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建筑中有关空间的几个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空间就是一种对环境的体验,灰空间就是两种不同环境体验的过渡和缓冲,空间的交流与对话就是两种不同环境体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孟醒  陈书芳  崔炯 《工程与建设》2023,(4):1178-1180
从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研究展陈空间改造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借用现象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知觉体验融入展陈空间的角色契合环境、空间情感认同、身体超感体验3个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来展示遵循知觉体验进行展陈空间改造设计的3种方法,即多感官知觉体验、情绪空间塑造和身体空间建构。将知觉体验引入展陈空间改造设计不仅能提高体验者空间感知的能力激发内心意识层次的情感共鸣,而且能让展陈空间改造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21世纪,"Interaction"成为设计各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空间设计应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与设计理论来建构其交互体验设计理论和方法,以认知科学、环境心理学为工具,分析人对空间的需求与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设计师以此为基础,分割和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创造不仅能够容纳人的行为而且能够与人的自我认同相契合的空间,从而让空间绽现人自身的感觉、情感和经验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建华 《科技信息》2011,(5):299-299
功能,字面理解就是空间的用途。“空间类型是城市空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形式,同一功能的空间形态,在形态特征上是相似。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功能,按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外部城市空间感念特征等,具有交通集散、景观休闲、商业等这些感念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陈鹏 《科技信息》2010,(35):121-121,79
论文从高层办公楼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他们在办公楼内部公共空间中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中包括对环境的各种感知与体验,在环境中独处和与人交往、分布与流动等行为需求与特性,发生各种行为所需要的基本空间尺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空间环境的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皖南民居为例分析其居住环境,将其聚居空间提炼为主体空间和情趣空间,此两种空间的组合创造了皖南古民居丰富多彩居住环境。文章还讨论主体空间和情趣空间与SAR理论中支撑体与可分体的对应关系,为使未来的村落建设成更适宜人居住的环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星尹 《甘肃科技》2012,28(4):126-128
桥梁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在人们生活环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桥梁结构、功能、形式的特殊性,所形成的空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有空间就必然有它特定的场所性体现.主要总结各种桥梁所形成的不同空间形式,浅谈桥梁空间的场所性,并对桥梁或类似桥梁形式的城市过渡空间的场所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空间数据挖掘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数据挖掘就是从空间数据库中抽取隐含的知识、空间关系或是空间数据库中存储的其他的隐含的模式的过程 空间数据挖掘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遥感、测绘、资源和环境管理等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空间数据挖掘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状态空间表示法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表示方法。搜索是求解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和搜索相对应的知识表示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与或树表示法,另一种就是状态空间表示法。状态空间表示法可以利用状态空间求解问题的步骤及代价树的宽度优先搜索策略求解推销员旅行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园 《科技咨询导报》2008,(28):242-242
伴随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目标的确立,一个“高质量的候车等待环境”,便成为提升城市“客运服务”的一张强有力的名片。因此,如何使候车公用设施更加快速便捷,并带给人们愉悦的体验过程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候车公用设施带给人们的空间体验和互动体验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候车设施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建成环境对网约车出行需求的影响。【方法】以成都为例,采用不同尺度规则网格与交通分区两种方法,将研究范围划分为8种空间单元,针对每一种空间单元,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最优空间分析单元,根据最优带宽将建成环境影响因素划分为局部、区域和全局变量,分析各建成环境变量影响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差异,探讨建成环境与网约车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 100 m网格为最佳的空间单元划分尺度,在该划分尺度下,早晚高峰网约车需求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94.5%和96.7%;不同建成环境影响因素的空间尺度差异较大,且局部系数具有空间异质性,在早晚高峰不同时段变化较大。【结论】最佳空间分析单元可为预测网约车交通需求的交通分区提供参考,在针对不同区位进行客流需求调整时,空间异质性结果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建成环境及更新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第三空间"概念不只是一种物理意义的客观范畴,更是一种文化及社会关系的具体化。创新服务理念,将其打造成社会市场不同文化产品的共享平台;创新服务措施,通过"第三空间"构建读者(用户)体验计划,吸引他们真正走进自己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空间日益趋同的当下,如何凸显公共空间的价值和特色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空间具有包容多元城市生活、整合复杂城市要素、创造人性城市环境的作用.本文从观察和体验出发,对北碚老城区公共空间进行分析,由此提炼出其4个典型特质——日常客厅、社交平台、小中见大和曲折尽致,并由此引发对新城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本质就是一种空间拓展,这种拓展是由自身空间特征和外部空间环境决定的.空间拓展具有竞争性、伸缩性和共生性特征,由此得出空间拓展的策略有:差异化策略、多元化策略、专业化策略、传统化策略和重点发展策略等.  相似文献   

15.
