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锡之 《科学通报》1986,31(6):419-419
在惰性气体中自旋极化的碱金属原子的自旋弛豫过程由下列三种机理所支配:两体碰撞、向样品泡壁的扩散和三体碰撞的范德瓦尔斯分子的形成。1972年,Bouchiat和她的同事们指出在重惰性气体中的碱原子的自旋弛豫主要地由范德瓦尔斯分子中的自旋相互作用所决定。还确定了范德瓦尔斯分子RbAr、RbRr和RbXe的一些参数。碱原子的电子自旋极化  相似文献   

2.
路轶群 《科学通报》1985,30(15):1147-1147
引言 Robinowitz首先在碱金属蒸汽中用光泵抽运的方法获得受激发射。Sonokin等人用1.06μ和7658泵浦铯蒸汽获得了一组铯原子的受激发射,而后Happer用连续染料激光泵浦纯铯蒸汽获得了连续的受激发射输出。下面简单的估算可以看到从sds到6dσ态跃迁的单程增益大于10,因此很可能在这对能级上获得受激发射。按照量子力学知识知道6s和6d  相似文献   

3.
钐原子激发态寿命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大凡 《科学通报》1988,33(9):667-667
本文报道在原子束装置中利用脉冲染料激光-Boxcar技术测定原子激发态寿命的结果。首次报道SmI 4 f~6 6 s 6 p~5G_2~0和4 f~6 6 s 6 p~5D_3~0两个激发态寿命以及重新测定的文献中有争议的激发态寿命数据。  相似文献   

4.
胡丰 《科学通报》1985,30(1):81-81
本文研究了Ⅰ_A、Ⅱ_A族基态原子、激发态原子、基态离子、激发态离子,以及激发态分子共31种分析型体的三维分布特点。研究所用全部试液为高纯氯化物水溶液。使用了全套Perkin-Elmer 4000原子吸收光谱仪,10厘米长缝燃烧器(与光轴平行或夹角约70°)及可调雾  相似文献   

5.
胡丰 《科学通报》1990,35(17):1310-1310
以二维方式对火焰中碱金属的原子化和交互干扰已有研究报道。而三维研究则为火焰光谱法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例如,三维表法曾被用于发现干扰的分区性和随位性。 我们采用对每一碱金属处于基态或激发态最佳原子化的、最好的空气速率和乙炔速率,以三维方式研究了碱金属间交互干扰。  相似文献   

6.
王戈平 《科学通报》1982,27(3):132-132
Klement首次给出了弗晰σ代数的公理化定义,从而推广了由Zadeh提出的弗晰事件的概念.为了研究弗晰σ代数与通常σ代数的关系,Klement仿照Lowwen,在研究弗晰拓扑与通常拓扑之间联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定义了两个重要映射ξ与κ,并证明了某些相应的性质.本文的目的是:1.给出弗晰σ代数可由通常σ代数生成的充要条件;2.证明关于映射ξ与κ的几个公式;3.给出弗晰可测空间的积空间与商空间的定义,并讨论了它们的某些性质.  相似文献   

7.
何福城 《科学通报》1990,35(6):422-422
自提出“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σ键迁移反应作了理论研究。但对这类反应的全过程是否具有对称性,至今仍有争议,而且同一反应的轨道能量相关图,在不同文献中也有很大的差别,因而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对σ键迁移反应的全过程引  相似文献   

8.
范俊颖 《科学通报》1987,32(3):228-228
一、引言 近年来激光多光子离化光谱学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离化光谱学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背景噪声低和探测简单等优点,事实表明它是研究分子和原子的高激发态特性和Rydberg自离化过程的有利工具。Floride等人曾经研究了Rydberg高激发态吸收光谱中的反共振并首先在Naphthalene分子的Rydberg吸收光谱中观察到。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现象没能在C_6H_6分子中清楚地观察到,尤其对阈值以上(连续态)的共振和反共振研究则更  相似文献   

9.
鲍亦汉 《科学通报》1987,32(6):433-433
一、引言 多原子分子经红外多光子吸收,被激发到高振动激发态达到“准连续态”而解离,因而人们对处于高振动激发态分子的性质,特别是对其能量贮存和转移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获得有关高振动激发态分子能量转移信息的一个较为简便方法是研究该分子红外多光子解离  相似文献   

