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笔冒泡了     
金倩 《少儿科技》2014,(5):43-43
<正>实验像一支神奇的蜡烛,点燃我对科学的热情;实验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科学王国的大门;实验更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带给我启示。上课铃刚响,程老师拿着一个装有水的杯子走进了教室。咦,程老师今天拿的杯子不像是用来喝水的,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眼尖  相似文献   

2.
盘子里倒入一薄层水,在水中放一枚针,怎样才能用手直接地取出针而不沾湿手?实验方法:取蜡烛一支,点燃蜡烛后,用一只带有刻度的圆柱杯子罩住,如图1,盘中的水就会自动地、慢慢地进入杯子里,盘底露出针来,这时就可以用手取出针,对这一实验原理和现象作如下分析和讨论,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种喝水的杯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悄悄风行起来。它下尖上圆,呈“V”形,被人称为蛋筒式饮水杯。据说,这种杯子的主要优点是提高效率。用这种杯子喝水,你必须尽快把水喝掉,否则就得一直把它拿在手上,因为它不像平底杯子,可以喝一口放下,再喝。人生也像一杯水,如果过于平稳,就会滋养我们的惰性,我们就会无所事事地在一个地方呆坐半天,或喝茶、或闲聊、或闭目养神,慢悠悠地消磨着生命的时光。蛋筒式饮水杯的外形,让我不由联想到小时候玩过的陀螺,它也是“V”字形,下端是一个尖尖的锐角。如果要想陀螺立起来,就必须用鞭子不停地抽打它,让它快速…  相似文献   

4.
《科技知识动漫》2008,(5):32-32
我们喝饮料或喝水时,有时在杯子里插上一根吸管,轻轻一吸,水就进到嘴里。水为什么会向高处流呢?有人认为是嘴用力吸的作用,我们不妨来试一试。这一次拿走吸管,不让嘴唇碰到水,结果,用足了力气也吸不上一滴水来。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天阴沉沉的,好像随时都会"放声大哭"一样。我正在和我的小黄狗叮叮在玩耍。我拿着一个塑料盘子。往远处一扔,叮叮轻松一跳便接着了。然后像一支箭一样跑过来,把盘子给我。我轻轻地抚摸它,它很乖巧地趴下来。接着,我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奋力将盘子一扔,叮叮的速度可真快,一会儿就叼着盘子站在了我的面前。我顿时心花怒放,奖了叮叮一根大骨头。我为自己能训练出这么聪颖的狗而感到自豪。它吃得津津有味,把大骨头啃得连渣都不剩。它吃完了,朝盘子叫了两声,似乎又等着我扔盘子。  相似文献   

6.
《科技知识动漫》2009,(3):48-48
我们喝饮料或喝水时,有时在杯子里插上一根吸管,轻轻一吸,水就进到嘴里。水为什么会向高处流呢?有人认为这是嘴用力吸的作用,我们不妨来试一试。这一次拿起吸管,不让嘴唇碰到水,结果,用足了力气也吸不上一滴水来。  相似文献   

7.
小实验     
水中的硬币把少许水倒入盘中,放入一枚硬币。怎么才能把硬币取出来,而手既不许接触水,又不许把水倒出来呢?办法是:把一张纸片点燃,放人玻璃杯中,把杯子倒放在盘子里硬币旁边。玻璃杯中的水开始上升,最后全部进入杯中,让出了硬币。纸片燃烧时,部分被加热而膨胀的空气从杯中溢出。杯子倒放后,因缺氧使火焰熄灭,杯中的气体冷却,因而压力下降;为保持气压平衡,外面具有正常大气压的空气想进来,于是把盘子中的水挤进杯中。你想过用一只纸杯在明火或炽热的电炉灶盘上烧开水吗?你可以做一个试验:用毛衣针穿过一只装满水的纸杯,搭在两只酒瓶中间,在纸…  相似文献   

8.
有人划着了一根火柴,用它去点燃蛋糕上的蜡烛。火柴燃烧着,对蜡烛抱怨道:“知道吗?我就是为了你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我又能得到什么回报呢?”蜡烛听了火柴的话,满腹委屈地回答:“你把我点燃,让我奉献出光亮,你为我牺牲,可我又为谁从这个世界消失呢?”蛋糕望着那即将被扔掉的火柴棍儿和闪着烛光的蜡烛说:“知道吗?就连我也要被人们一口一口地吃掉。咱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们服务,否则咱们都不会存在呦!”火柴·蜡烛·蛋糕  相似文献   

9.
吸水的蜡烛     
实验材料:蜡烛、盘子、玻璃杯、火柴、水。实验过程:1、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盘子中间。2、向盘内倒入少量水(可滴两滴红墨水) (图1)。3、用高于蜡烛的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注意看,水被吸进杯中一截(图2)。说明道理:蜡烛燃烧时需要氧气,杯中的氧气被蜡烛消耗尽了,蜡烛就灭了,杯中的空气也少了。水进杯中占据了氧气原来的空间,所以杯的水面高于杯外的水面。吸水的蜡烛@东春  相似文献   

