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壮侗语族语言送气音声母问题,认为壮侗语族语言本无送气音声母,其产生主要是受古汉语的影响,壮侗语族语言的送气音声母是多源的  相似文献   

2.
壮侗语族语言发展演变的脉络显示,壮侗语族民族是最早种植水稻、人工培植热带果树、食用野生植物及人工驯养动物的民族之一,为中国的农业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越南岱侬族喃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岱侬族喃字是岱侬族人使用过的一种与中国古壮字相类似的方块文字。对岱侬喃字书面材料进行分析,发现喃字实际上是用以记录汉、越、岱侬三种不同语言的词汇,在字的来源上也可分为汉字、岱侬自造喃字和越南自造喃字三类。岱侬喃字体现了境外壮侗语族人民在发展民族文字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了“蔗”、“糖”的源流,认为“糖”的叫法不是从印度传入,而是我国壮侗语族的语言,说明壮侗语族先民是最早种植甘蔗和制糖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壮侗语族诸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还是属于澳泰语系?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在致力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对这些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从目前情况来看,想对这个问题作出确切的定论为时尚早。笔者认为,壮侗语族无论  相似文献   

6.
本学科创建于1952年,1960年招收本科生,199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袁家骅、罗季光、王均等前辈曾在广西民族大学进行教学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经过60年的建设,形成了以壮侗语族语言文学、生态美学为龙头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一)以审美生态观拓展文艺学研究新领域。学科带头人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被称为"已成体系、相对成熟,且影响较广"的三种代表性生态美学观之一(党圣元语),贯穿于美学与文学研究,搭建了文艺学研究新平台,是中国生态美学研究重要基地。(二)壮侗语族语言文学研究独树一帜。立足于壮侗语族语言的调查、描写与研究,在广西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濒危语言研究、民族民间文学、国内外壮侗语族语言文学比较研究方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原来骆越的分布区内,出现了一个上承骆越,下启近现代壮侗语族各民族的僚族,这并不是一个新产生的民族,而是汉民族历史学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骆越的新认识。他们在与汉民族的接触和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中,渐次发展为今中国境内壮侗语族及中南半岛掸泰民族的直接先民。  相似文献   

8.
(一) 在现代壮侗语族诸语言中,数量词组与名词组合时,大多置于名词之前,只有傣语、泰语等少数语言将数量词组置于名  相似文献   

9.
调查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水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仫佬族)人群Y染色体上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该人群与其他民族以及其他语族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SNapShot法对445例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男性个体21个Y-SNP位点进行复合扩增检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与单倍群频率,运用SPSS 24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在贵州水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和仫佬族中,21个Y-SNP组成的单倍型多态性值(haplotype diversity, HD)分别为0.597 7、0.945 6、0.885 6、0.886 9、0.768 6、0.358 7和0.707 8;与已报道的其他9个民族人群单倍群分布频率进行主成分分析,壮侗语族与苗瑶语族聚在一起。从父系遗传角度分析,壮侗语族与苗瑶语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壮侗语族语言发展演变的脉络显示,壮侗族民族是最早种植水稻,人工培植热带果树,食用野生植物及人工驯养动物的民族之一,为中国的农业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6个语言族群(藏缅语族族群、壮侗语族族群、苗瑶语族族群、南亚语系族群、阿尔泰语系族群和汉语族族群)共计63 451例(男性29 418例,女性34 033例)成人的19项头面部指标进行了测量,分析6个语言族群头面部指标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在6个语言族群中,阿尔泰语系族群的耳较长,唇高值小,鼻与红唇之间的距离大,面的宽度中等,两眼间的距离中等.汉语族族群的头和面较高,耳较长,唇高值较小,鼻与红唇之间的距离较大,面的宽度较大,两眼间的距离较大.苗瑶语族族群和藏缅语族族群的头和面高度中等,容貌耳长、唇高和上唇皮肤部高中等,面的宽度小,两眼间的距离小.壮侗语族族群的头和面高度较小,耳较短,唇高值较大,上唇皮肤部高度小,面的宽度大,两眼间的距离大.南亚语系族群的头和面低,耳短,唇高值大,上唇皮肤部高度小,面的宽度较小,两眼间的距离较小.相对来说,北方族群和南方族群头面部的特征差别较大,汉语族族群头面部特征总体上介于北方族群和南方族群之间.虽然6个语言族群的头面部指标值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形态学上的共性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2.
古骆越方国是中国商周时期,以壮族祖先为主建立的地方政权,其范围大致在两广南部到今越南北部以及整个南海。中心在今广西郁江、邕江、左右江一带。骆越方国的主体族群壮侗语族各民族,开发了中国岭南南方直到整个南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对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族与云南傣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傣族语言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干栏”是其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傣族很早就从岭南向南迁徙,两个民族分化后分别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因此,其“干栏”式建筑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西南指以云南为中心,包括川西南、桂西、黔西。该区为古羌人族系、古越人族系、古濮人族系的交汇地,他们与今之藏缅语族各族、壮侗语族各族、孟高棉语族各族有着渊源关系。清楚地认识这些渊源关系,对国家的稳定及民族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12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壮侗语教研室主办的“壮侗语言文化研究发展趋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委系统相关单位、京内外高校及其他单位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6.
梁庭望先生是著名的壮学家、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壮学、壮侗语族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他的壮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壮族文化发展,他用自己所学为壮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五十多年来,他在这些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开拓,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实验研究团队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和语音声学模型形成平台,对蒙古语族语言东乡语、保安语进行了系统的语音实验.并且结合现已发布的蒙古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进行了蒙古语族语言各亲属语言语音声学模型的验证.初步结论为:蒙古语族语言各亲属语言极有可能在元音声学模型方面存在语言发生学关系;在音段层面,蒙古语族语言各亲属语言呈现的相似性能更好地说明蒙古语族语言各亲属语言比较接近,并且具有同源关系的属性或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京语与越南语分离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今天,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中国京语都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变异。中国京语的变异,有京语自身内部的原因,也与周边语言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语言文字和碑文回纥汗国的通用语言是回纥语。“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因此,学术界共认“回纥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②。这种语言发展为今天的维吾尔语和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有关壮侗语同源词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早期壮侗语里有送气音声母,共同壮侗语分化后,一些语言的送气音声母较早地弱化以至消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