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时代,西方的小说及小说理论随着坚船利炮的侵入传到了中国。理论家们对中西小说的发展历史、小说的作家、小说的类型、翻泽小说与创作小说等问题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阐释了中西小说的优劣。晚清时代关于中西小说的对比功利性极强而且随意性极大。  相似文献   

2.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通过从元小说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其元小说技巧,认为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元小说的特点实际上已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小说形式创新的普遍特征了。因此,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元小说式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它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孙秀云 《科技信息》2011,(6):146-146
日本私小说在日本文学界被认为是拥有至纯形式的小说。私小说主要着眼于对封闭的个人内心的描写,以作者身边的琐事为题材而写成,也称为心境小说,是日本文学独有的体裁。本文从私小说和心境小说的关系,私小说的特征出发,挖掘私小说形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它的本体就是小说作品的文本。小说本质层次论是从小说的内部结构纵向分析、把握小说的本质。茵伽登和罗兰.巴尔特对小说本质的探究从层次构造发展到功能结构层次,实现了对小说本质研究的精密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明清很多文人都涉足小说评点,他们是著名的小说评点家,也是小说理论家,他们在评点小说时,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其中八股文的死法理论在小说评点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八股文死法指文章的基本法则,小说评点者对它们的借用,意在说明小说具备文章特性。  相似文献   

6.
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荒诞派小说和黑色幽默小说等着重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解悟,具有明显的“表意性”。表意的主观性和抽象性导致小说偏向表现“形而上的现实”。表意的抽象性导致小说艺术世界的虚幻化。“表意”具有神秘色彩,带有“启示录”意味。  相似文献   

7.
阮晓静 《科技信息》2013,(25):148-149
麦克尤恩的《赎罪》是一部具有多种特点的小说,其元小说结尾,既体现了麦克尤恩叙述历史、再现历史的努力,也反映了他对小说虚构本质的清醒认识。小说主干部分和结尾部分的比重相差悬殊,主动揭示小说的虚构性,给予读者强大情感冲击力。因为作者精心采用了元小说技巧,因此,把《赎罪》归为元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8.
岑隆业是新时期以来壮族文坛的重要作家,对壮族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其中现代主义小说成就最高,表现永恒的主题——和平与争斗,反思现代化。小说人物具有非个性化倾向,使用了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使壮族现代主义小说走向了成熟。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扎根于身边的现实生活,拒绝盲目迎合主流话语,反映了桂西北农村的社会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征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观涉及小说功用、主题、小说与生活的关系,叙事艺术,人物塑造,结构形式等诸方面的内容。吴宓用西方小说理论观照中国小说,又受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但他的小说观又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美学传统,是中西合壁的小说观。本文拟对吴宓的小说观作一番粗浅的梳理并予以适当评介。  相似文献   

10.
丛林小说《进步前哨》作为康拉德刚果之行的产物,揭示了西方文明的伪善,及其对人性的异化。通过对小说中几个重要意象——"进步前哨"、"十字架"、董事及其他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康拉德在这部小说中,独巨匠心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易平 《科技信息》2012,(16):202-202
伍尔芙的《论现代小说》体现了她的现代主义小说观,对传统的创作方法提出了挑战,阐释了小说的生活性。伍尔芙不仅对现代小说的改革和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发表了独特的论点,还指出了作家的使命就是无拘无束地记录人们真实的精神感受和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2.
瞿佑对唐传奇小说浸润颇深,这为其《剪灯新话》创作提供了重要参照体系。在《剪灯新话》中许多篇章在人物描写及情节构思上都明显地模仿了唐传奇小说。同时,瞿佑对宋代传奇志怪小说及话本小说也有着广泛的阅读与接受,除情节构思上的效仿外,他还接受了话本小说的审美趣味,从而使《剪灯新话》中的某些小说表现出明显的俗化倾向,显示出明代传奇小说与话本小说在审美观念上的交汇互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是新时期文学最有成就的一个领域,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小说创作呈现了多元化倾向,象征派小说、荒诞派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新写实小说等都曾风靡一时。在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寻根文学",开始致力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并尝试用现代主义来表现自身的优秀文化,探询文学的"根"。回顾文坛,文化寻根作为一股文学思潮从高潮到落幕一直颇受争议,文章则试从寻根小说的魔幻主义色彩这一现代主义特征落笔对其意义进行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4.
周大新小说《安魂》的前半部分既不脱离日常真实生活的气息,又通过死亡视角升华了日常生活,使小说表达的亲情感人至深。小说后半部分所虚构的天国来信既有对亲人灵魂得救的期望,又有对人生意义的拷问,还有对乌托邦世界的想象。小说的某种非个人化因素影响了作品更丰富意蕴空间的产生,但此小说的价值不能单从审美方面考虑,救赎也是文学同样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美国犹太小说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辛格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代表作家。文章从小说主题及小说中的文化超越等角度对辛格小说进行剖析,发掘出美国犹太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流散性、顺从性与反叛性以及对人类命运思考和探索中的虚妄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小说"西化"的背景下,先锋小说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它是对"五四"文学技巧西化的延续,同时先锋小说相对于西方文学的滞后性比之"五四"文学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先锋小说对当代小说革新所做出的贡献仍然是不可低估的,主要体现在小说技巧的革新上。  相似文献   

17.
何朝辉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95-97,153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红字“A”作为贯穿小说《红字》始终的一条红线,连结起小说中主要人物,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红字A对主角的象征意义也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9.
《游仙窟》是初唐时的一部传奇小说。它第一次把中国的小说从对神异鬼怪的描绘创造性地转移到了对人间悲欢离合的叙述上,而且结构完整、描写细腻,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小说创作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其小说创作受地域文化的浸润,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怀疑,表现出受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小说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