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北京展览馆的大门口就排起了长队.秋日暖阳里,人们抓紧最后的时间,触摸创新之于国家的强劲脉搏,感受科技之于生活的无穷魅力. 走进展览馆,人们会发现,从"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到煤经合成气直接制高值化学品模型;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到传染病病毒模型和新冠肺炎相关疫苗……不少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展品上都印着一个蓝白色的圆形徽标.这个频繁出现的院徽外环,写着"中国科学院"5个字.  相似文献   

2.
10月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北京展览馆的大门口就排起了长队.秋日暖阳里,人们抓紧最后的时间,触摸创新之于国家的强劲脉搏,感受科技之于生活的无穷魅力. 走进展览馆,人们会发现,从"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到煤经合成气直接制高值化学品模型;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到传染病病毒模型和新冠肺炎相关疫苗……不少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展品上都印着一个蓝白色的圆形徽标.这个频繁出现的院徽外环,写着"中国科学院"5个字.  相似文献   

3.
10月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北京展览馆的大门口就排起了长队.秋日暖阳里,人们抓紧最后的时间,触摸创新之于国家的强劲脉搏,感受科技之于生活的无穷魅力. 走进展览馆,人们会发现,从"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到煤经合成气直接制高值化学品模型;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到传染病病毒模型和新冠肺炎相关疫苗……不少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展品上都印着一个蓝白色的圆形徽标.这个频繁出现的院徽外环,写着"中国科学院"5个字.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其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带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共同完成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光子,即光量子的简称,是量子的一种,量子是物理量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在量子世界,有两个基本的原理,就是量子叠加和由其引申出来的量子纠缠。"量子叠加"就仿佛神话中的分身术,但量子的分身术是不能被人看到的,一旦被观察到,它的分身就会随机地消失,而只留下一个。相应的,"量子纠缠"就是多个量子的叠加态,量子之间相互纠缠,即使相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4,(2):12-13
<正>回顾2023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前沿领域发展快速,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人振奋。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越来越多“中国足迹”标注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基础研究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能,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人才活力。  相似文献   

6.
正研制量子计算机是当前国际前沿科技的重大挑战,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等人与德国、荷兰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60模式(60个输入口,60层的线路深度,包括396个分束器和108个反射镜)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量子计算,在四大关键指标上均大幅刷新国际纪录,逼近实现量子计算研究的重要目标"量子霸权"。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了该成果。  相似文献   

7.
量子计算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计算,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突破现有的传统计算设备之计算能力的计算方式。量子计算具有"反直觉"的特点,这使得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认为是常识的知识在量子计算中不再成立;同时,我们在一般的认知能力中认为决无可能发生甚至有些"唯心主义"的现象恰恰成为量子计算可能远远超过传统计算的有力证据。量子计算特别是量子计算机近几年的巨大发展启示我们,哲学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哲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可解释科学并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哲学也许能在更高的层次对这种局限性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22,(6):74-75
量子计算被认为是一种对未来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新型计算模式.量子计算的高效来自于两个关键的量子力学现象:量子态的叠加和纠缠.在非理想的(不封闭的)量子环境下,叠加和纠缠会因外界信息的干扰而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近年来国际上研制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寻找合适的量子比特载体和量子纠缠技术以解决此困难.由于在工...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谷歌公司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宣称成功演示"量子霸权",相关论文全文被英国《自然》杂志正式发表。对于谷歌宣称实现"量子霸权",业内各方看法不一。有的学者高度评价该成果的价值,认为它是量子计算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里程碑",其重要意义可媲美莱  相似文献   

10.
秦九韶"历家虽用,用而不知"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书九章>所载之大衍总数术,是一项世界级的数学成就.然而在此之前,大衍总数术的发展情形并不清楚.秦九韶<数书九章>自序云:"独大衍法不载<九章>,未有能推之者.历家演法颇用之,以为方程者,误也."因此学术界粗略地认为,大衍术来自历家之方程,但又一致认为此方程并不是中国传统数学之方程.本文认为历家之方程即传统之方程,只是运算目的不同.并据此给出一种推测性解释:如果把此方程三横行布筭的最上面一横行删去,用辗转相除替代直除(两者相通),把左下角和右上角两数位置调换,并把运算之负数全改为正数(这不影响结果),那么它就是<数书九章>所载之"大衍求等术".如果再把两数做约化处理,那么它的形式与算法就和"大衍求一术"完全一样.同时,本文认为"约奇弗约偶"之奇偶即指元数的单双.提出元数约化法则,利用筭图优化历家之方程,是秦九韶之贡献.这样我们亦可了解大衍术在历算中的发展情况.另外,历家之方程在运算过程中可自然地得到一系列的渐近分数.由于这种算法既符合中国古代筹筭之过程,又无需用到比<九章筭术>更高深的数学知识,因此可以自然地解释祖冲之圆周率,以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大量渐近分数.  相似文献   