10.
正我有一个朋友叫小牙刷,它每天都"生活"在杯子里。小牙刷有一头整齐的"白头发",就像是一个个站得笔直的士兵,正等着我发布命令呢。小牙刷的"脖子"长长的,细细的,像是一位长颈美女。小牙刷的"肚子"圆圆的,鼓鼓的,像一位怀了小宝宝的妈妈。小牙刷的"衣服"白白的,像一件洁白的婚纱。小牙刷很喜欢跳舞。每天早上和晚上,只要我一呼唤,它就会来到我的口中,欢快地跳起来。它跳着跳着,我的牙齿就被"打扫"干净了,真是太神奇了!这么可爱的一位朋友,我当然希望每天和它见面啦!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可以用线灰挂钥匙。"小魔术师奇奇的话不是天方夜谭吧?他真的可以做到吗?魔术道具蜡烛、白线、钥匙、浓食盐水、杯子、火柴。魔术上演奇奇从线轴上取下一段白线,交给观众乐乐检查。乐乐仔细检查后,没发现白线有任何异常。奇奇用白线的一头拴住钥匙,在另一头打了个结,将结挂在墙上的铁钉上。"大家请看!"奇奇对着白线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念念有词,"白线白线,快快帮忙!"说完,他拿正在燃烧的蜡烛去烧白线。  相似文献   

12.
<正>人在德国,处处感受到节约用水的氛围。德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一定要节约使用。"对此,我只觉得惊奇,并没太往心里去。但有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散漫想法,而对"抠门儿"的德国人肃然起敬。那天我去一家公司洽谈业务。公司主管招待了我。他问我,要喝水吗?我说,喝。他问我,你要喝多少?我随口说,一杯吧。结果一杯水没喝完,业务谈妥了,我起身告辞。他叫住我,一脸不高兴地提醒我,你的水还没喝完呢。我说,喝不下了,就一点儿水嘛!他严肃地说,既然你喝不完,为什么你刚才要一杯水呢?你可以跟我要半  相似文献   

13.
吃蜡烛     
有一天,编辑部里。老编程勇拿着一支点燃的蜡烛,对大家说:“我现在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就是将这支点燃的蜡烛当着大家的面吃下去!”吃蜡烛?不会吧?要倒大霉的哦,地球人都知道——玩火自焚呢!何况是点燃的蜡烛,又不是美味汉堡。 程勇开始表演了。只见他把蜡烛放在嘴边,张口对火头,吹灭火,把蜡烛塞进嘴里,一口咬掉蜡烛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不一会,一根蜡烛全让他吃光光了!掌声雷鸣,大家赞叹不已,没想到,程勇也很会摆酷,竟然是个身怀绝技的高人。 还没等大伙儿回过神来,只见他拉开上衣拉链,从里面忽然又取出一支点着的蜡烛来。见鬼了!这…  相似文献   

14.
正"你的头脑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念头。你不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盛满水的杯中不可能再装入茶水,一个人的头脑中充满了妄见,就会排斥任何新思想的进入。韩寒在《后会无期》里曾说过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生活中,我们都听过很多道理,比如,不吼不叫才能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可是你能做到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对孩子发火吗?再比如,我们是手机的主人,不该被手机左右,但有时你竟不自知地刷了一晚上的短视频……  相似文献   

15.
菊花茶     
正今天,我觉得很口渴,就拿了一些干菊花准备泡水喝。干菊花的样子很特别,我不由得细细观察起来。我发现干菊花的许多淡黄色的花瓣紧紧地挤在一起,可怜的花朵都被压得看不清原样了,隐约可见的花托是墨绿色的。我把花瓣慢慢地撕下来,会听见轻微的“嘶嘶”声,感觉像撕纸片一样。我把干菊花放到鼻子边闻了闻,闻到了一股淡淡的中药味。我找到一个玻璃杯,把一些干菊花放进杯子里,只见那些干菊花  相似文献   

16.
Q:我家有一套色彩艳丽的瓷具,妈妈最喜欢用其中的两个花格盘子装东西了。一年多后,我发现这两个盘子的颜色明显黯淡了许多,而用了同样长时间的几个青花碗还是像新的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7.
吉祥 《少儿科技》2009,(12):31-31
晚上,我在爷爷的房间里玩,透过纱门上细细的小孔,发现纱门上有一个神秘的黑影在慢慢移动,但一会儿就不见了。强烈的好奇心,使我赶忙从房间跑出去,来到阳台上,随手拿起一根细长的铁棒去敲纱门中间的木片,却一无所获。这神秘的家伙会去哪儿呢?再往纱门上仔细一看,我终于发现了它,便用铁棒把它敲了下来。  相似文献   

18.
正"原来是这样的啊!"我恍然大悟。几天前,我走在林荫道上,一会儿抬头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一会儿低头看看路边的小花小草。咦,那是什么?突然,路边一串青色的东西映入我眼帘,好像是什么东西在蠕动。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些毛毛虫,一个接一个,有序地排着长队爬行。它们在干什么呢?锻炼身体?做游戏?我一边猜,一边观察这些可爱的小不点。它们沿着  相似文献   

19.
<正>网上有一个相当"古老"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为了涨知识,我加入了一个物理博士群,见到有人问: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会不会弄死人?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讨论。一小时后,我默默地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我就被踢出群了……显然,这个段子只不过是用来嘲笑高学历人缺乏常识的,道理我懂了,但水从高处落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呢?水(仅限液态)在地球上不经人类任何干预而掉下来  相似文献   

20.
我的小发明     
许多在公共场合吃饭的人对餐具的消毒和卫生感到不放心。于是一种新型的盘子在我的头脑里诞生。这种盘子是纸做的,每30张纸压成一个盘子,用一次撕掉一层,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也许你们会问,菜一放进去,那盘子不就变软了吗?那还怎么端啊?放心吧,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