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收集了89个Seyfert星系样本,利用反响映射法和恒星弥散速度法计算了Seyfert星系的黑洞质量,分别研究了Seyfert 1和Seyfert 2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Seyfert 1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之间具有强相关性,Seyfert 2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之间具有弱的负相关性,与热光度和红移之间具有弱相关性.两类Seyfert星系的区别除了源于吸积盘倾角不同外,还可能与星系的环境、演化和星系核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杨江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4):9-11
用吸积盘和同步加速辐射模型分析了BLLac天体1727 502的IR-Optical-UV波段的同时观测教据.预言了1727 502中心存在黑洞,将黑体辐射谱和f=v-a谱迭加所得辐射谱与1727 502的实际辐射谱基本一致,并由此得到吸积盘的温度大约20 000 K.若假设吸积率M=10-3M⊙/yr,则中心黑洞质量M8≈4.94. 相似文献
3.
活动星系核的演化研究在能量产生、辐射机制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对活动星系核的基本性质及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搜集到的数据,通过分析发光度、中心黑洞质量、吸积率与红移的关系图,进一步支持了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存在的两个演化序列的观点:一个是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逐步过渡到BL Lac天体,然后过渡到射电星系RG,最后过渡到椭圆星系;另一个是从类星体Quasars过渡Seyfert星系,然后过渡到正常漩涡星系。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209个活动星系核(46个平谱射电类星体,78个BLLac天体,85个射电星系)样本,估算出爱丁顿吸积率,讨论了黑洞质量、热光度、红移量和爱丁顿吸积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1)活动星系核的一个演化序列为: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BL Lac天体——射电星系(RG)的演化;(2)三类星体的中心黑洞质量、红移量和热光度有较大差异:皆为FSRQ〉BLLac〉RG;(3)吸积率与热光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吸积率的变化将导致热光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经典和近些年的深度Blazar巡天都表明Radio-X-ray谱指数rαx与同步辐射峰频νpeak有很好的反相关性,但后者却显示出对给定的νpeak,rαx的散射很大,不能由νpeak来导出αrx,这个差异可能源自巡天策略.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163个Blazar天体在低态时不同波段流量、红移、黑洞质量的数据(其中有86个BLLacs天体和77个FSRQs天体),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波段流量与红移,以及不同波段流量间的相关性,统计得到FSRQs的红移比BL Lacs的红移偏大,FSRQs的平均黑洞质量大于BL Lacs的平均黑洞质量,预示BL Lacs与FSRQs的γ辐射机制可能不同,并且表明Blazar的两个子类BL Lacs与FSRQs的物理性质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红移,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是类星体演化的重要参数,通过三种方法计算了405个类星体和Seyfert星系样本的中心黑洞质量,并分析了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的分布,进而验证了:1.类星体-Seyfert星系的演化序列;2.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BL Lac天体-射电星系(RG)的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8.
从大量文献中收集了BL Blac天体OJ 287光学V波段30多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光变周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析周期光变(功率谱方法及小波分析法),发现其光变曲线中存在7.06年和13.5年的周期,预期2020年秋将再次爆发。 相似文献
9.
唐洁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4,(8):865-871
将BL Lac天体OJ 287射电4.8,8.0和14.5 GHz波段从1978–2010年的有效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获得了其长期光变曲线,用小波功率谱和交叉小波方法分别分析了其主要振荡周期和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时延.小波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OJ 287射电4.8,8.0和14.5 GHz流量存在准6个月、8–16个月和16–32个月的主振荡周期,光变周期为0.54?0.04,1.12?0.07,2.49?0.08年,主振荡周期主要出现在1980–1994年和2000–2007年时间段.交叉小波分析发现OJ 287射电波段之间正相关振荡的凝聚性很强,具有强的关联性,在8–16和16–32个月共振周期尺度上的相关性高.射电波段的爆发在16–32个月的振荡周期尺度上几乎是同时性的,在8–16个月的振荡周期尺度上存在20±6天的时间延迟,高频波段领先低频波段. 相似文献
10.
