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晏几道是我国北宋词史上杰出的婉约词人,其出生相门却长期窘困的特殊际遇造就了他特有的品格与气质,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其作品多数沉浸在对爱情的感伤与往昔的追忆中,然而其诚挚的感情,精工表达技巧营造出的感伤词境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分别从政治际遇、爱情与理想几方面对其感伤词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苏童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逐渐形成了“香椿树”系列、“枫杨树”系列及“红粉”系列等.纵观他小说的这3个系列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小说中贯穿着浓厚的感伤情调.他的这种感伤情调主要从感伤的意象建构、感伤的小说语言、悲剧的人物塑造等3个方面来展现.  相似文献   

3.
《东山词》中具有浓郁的感伤审美特征,感伤的内涵有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生命的追问,对历史的感伤体现在咏史怀古词中,是词人对现实失望与政治理想失落的产物;对生命的感伤是词人的生活伤心史的写照。贺铸感伤心态形成的原因除了官场的不得志外,还与词人的任侠却多情的特殊个性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江淹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现存作品多以悲愁怨恨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感伤情调。从他生活的不幸、仕途的不顺、动荡的时局及其当时的审美风尚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揭示其感伤情调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出现的重要的五言诗作品,历来为后世研究者所关注。其诗歌中共有的"感伤"意蕴更是被作为探讨的重点。本文即从此入手,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说明这种"感伤"意蕴的存在本质——人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6.
清照词中的“感伤”意绪有别于他人,本文从多愁善感的气质、理想追求与现实束缚之间的矛盾、聚少离多的夫妇生活和秋扇见弃的心理阴影、个人经历和时代巨变的高度契合四个方面来探讨清照词“感伤”意绪形成的多重原因。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郁达夫生活的客观世界相似,但主观心灵不同,一个信奉“中和主义”,一个具有“达夫气质”。他们用不同的主观心灵去感受相似的客观世界,创作出的散文都充满感伤。从中可以看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情感流程,其作品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苦美。  相似文献   

8.
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唐代杰出诗人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人格的形成经过社会化和重新社会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正是导致李贺病态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李贺诗歌感伤色彩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感伤”是郁达夫诗歌的显著特征,诗人在诗作中抒写了忧国忧民、生存艰辛、去国离乡的感伤意识,为社会、为自己作了忠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论述了杜甫创作活动中感伤的情感主调与创作的关系.通过不同的时期阐述,分析这种感伤的变化以及对杜诗的创作主题和内容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在创作中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1.
萧斯塔科维奇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战争交响曲”充分表现了战争中人性的扭曲与挣扎,展现了作曲家悲天悯地的情怀,人们对“战争交响曲”误解与批判的根本原因在此,但其恒久魅力也正在此。俄罗斯伟大的人文传统、20世纪的人类历史灾难、作曲家悲天悯人的忧郁天性是其作品悲剧色彩的重要源泉。悲剧与哲理则是解读萧斯塔科维奇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从遇的偶然性、以利代欲的选择、爱的躯壳化三部分入手,分析了张爱玲笔下的爱情世界。认为她以悲凉的视角描述了情感的千疮百孔,暗示其世事沧桑及爱情无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论唐寅性格的女性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寅在其作品中,尤其是在他的散曲中常常自比女性,并常常以弃妇的形象出现。这些作品很明显地标示出了他人格的女性化特点。这些作品中的夫弃之怨,实质上是作者被抛出政治轨道的政治悲情。  相似文献   

14.
张艺谋在他的电影创作中一直追求精妙的表层结构与丰厚的深层结构的完美统一。在他的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中,其表层结构是张艺谋一脚踏进乡土,一脚踏进历史,以绚烂的影像语言讲述了“我的父亲母亲”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深层结构却是张艺谋在一种假定性情境中唱出的一曲寻梦者的心灵悲歌。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佳作之一,情景高度融合,意境悲凉,韵味隽永,是一曲沉郁、幽远的秋的悲歌。如何再现原文的审美意旨是翻译该文的一个关键点,从翻译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方面分析了著名翻译家张培基的译文的美学效果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两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和但丁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面临的政治遭遇和具有的才情学识的惊人相似,使他们的代表作品<离骚>和<神曲>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表现在两部作品都是相似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的产物;都塑造了具有深刻内涵的自我形象和美人形象;都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和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但二人所处的文化传统和个人性格气质等的差异,在这些相似之中又有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各种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各种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比较和分析两宋时期楼意象词的两类词人及作品,认为“闺音原唱”(作者为女词人自身)楼意象词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而深刻:闺中思妇的孤寂、愁苦、怨艾、无奈,亡国宫女及被掠民女的思君爱国、慷慨贞烈,底层歌妓的爱情追求、辛酸绝望;而“男子作闺音”楼意象词内容单一,情感看似浓烈实则肤浅:楼中女子的浓情蜜意;独守闺房的思妇情怀;盼望与失望的情感交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和完善学校体育教育使之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如何才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将是一项新的课题。体育对人的体质、健康心理、毅志品质、精神面貌及对团队精神的培养、活泼开朗个性的塑造等都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需要进行积极的改革并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