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在冬天最大的问题是要找到足够的食物,但冬天食物很难找,冬眠是克服这一困难的好办法。 冬眠是一种深度睡眠,冬眠中的动物不吃不喝,为的是节省能量,维持生命,度过难熬的冬天。 最大的冬眠动物 冬天,冬眠的熊蜷曲在洞穴或中空的树洞里,尽管外面狂风呼啸,它们的巢穴里却是又温暖又安全。熊在冬眠前会通过大量进食在身体里积存起厚厚的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眠期,冬眠前的熊体重每星期可增加18公斤。熊是最大的冬眠动物,它们在整个冬眠期不吃不喝也不排泄,冬眠期可长达6个月。它们是靠积存在身体内的脂肪生存下来的,一只熊冬眠过后其体重…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高代谢率的恒温动物,它们可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在较大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维持高而相对恒定的体温,其体温具有周期性节律变化的特征。冬眠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应对寒冷、食物缺乏等恶劣环境的生物学习性。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大幅度下降,这种低体温是动物主动调节的。冬眠的哺乳动物,不论是在冬眠季节还是非冬眠季节,表现出的体温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热和散热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理和产热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概括叙述了冬眠哺乳动物在活跃季节、入眠过程以及冬眠季节体温调节的特点;恒温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假说及其发展;冬眠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以及对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TRP通道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LauraRosa  陈英 《科学世界》2004,(11):29-33
性情暴躁、孤独成癖、四处游荡:这就是北极熊的生活写照。另外,这些北极地区最大的肉食动物还有其他一些个性特点:雌北极熊在冬眠期间分娩,它们会等子女长大之后才进行下一次交配。然而,这些身材高大、缺乏耐心的狩猎者有时候也会“替他人着想”。现在,气候的变化对它们的生存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知识加油站     
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鳄鱼又为什么会流眼泪?为什么北极熊不爱冬眠?麻雀为何一到傍晚就归巢?快点让玉米博士和你一起来解开这些谜题吧。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在冬眠过程中表现出自发性低代谢是一种独特的应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机制,该机制能够保护有机体不受各种有害事件的侵害。非冬眠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通常都不表现自发性的低代谢,人们试图从冬眠哺乳动物的自发性低代谢中学习如何诱导人类的低代谢。尽管控制低代谢的确切因素仍然不十分清楚,但是所有哺乳动物的自发性低代谢都具有低体温和低代谢的特征。并且人们已经证实了动物自发性低代谢不是特殊基因而是与人类共有的基因控制的,这就为诱导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低代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利用与这2个特征相关的一些原理和因素,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人工诱导低代谢的技术与方法。随着这些技术和方法的日臻成熟与完善,低代谢的人工诱导将在太空探索和生物医学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越冬     
春天到了,动物们都活跃起来,它们纷纷出洞,到外面走走。但是,在冬天,我们很难找到它们,那些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很少出来, 相反,它们呆在房间里以保持温暖。冬天,有些动物需要冬眠,它们通常会睡一个长长的觉,等待春天的来临。蛇总是躲在洞里,把自己盘绕起来以躲避寒冷,它们不吃也不动,这就叫冬眠。熊在冬天的部分时间里会冬眠,当天气暖和的时候,它们也会走到洞外享受阳光。松鼠们也是如此。许多鸟儿在冬天会飞往南方,到了春天又会飞回家乡,这是因为南方冬季里气候仍比较温暖。我们将鸟儿的这种冬去春回的行为称为“迁徙”。  相似文献   

7.
冬眠的哺乳动物在冬眠季节是否可以不必冬眠,关於这个问题并没有详细的研究。在科学文献中有些记载提到实验室内的冬眠动物可以在各季维持活泼状态而不冬眠,但是并没有提供能令人信服的实验记录,没有根据可靠的冬眠标志进行严格的检查。因此,此类报告的可靠性实属可疑。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具有较高的代谢率、发达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所以能够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但有些哺乳动物在寒冷和食物资源短缺的冬季或其他不良环境条件下,能自发降低代谢率和体温,进入冬眠状态.综述了国内外哺乳动物冬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从冬眠物种的系统学分布、冬眠的原因及其进化和适应意义入手,概括论述了哺乳动物冬眠的代谢抑制及其能量收益、冬眠代谢抑制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介绍哺乳动物冬眠对医学和人类健康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给鳄鱼搬家     
保护中心的尼罗鳄刚从冬眠中醒过来,驯鳄员就张罗着给这些家伙搬家,要知道它们是有名的“非洲食人鳄”。可以捕食包括人在内的大型哺乳动物。这么凶猛,怎么办?办法有,就是得委屈一下这些脾气暴躁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可利用能量对哺乳动物冬眠表达的影响受到极大关注。有研究证据支持"最小蛰眠假说",即储食类冬眠动物,可以利用储存的食物补充能量,减少冬眠表达。以典型贮脂类冬眠的达乌尔黄鼠为研究对象,将动物分为2组,在冬眠期分别进行补充食物(FP)和剥夺食物(FD)处理,并探讨食物和身体脂肪是否影响、如何影响该物种的冬眠模式。结果表明,FP组17.6%的个体在冬眠季节连续摄入食物,29.4%的个体在冬眠的初始和结束期间摄入少量食物,半数以上的个体冬眠季节未摄取食物。与不取食黄鼠相比,持续取食的个体冬眠阵的持续时间较短,阵间觉醒持续时间较长。冬眠期间的体重降低与入眠时的体重呈正相关。食物补充可减少冬眠季节的长度和冬眠季节异温时长的比例。这些结果支持了可利用能量影响达乌尔黄鼠冬眠表达的假说。  相似文献   