BL Lac天体是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特殊的一类,用23个BL Lac天体,研究了它们在1 GeV处的γ射线辐射流量密度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与射电5 GHz辐射流量之间的可能关系。结果显示:对于γ射线辐射最小值,γ射线流量与射电流量没有相关;对于最大值和平均值,γ射线流量与射电流量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最大相关系数r=0.802,置信度p均小于10-4;另外,γ射线谱指数和射电谱指数之间也有一个弱相关关系存在。这些关系表明γ射线辐射来自同步自康普顿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摘要:收集了110个BL Lac天体在宁静状态下的红移、黑洞质量及多波段流量密度数据,研究了HBLS和LBLs的中心黑洞质量分布、红移分布并对HBLs和LBLs的红移与各波段流量密度及各波段流量密度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HBLs和LBLs可作为BLLac天体的有效分类标准,且物理性质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对214个SeyfertI星系(其中147个窄线SeyfertI星系(NLSIs),67个宽线Seyfert工星系(BLSIs))的红移、热光度、爱丁顿比、黑洞质量的分布进行研究,并讨论了红移和热光度、爱丁顿比的关系。得到了以下结论:1)窄线SeyfertI星系的红移、热光度、爱丁顿比都大于宽线SeyfertI星系的红移、热光度、爱丁顿比;2)窄线SeyfertI星系的黑洞质量小于宽线SeyfertI星系的黑洞质量;3)在大样本下SeyfertI星系从窄线Seyfert工星系到宽线SeyfertI星系演化,与他人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MHD张力在黑洞吸积盘模型的角动量转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尺度上的MHD力矩促进吸积盘垂直向的角动量转移,并出现与吸积相关的各种流的普遍现象,而且能够影响吸积盘的辐射谱。在标准吸积盘辐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坡印廷流主导(Poynting-fluxdominated)和物质流主导(Mass—fluxdominated)(质量吸积率随吸积盘的半径而变化),对吸积盘辐射产生的变化。理论表明两种主导因素对标准吸积盘的辐射能够产生很好的修正。同时两种主导模型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坡印廷流主导的盘产生的辐射峰值频率比物质流主导的要高。物质流主导的吸积盘产生的辐射谱型在低频部分要比坡印廷流主导的要平坦。 相似文献
14.
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的算法一直以来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核心课题,也是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关键技术。它主要是包含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领域内的成果。着重研究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的算法[13],并通过编程实现方法的有效性。在运动检测方面,主要应用的算法包括背景差分法、帧间差分法以及光流法,指出了这些算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在运动目标跟踪方面,主要研究了特征匹配跟踪算法中的Mean Shift算法[19]。 相似文献
15.
在标准吸积盘辐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的质量吸积率、不同的无量纲旋转参数a(中心黑洞为克尔黑洞)、最小稳定轨道半径处存在的约束(产生一个矩)和吸积盘表面磁场的存在(喷流辐射与吸积盘辐射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对吸积盘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黑洞为正旋转的克尔黑洞比史瓦西黑洞辐射的峰值及峰值频率大,负旋转的克尔黑洞比史瓦西黑洞辐射的峰值及峰值频率小,质量吸积率越大峰值和峰值频率变大,无量纲黑洞旋转参数a越大峰值与峰值频率越大,喷流辐射能量和吸积盘辐射能量之比越大峰值和峰值频率越小,辐射效率越大峰值和峰值频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Metshovi射电观测数据库获得的PKS 1510-089在22 GHz射电波段从1991到2005年的流量变化数据,利用χ2评估方法分析其周期性,得到3.2年的变化周期,与先前报道的1.8年有所不同.通过复原折叠周期计算了它与光变曲线的相对误差,得到3.2年的误差26.8%要比1.8年的误差30.3%小.最后,利用薄吸积盘理论估算了PKS 1510-089的中心黑洞质量下限,并对粘滞系数和多普勒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易庭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5
耀变体的高光度和快速光变表明相对论聚束效应在其辐射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聚束效应所对应的多普勒因子是认识耀变体基本性质的重要参量。多普勒因子与喷流的洛仑兹因子及视角两个量有关,但是这两个量都难以观测。现给出一种新经验公式,通过最小光变时标与中心黑洞质量估算了一个耀变体样本的多普勒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