及我国西南滇、黔、桂及其邻省地区产出的金矿)普遍含有较高的Tl,Hg,As,Sb等元素的富集异常。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黔西南单矿物辰矿中铊含量可达质量分数为0.617(6170×10~(-6)),局部地段见有铊汞硫盐矿物及与汞矿共生的富铊矿体产出。研究表明Tl,Hg,As,Sb等元素的共存特征及其相应的矿物组合是寻找勘探浸染型贵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标志。因此加强Hg,Tl,As,Sb体系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行为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推进《科学24小时》办刊水平,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与公众科普宣传的成效,加强科普业务的专家指导,从2017年第一期起,我刊特别邀请了著名科普专家、作家担任本刊特约指导,以期更好体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特色,满足青少年和公众了解最新科技信息,体验科学魅力的需求。三位专家的盛情加入,一定会让这一全国科普名刊有更加精彩的呈现。李象益著名科普专家,中国首位联合国"卡林加奖"获得者。长期从事科技馆建设、青少年科技教育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曾任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科协普及部部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主持中国科技馆一、二期工程建设,引进世界科学中心教育理念,率先开展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等,在全国各地进行过数百余场科普、科学教育、科技馆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万邦和 《科学通报》1966,11(1):17-17
Krbl等在Pb的络合滴定中使用二甲苯酚橙(Xylenol Orange,以下简称X.O.)作为指示剂在pH=5的缓冲液中进行滴定。(tudlar等在pH=6时用X.O.光度法测定Zn时,发现Pb~(2 )有干扰。他们指出,Pb~(2 )与X.O.在测定Zn的条件下生成了在530毫微米呈现最大吸收的络合物。因此,用X.O.测定Zn~(2 )时必须事先将Pb除去。关于Pb~(2 )与X.O.反应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有报告发表。我们曾对Pb~(2 )、Ni~(2 )、Co~(2 )、Cu~(2 )等离子与X.O.的反应进行了初步的光度法考察,作出了这些离子与X.O.反应生成的络合物的光吸收曲线,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络合物的组成。为了进一  相似文献   

20.
不定方程x~3+y~3+z~3+w~3=0的全部整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6世纪就已提出了不定方程L.Euler(1756年)给出了(1)的全部有理数解,并由J.P.M.Binet(1841年)予以简化(参见文[1])。S.Baba(1830年)、G.Kroneck(1873年)、G.Osborn(1913年)等人曾分别找到了(1)的一些部分整数解(参见文[1])。G.H.Hardy和E.M.Wright在文[2]中认为要找出(1)的全部整数解是很困难的。华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