尹然 《科技信息》2010,(18):I0163-I0163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文化性,且其随学生行为而定,是一所学校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大学校园空间始终是处于一种变化的生长状态。行为空间就是在大学校园空间的生长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文章通过对校园中有关元素与人群行为关系的分析,对校园空间环境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豪华邮轮空间体验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邮轮这个新兴的休闲娱乐空间载体,使用者的感官和体验促成空间价值的体现,传统研究多在空间装饰层面推进,而忽视游客的空间综合感知,进行邮轮空间体验感知分析。选取我国本土乘客作为研究对象,在“威尼斯号”邮轮上进行邮轮空间体验问卷调研,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体验感知模型,探讨邮轮空间中影响体验感知的因素以及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由模拟路径拟合结果可知,主效应中物理环境、美学感知、认知感受、空间属性和总评价均呈现正向显著,并有着递减趋势,同时,得出邮轮空间体验与总体满意度、空间的喜爱程度以及再次登轮意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在我国邮轮产业刚刚起步阶段进行,为未来本土邮轮空间的规划和改进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回顾漫长的人类历史,无数座城市或迤遥而行,或改头换面,或灰灰飞烟灭。后世的我们,只有凭借支离破碎的历史遗迹和残章断简缝补起众多历史的宅白,依靠文学作晶想象古代部城金碧辉煌的宫阙平和车水马龙的市井。文学中的城市使那些任时间和空间上都已离我们远去的城市变成可以认知的对象。当代城市生活的切身体验与往昔文学城市的阅读体验水乳交融,唤醒读者对于城市的联想,影响人们对现实城市的感知,文学中的城市体验变成了读者生活体验的内在部分。因此,人们往往同时生活在两种城市中,首先是城市的现实空间,这个城市由现实的物象构建而来;其次是城市的想象空间,是一种语言建构而成的符号世界,符号城市反映并塑造了我们对真实城市的理解,影响着我们在现实城市中的情感经验和实际行为,而联合囤教科文纰织遴选出来的“文学之城”的魅力,就正在于真实城市与文学城市所赋予我们心灵的想象之旅。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的延续。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城市空间不但向全体市民开放,还欢迎境外人士前来。而居住区空间则不同。小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基本居住单位,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静、安全和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因此小区空间理应属于小区居民所有,不容外界无关人员任意侵入。为此,小区空间的环境设计应采取与城市空间不同的对策。本文将以小区为居住单位来论述居住的空间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9.
提出城市道路空间分为两种尺度——汽车尺度和人体尺度,分析两种尺度在景观把握程度、能量消耗、空间知觉上的差异.阐述了城市道路空间缺乏人体尺度的表现,如步行空间尺度失当、景观与体验脱节等.提出了空间舒适性、休憩便利性、景观亲切性、空间可识别性等4项基于人体尺度的城市道路空间评价准则,以及相应的城市道路空间改善措施,具体包括宜人的步行空间、合理的过街设施、合理的休憩设施、拉近行人与景观的距离、人性化的标识系统.特别提出了景观也应具有人体尺度.为指导城市道路的设计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人们习以为常的地面环境相比,地下空间环境是明显不同的.要创造良好的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就应该对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规律,以获得更全面、深刻的结论.据此,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因素分析,最终得到了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12个主要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