10.
失屏、钻穿、电荷效应及电离势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义 《科学通报》1979,24(11):505-505
利用屏蔽系数计算原子电离势是被广泛引用的简便方法。Sbater方法是按z~*=z—σ计算有效核电荷,且把σ当作不随核电荷变化的常数,陈念贻、金松涛皆指出不同元素原子的相应轨道的屏蔽系数σ应该随核电荷z变化。σ从实质上来说是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轨道-轨  相似文献   

11.
在斯来脱(Slater)型轨道函数式中,σ(屏蔽常数)取值规则和徐光宪等改进的σ取值规则,都认为某一指定轨道上的电子受到的屏蔽作用和核电荷数Z是无关的。陈念贻、温元  相似文献   

12.
钱祖良 《科学通报》1995,40(23):2141-2141
原子分子的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是超灵敏激光光谱的一种.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分子的激发态、三重态和高里德堡态,包括研究这些态的光电离截面、能级结构、寿命、弛豫以及化学反应等.而激发态电离截面是研究原子分子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学参数.本文对钠分子采用等频双光子共振三光子电离法首次测得了钠分于2~1Πg态有关振转能级的光电离截面,同时也得到了其它的一些动力学参数.1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闻  高政祥 《自然杂志》2000,22(6):332-336
碱金属原子气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本文综述BEC产生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量子物理现象,如干涉条纹、原子激光、约瑟夫森效应和涡旋态等.同时讨论超冷费米原子气等相关问题,并展望BEC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刘学文 《科学通报》1990,35(9):717-717
将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与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MQDT)结合,系统地提出了计算原子高激发态寿命的一般理论和严格的数学表达形式。作为应用实例,我们曾对Ba原子中  相似文献   

15.
孙涌 《科学通报》1990,35(23):1786-1786
一、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非晶态快离子导体材料做了一些实验工作和有价值的理论探讨。根据他们的工作,非晶态快离子导体的σ-ω特性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温度较高时,电导率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当频率增至某值,电导率渐趋于某一恒定值。 2.当温度较低时,低频段电导率σ与频率ω几乎是无关的,当频率较高时,电导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表征器件单粒子敏感度的σ-LET 曲线是轨道翻转率预估的重要依据.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加速的 35 MeV/u的36Ar离子和 15.14 MeV/u的136Xe离子得到的 32 kbit×8静态存储器(SRAM)IDT71256单粒子翻转的实验数据,用Weibull和Lognormal两种函数拟合获得了完整的σ-LET 曲线,对两种拟合结果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并在拟合参数的基础上估算了地球同步轨道和两条太阳同步轨道辐射环境中IDT71256的翻转率.  相似文献   

17.
张国营 《自然杂志》1998,20(3):180-180
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理论方法(WBEPM)中,激发态参数的确定的令人关注的问题,至今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本文通过能级精细结构的测量值,给出了计算激发态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在WBDPM中,单价原子(离子)的能级表达式为E=-(RhC[((z-Z)~2 g△Z]_~1/2)/(n d)~2  相似文献   

18.
潘家来 《科学通报》1981,26(21):1302-1302
前文我们曾简短报道了邻位取代苯酚锂络合物的研究。我们认为这类邻位取代苯酚锂络合物虽属碱金属化合物,但由于锂原子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具有与氢原子的某种相似性,因此在邻位具有给电子原子的取代基时,可与氧锂基间生成类似内氢键性质的“内锂键”。  相似文献   

19.
侯惠奇 《科学通报》1984,29(14):858-858
脉冲CO_2激光激发SP_6引起UF_6光敏解离近来已有报道。我们曾研究以H_2为清扫剂的UF_6红外光敏反应,但用一氧化碳作为F原子清扫剂的详细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着重研究TEA CO_2激光诱导SF_6—UF_6—CO体系的光敏反应,并测定了UF_6解离率与激光能量密度、频率和CO分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袁承业 《科学通报》1983,28(14):861-861
羟肟类化合物能与Cu、Ni、Co、Fe等形成稳定络合物。羟肟类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反应是通过酚羟基氧原子及肟基氮原子实现的。在配位体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中,对决定σ配键强度的配位原子电荷密度的贡献已被广泛重视。我们曾用Hückel分子轨道法计算配位原子的电荷密度及有关键序,并对它们在萃取金属离子反应中的贡献作了评价。文献中对金属原子反馈特性影响的研究尚少记载。Burger等认为,由3d~5—3d~(10)过渡金属与双肟或水杨醛肟衍生物所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受σ配键与反馈键的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