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州沈家脱胎漆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艺术学、设计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沈家脱胎漆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中国传统漆工艺的发展历史,从沈家脱胎漆器的发展、脱胎漆工艺、夹纻工艺与纻胎工艺三个方面展开,探寻中国传统夹纻工艺的历史发展过程,梳理沈家脱胎漆工艺与中国传统夹纻工艺的血脉基因联系,深化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2.
漆画艺术是我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脱胎于中国传统的漆工艺。人们通过漆器工艺形态和艺术语言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画种。漆画艺术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国的漆器艺术产生和发展,逐渐从"器画相随"转变为"器画相离",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漆画开始具有浓重的现代特征。从语言特征、精神内涵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对漆画艺术的现代性取向进行分析,解构漆画创作的构架,以期有助于完善现代漆画艺术体系、促进漆画艺术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3.
"库路真"漆器是唐宋时期襄阳地区朝贡中的珍品。然而到南宋时,"库路真"从名至实已有失传之虞,后代学者虽多有考证,但皆无成说。直到今天,关于"库路真"名实等的争议仍多存在。笔者通过论证,认为唐宋时襄阳"库路真"是雕漆和犀毗漆器,为皮胎或金银器漆器,是中原政权转赐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个贵重物品,为西北少数民族所珍视。  相似文献   

4.
3D打印新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大漆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例如,课时不足带来的脱胎教学无法全面开展,以及多种复杂造型难以实现教学转化等。如果能将3D打印技术引入漆艺教学,将带来很多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实现教学成果质的飞跃。同时,结合3D打印,将大大提高漆艺的造型能力,在自主创新丰富漆器品类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奇闻怪事》2013,(3):50-51
一次,有"氢弹之父"之称的美国知名科学家爱德华·特勒博士请教一位台湾明史学者:"在明朝那个时候,中国有可能建造那么大的木造船只吗?"这里的"木造船只"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郑和宝船。这位资深明史专家引经据典的答复似乎没能消除那位严谨的科学家的疑惑,而这种疑惑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明史》中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那么,这是多大的船呢?有专家根据福州发现的一把明代雕花尺,认为明代一尺是0.283米;也有专家根据"明工部  相似文献   

6.
王桦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5):108-109,136
漆器是青铜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新兴发展起来的,我国是用漆最早的国家。战国漆器的生产,以南方的楚国最为发达。汉代的漆器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楚地漆器的发展并提炼出楚漆器的装饰图形以黑红为主要用色,体现回旋的曲线美感的特点。结合德国现代平面大师乌韦·勒斯作品的形式语言,利用大师形式语言将传统楚漆器纹饰的构形进行现代性转换,对传统图形现代表现的创新思维及创作意义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7.
职人与匠人     
正"匠气"在中国是对艺术品的贬低,在国外却是褒扬。日语里有个词日职人,日文写法是"しょくにん"。被归在这类的人物颇多,比如金匠、铸刀匠、制茶筅的、制漆器的、编绳子的。列到此地步,您想必也看明白了:夫职人者,有些像中文里的"匠人"。  相似文献   

8.
楚漆器艺术是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并对后来的漆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楚漆器造型、装饰及文化内涵出发对楚漆器艺术进行审美探析,以期深刻把握楚漆器艺术美的特质与韵味.  相似文献   

9.
藏族是使用漆器较多的民族之一,藏族地区的漆器发展从一开始就依托于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汉藏交流互动下的内地漆器和技艺输入,既满足了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艺术审美需求,又推动了藏族地区本地域的漆器生产制作,藏族漆器在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上都留下了内地文化的印迹。汉藏交流互动对藏族地区漆器具有多维度的影响作用,体现了藏族文化与内地文化频繁交流、相互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福州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ress State Response ,PSR)模型,探讨福州环城游憩带的运行机制,指出"城市化进程"、"郊区第三产业发展"是福州环城游憩带驱动的间接压力,"居民的近距离游憩需求"是直接压力,并对驱动因子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现代扬州漆器存在问题与不足,探讨了扬州漆器商品化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扬州漆器的商品化设计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型期,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促使宋人新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并且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独特气质和审美取向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审美意识强烈地影响到两宋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素髹漆器风格的形成直接受此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素髹漆器,既不同于楚汉漆器的浪漫、神秘,又不同于盛唐漆器的饱满且富于激情,而是在简洁质朴中呈现出内涵深邃的独特意境,生动地映照出了宋代文人含蓄内敛、宁静淡泊的审美理念。通过分析宋代文人审美意识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各种要素,论述了两宋文人审美意识在宋代素髹漆器的色彩和造型中的体现,为素髹漆器的盛行找出深层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在"黄金周"及节假日的集中出游,使得景区人满为患,加上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使得城市居民的旅游休闲活动成为"美丽中国"的环境之殇.本文以福州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新生态范式量表并设计居民旅游休闲行为问卷,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鼓山和三坊七巷调查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休闲行为,分析福州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的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福州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休闲行为得分总体上较高,但在不同景区有所差异;性别、居住地、月收入、年龄、教育背景和职业等对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均有影响,政府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制定管理政策,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居民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以改善其旅游休闲行为.  相似文献   

14.
漆器作为汉代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工艺和艺术水平居各类手工业之首.汉代漆器的风格特征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除了在绘画、书法、青铜器等装饰风格和工艺技术上的相互渗透,在汉代铜镜、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汉代瓦当等等工艺美术中,那些自由流畅且富于弹性的线条以及气韵生动的风格与汉代漆器的装饰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汉代漆器是在各种艺术的相互影响中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与交通密切相关。"十一五"以来,福州内外部交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还由于旅游吸引物的开发,福州旅游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从原来的旅游中转站及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环城游憩带初现雏形,自驾游盛行。但福州旅游业发展尚未适应这种变化,表现为旅游吸引物开发深度不够,旅游线路设计简单,景区解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解决以上问题,促进福州旅游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楚漆器因种类繁多、制作精良而成为战国时期漆器艺术的代表。该文通过对楚漆器的胎料选择、种类和遣型艺术、色彩,纹饰等方面的分析,阐述7其独特的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福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其"海丝"历史遗存丰富。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态度影响着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步伐。基于地方认同理论,运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从认知、情感及行为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定量分析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态度和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地方认同方面,男性高于女性,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认同度越高,本科以下学历群体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学历群体,月收入3501~5500元的人群认同程度较高;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总体认知程度较低,其保护态度主要受居民认知情况的影响,与人口学特征相关性较弱。提高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对"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叙述中国元代以前漆器的发现与发展概况,介绍中国古代漆器制作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19.
叙述中国元代以前漆器的发现与发展概况,介绍中国古代漆器制作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具有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累积效应的独特优势,福州产业结构绿色转型面临难得机遇。"腾笼换鸟"式、融合式、集聚式、创新提升式发展已让福州初尝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甜头。未来福州要坚持做优、做强第二产业、发展"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效益,在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中,实现福州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