11.
正5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保密通信是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安全通信方式。"墨子号"为中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  相似文献   

12.
几何图示与算术结构的相似性,往往被作为中国与"西方"之间开展数学知识与方法交流的证据。比对《九章算术》第八章"方程"中某些问题与源自古希腊的相似问题,第九章即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勾股"部分与塞琉西的一部关于矩形的问题集,得出如下两点结论:(1)关于一些算术难题(但不含解法)的交流很可能存在——并非"来自希腊",而是来自商贾们的跨国团体,这些算题激发了中国"方程"解法的创生,《九章算术》第八章就是其系统阐述;(2)相反,关于几何问题的交流则不太可能(除了一个可能的例外),《九章算术》第九章"勾股"的系统阐述乃是基于本土的几何学实践之上。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21,(12):56-57
"嫦娥""天问"向宇宙深处进发,量子信息、干细胞研究勇闯"无人区",5G、高铁点亮美好生活…… "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5点要求中的第一条.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量子时空、圈量子引力,及它们与超弦中M-理论的接触、汇合上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动向.特别是公布了圈量子引力的时空量子化研究上,在空间体积与曲面面积的离散本征值谱,以及黑洞的熵的计算上取得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同时,对量子信息中的信息最小量子单位qubit的来源以及纠缠态的非定域性,用量子时空中激发出的曲面面积量子"1/2"给出的空间叠加态的自旋(零时)关联做出了新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科学》2012,(1):20-20
多粒子纠缠态的实现是量子网络和量子计算研究的一个关键。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能够操控14个被捕获的离子。然而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光子相对于其它系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光子更容易传输量子比特,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4,(15):14-15
<正>微博上曾经流行一种说法,称"人一生能吃九吨左右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一生只能吃九吨"引起了众多网民议论,甚至有网友调侃"绝食是不是能长生不老?"调查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如果按照70岁寿命计算,人一生大概要吃掉50吨食物。营  相似文献   

17.
"绝对安全"的通信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之一,量子通信系统的问世,重新点燃了建造"绝对安全"通信系统的希望。那么,究竟什么是量子通信呢?目前,量子通信尚无严格的定义。物理上,量子通信可以被理解为在物理极限下,利用量子效应实现的高性能通信。信息学上,则认为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和量子态的测量塌缩性质等)或者利用量子态隐形传输等量子系统特有属性,以及量子测量的方法来完成两地之间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让量子通信驰骋于天地之间的物理学家,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实现了国际领跑。早年为了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潘建伟将一批学生"量身定制"并送往世界顶尖的实验室。当他告诉学生国家需要他们时,当年答应回来的,都回来了。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最新一期的特写板块中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在不同  相似文献   

19.
<正>"绝对安全"的通信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之一,量子通信系统的问世,重新点燃了建造"绝对安全"通信系统的希望。那么,究竟什么是量子通信呢?目前,量子通信尚无严格的定义。物理上,量子通信可以被理解为在物理极限下,利用量子效应实现的高性能通信。信息学上,则认为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和量子态的测量塌缩性质等)或者利用量子态隐形传输等量子系统特有属性,以及量子测量的方法来完成两地之间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20.
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是明代传统数学中一部承前启后的算书,与“九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该书的问世是《九章算术》流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文章详细比较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与《详解九章算法》,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尽管后者包括了《九章算术》本文、刘徽和李淳风的关注、贾宪的“细草”和杨辉的“详解”等内容,但对《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影响最大的是“详解”;吴敬读到了《详解九章算法》,但没有看到单行本的刘徽和李淳风注的《九章算术》。文末指出了前人研究中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