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论需要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两大学派之一。它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而动机产生于需要,即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的方向是追求目标以满足需要。可见,需要是人类产生动机、引发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研究人类的需要及其规律,就成为组织行为学一个最基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黄攸立  周宏 《安徽科技》1998,(2):14-15,18
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需要”。它包括了纵向方面的社会需要和横向方面的个体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该理论时所提出的“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概念,并阐述了正确认识该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群体与群体之问的竞争,竞争,推动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习需要竞争、工作需要竞争,竞争是新时代的产物,学生的未来必然涉足竞争的社会,因而打下竞争基础——从小培养良好的竞争心理,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事事由父母包办,自立能力、竞争意识极差。  相似文献   

6.
人类精神的内在本质应该同时包括理性和非理性,二者的融合与相异存在于人类历史的整个过程。一个社会要想获得合理的发展,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理性。当理性走上了巅峰,也就到了它陨落的时刻,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需要和欲望等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当然,它的负面影响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两课”教改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 ,应建立在全面考察反映社会、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需要的基础上。当前 ,大学生“两课”学习存在积极需要、潜在需要、否定需要、不当需要四种基本状态 ,为此 ,应分别采取“助推式”、“开发式”、“拉引式”、“扭转式”的教改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皓 《科技信息》2011,(30):311-31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以看到,人的心理需要是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体育理论研究领域中提出的一个新见解。这种论法是对“劳动产生体育说”,“体育产生多元论”观点的深化。近几年来,对“人和社会的需要产生体育说”,尽管有的同志写了些文章,在个别教材中也加以引进,但并没有引起体育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需要的理论,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换言之,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适应生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教育目的应基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会导致教育问题,进而论述了教育目的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合法性通常是社会学与政治学研究的问题,高等教育学中对其论述很少.事实上,合法性也是探讨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一个有效范畴.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对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进行探讨.认为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在宏观层面上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微观层面上应关注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解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其中深刻阐释了人的生成性本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唯物史观使这一理想变成了科学。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党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社会关系的改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诸方面,探究唯物史观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运用。  相似文献   

13.
行为功利主义是指以行为的效果来确定行为正当与否的伦理学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行为功利主义将经验主义和抽象的人性论作为理论基础,得出的个人本位的利益取向无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普遍化仁慈等理念也并非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唯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着眼于人的自然性和类特性的统一,将个人置于其所属的社会之中,并以集体利益为价值导向,致力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进一步辩证考察行为功利主义的存在价值和内在缺陷,才能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提供合理的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学界近十年在唯物史观这一领域内对原著文本的探究中存在的两个“盲区”:一是对恩格斯独著文本的“忽视”;二是对马克思中后期文本的“忽视”。指出唯物史观的倪现、嬗变是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尤其是对英、法、德三国在社会发展中生产方式变革的深刻分析而渐渐成熟的革命性理论体系。认为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文本的探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与理论创新 ,本文从它对历史唯物主义贡献的角度 ,试论其主要贡献有 :( 1 )抓住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 ,不但将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而且突出了发展的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2 )将历史唯物主义三大基本点 (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 )有机地统一起来 ,将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地统一起来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和衡量准绳 ,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 3)将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党政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并落脚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 4 )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6.
科技需求客体一方面指技术、专利等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指科技顺利生产、使用所涉及的、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生产科技需求客体以满足科技需求主体需要的就是科技供给主体,区域科技需求内涵主要指区域科技发展所产生的各种要素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和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创造性地发展了生产力论、社会意识能动性原理和人民主体论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一类产品需求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需求预测是企业生产运营决策的基础,预测精度影响着产品的安全库存量,关系到企业利润和市场竞争力.建立了一类产品(包含多个品牌)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需求预测模型.在该预测模型中考虑了诸如季节性和促销等不确定性因子对产品最终需求的影响.模型的训练数据和测评数据采用的是由该类产品需求函数生成的数据.测试阶段的评价则是通过与其他统计模型(回归预测方法(REG)、双因素指数平滑法(DES)、Winter模型预测方法(WIN))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RBFNN)的对比来实现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VM的需求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其他模型,有效地降低了产品安全库存量,提高了企业利润,为解决这类产品需求预测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理论的研究,认为该理论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不能把两者对经济的拉动的功能作用等同看待,应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两种需求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规律的差别,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并界定了有效投资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关系,并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对水资源需求及其保障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到2020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基本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生态环境用水难以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