11.
<正>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幼仔在体型较小时行动不利索,有时候还会不听母亲的话乱跑,这就有被其他动物猎杀和迷路等风险。此时,母亲就会叼住它们的后颈来运移。在运移的过程中,幼仔们就像被定住了一样一动不动。当我们捏住小猫的后颈时,它们也会做出和被母亲叼住时相同的反应。那为什么幼仔们在被咬住后颈后会被定住呢?对此,日本理研脑科学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家黑田公美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出生不久的幼鼠移出窝中一段时间,再让它们的母亲前往拯救。结果发  相似文献   

12.
下雪了,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啊飘啊,小胖猪真是太快活了。谁不知道,小胖猪是个响当当的歌唱家啊!他跑到雪地里,大声地唱起歌来——“啦啦啦——好朋友——呀呀呀——好朋友……”这是一支送给好朋友傻瓜熊的歌呀,可惜傻瓜熊冬眠了,正在美梦中,听不到。动听的歌声钻进了雪花的耳朵里,雪花抱着好听的歌声,舞  相似文献   

13.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认为,猫一旦不吃老鼠,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黑夜里的"瞎猫"。这是因为有一种叫"牛磺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老鼠体内的牛磺酸,含量很高,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磺酸的不足,保持自身的夜视能力。穆勒  相似文献   

14.
蝙蝠是惟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它们昼伏夜出,晚上飞到洞外捕捉昆虫,白天则在洞中睡大觉,到了冬天,蝙蝠还要冬眠。蝙蝠睡觉的姿势很特别,它们用后爪把自己倒挂在洞中休息。其原由是蝙蝠的前肢已经发展为翅膀,爪子的指骨特别长,在四根指骨与身体、尾骨之间长有一层膜,很像鸟的翅膀,可以用来飞行,却没有羽毛,只有第一根指独立在外,比较短小,是用来爬行的。蝙蝠的后肢非常弱小,既不能走路。也不能站立,只能用前肢笨拙地爬行。蝙蝠起飞也很困难,它要利用从空中降落的惯性起飞,一旦不幸落在地上,翼膜和身体都贴在地面上,就飞不起来了。所以,蝙蝠总…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2016,(1)
正如果您看过本刊2015年第3期的《蛙的求生秘籍》一文,就会了解到保护色在蛙类艰难求生过程中的重要性。但蛙类可不是仅凭这一招就能立足于"险恶江湖"的,它们还有哪些求生绝招呢?从卵开始,未雨绸缪大部分蛙都把卵都产在水体的中下层,这样很容易被水虿(音:chài)等肉食性水生昆虫或鱼吃掉。但花姬蛙却将卵产在水面上,蛙卵借助水的表面张力铺展并漂浮在水面上,从而有效避免了蛙卵被水底捕食者掠食。这是因为水底捕食者靠近水面时常常也会沦为别  相似文献   

16.
<正>侏罗纪时期,恐龙称霸了整个陆地,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为了躲避这些凶残的捕食者,只能选择从它们的头顶飞过去。证据就藏在几块1.6亿年前的化石里,相关研究已于2017年8月9日发表在Nature上。这两种会"飞"的原始哺乳动物分别为似叉骨祖翼兽(Maiopatagium furculiferum)和双钵翔齿兽(Vilevolodon diplomylos)。得益于化石中保存完好的软组织细节,来自中、美的古生物专家发现了其前肢与后肢之间  相似文献   

17.
《奇闻怪事》2013,(3):44
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冬眠的动物的大脑细胞中含有一种经过修饰了的特殊蛋白质,看起来非常像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中的蛋白质分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在冬眠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退化的神经元会重新自我修复,看不出有任何的创伤。如果是人类的  相似文献   

18.
蜇眠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手段.是进化出来的一种策略。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季节潜入地下.单纯地依赖外界环境的变化睡去、醒来。这个过程对于哺乳动物来说要复杂很多,如果彻底解开哺乳动物冬眠的秘密.说不定我们人类在需要时也能“一眠不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具有冬眠习性.关于大耳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冬眠研究曾有过报道(1991),但在国内尚未见到有关其在室内的冬眠资料.作者于1985年10月17日至11月10日,对捕自乌粱素海地区的一只雄性成年大耳猬进行了室内冬眠和惊醒观察,获取了一些在人工条件下的冬眠资料,现简介如下.1 不同窒温条件下的冬眠观察1.1 冬眠深度指标把具有冬眠习性的哺乳动物从不活动到深沉的冬眠分为两个阶段,即麻痹和深沉麻痹.作者根据每分钟呼吸频次及是否出现阵发性呼吸作为衡量大耳猬冬眠与否及其深度的指标.麻痹:平均每分钟呼吸25次以下(不冬眠时30次左右),但为连续的节律性呼吸;深沉麻痹:  相似文献   

20.
刺猬冬眠时与禁食时体重及器官重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变温哺乳动物在长时冬眠期内不贮存任何食物,因而必须完全禁食。在此情况下研究其体重与个别器官重量的改变可揭示冬眠时代谢过程的某些特征,这是冬眠生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很早以来便引起了生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与注意。更多的生理科学工作者广泛地研究了各种动物和人在禁食时体重与器官重量的改变。关于这些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